我国电子信息产业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论文3400字]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论文3400字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论文3400字 1企业规模、规模经济和经济规模 简单地说,企业规模就是指企业的大小,可以从企业投入或企业产出两个方 面来把握。从企业投入方面来看,企业规模是指劳动力、生产资料和产品在企业 集中的程度。从企业产出方面来看,企业规模是指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空间广度。

企业规模正是这生产规模和经营规模两者的统一。

规模经济指的是企业在投入增加的同时,产出增加的比例超出投入增加的比 例,即规模报酬递增。如果企业的规模超过一定程度后,则会形成规模不经济。

一般而言,规模经济包括以下四种类型:一是生产的规模经济,二是交易的规模 经济,三是储藏的规模经济,四是专业化分工的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是规模经 济形成的最基本因素。

经济规模是指在既定生产技术条件下,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使产品生 产单位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规模生产。企业追求规模经济,实际上就是重新配置 资源、调整生产规模以达到既定生产技术条件下的经济规模,从而获取最大限额 的规模效益。

2影响企业规模的主要因素 从宏观上讲,在一定时期,企业的规模大小受制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当 时的整体技术发展状况这一经济力量。从微观上讲,企业的规模大小取决于企业 自身的经济发展力量。在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整体技术发展状况一定的条件下, 企业规模会随着企业资本积累的增加、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扩大。

行业特性。不同的行业,生产工艺特点也不同。有的行业需要巨额投资、资 本有机构成比较高,或生产大型及成套设备,或均匀而大量的生产的行业。更适 合于进行大规模生产,如采掘业、化工等这些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第三产 业及产品由大量零部件组成的产业(如塑料制品及金属制品等行业),这类产业企 业的规模大小与效益关系不大,一般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中小企业的主战场。市场规模和需求状况。在某一工业中,能以最低效率规模经营的工厂数目, 是受市场需要该工业产品的规模限制的,只有当产品的数量达到值得设置相当庞 大的生产组织时,这些经济效果才能完全体现。市场需求变化快、品种多样的产 品,以及主要是满足地方需要的产品,其生产规模应以中小型为主。市场需求大、 品种较单一、需求变化较小且面向全国的产品,条件可能的话应把规模搞大些。

生产要素的供给状况。资源、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供给规模 是决定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重要因素。供应充足才可以建立大企业。对采掘工业 来说,资源情况是制约企业规模的决定性因素。资源多而集中,可形成大企业;

资源少而分散,则只能建立小企业。对加工业来说,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状况对 企业规模有较大影响。

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理论上的最佳经济规模,由于受到现有技术水平 和管理水平的制约往往不能实现,或者在别国能实现,在我国却不能实现。从社 会经济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考察,技术因素对企业规模的大小具有决定性作用。

此外,政府的产业政策倾向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规模结构的状况,是倾向于 反垄断还是鼓励企业规模经营,企业规模结构显然也会有差别。

3规模的生存技术法 在确定企业的经济规模有许多方法,成本比较法、利润比较法、工程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它们的应用条件和对数据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这里运用的是 生存技术法(又叫适者生存法)。

适者生存法是由著名家斯蒂格勒首先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一般地说,在 激烈竞争中能够生存并且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上升的公司或企业的规模就是最 优的,因此,判断企业最佳规模经济,就是考察企业在以往全部时间内规模分布 状况。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在于,竞争将趋向于清除那些规模效率相对较低的企业, 只留下那些具有较低的平均成本从而在一定时间内生存下来的那类规模的企业。

生存技术与研究规模经济的其他方法相比,应用此方法更直接、更简单,它 避开了许多统计与会计方面的困难,对许多行业的规模经济得出了有价值的经验研究结论。应该说这种方法包含了比工艺设备所决定的经济规模更多的因素,在 实践中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斯蒂格勒指出,“由于各厂商使用种类不同、质量 不同的资源,最佳厂商规模必有多个,呈现某种频率分布,生存技术能对这一分 布做出估计。”但采用此方法研究时应注意的是,企业在竞争中生存下来且产品 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原因肯定不止是规模经济这一条。生存技术法的计算过程如 下:1.用销售收入指标把某一产业的企业按其规模分作不同的层次。2.选择两个 时点,不能间隔太短,至少有5年以上,这样,才能使采集的有关数据能体现出 某种趋向性。然后对每一类规模的企业所占行业产量的份额进行计算,如果某类 规模的产出份额在一定时间内下降,那么就认为该规模企业的效率相对较低,一 般地说,效率越低,则份额下降得越快。通过长期的统计分析某一行业中生产某 种产品不同生产规模的变化趋势,就可能看出该行业的规模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运用生存技术法分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经济 电子信息产业包括微电子、光电子、电子元器件、软件、、通讯、网络、消 费电子以及信息服务等众多行业,涉及制造业和服务业两大领域,分为投资、消 费和元器件三类。信息经济时代,信息渠道的畅通无阻、信息化建设的推广、新 一轮国际电子信息产业的转移,为电子信息产业在中国快速发展创造了绝好的市 场环境,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不断突显。

根据统计资料,采用上述生存技术法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1991~2006年间 的最佳规模范围进行测度。根据生存技术法的思想,时间间隔要5年以上,需要 25年左右的统计数据资料,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晚,但规模变化较大,所 以时间间隔取为3年,以体现变化情况。

用于规模生存技术法研究的企业,一般取有相当规模的,这里取前100强, 根据各个企业的销售额占该年总销售额的比重的分布情况,划分为6个等级。并 按照规模等级合计企业数量和该等级占100强的销售额比重。结果如下(见表1):
我们可以发现2%-3%与3%-4%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所以将两者归为一类,并 绘成图表如下(见图1)。

由图1我们可以发现,4%以上的规模等级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最佳规模范围(要说明理由),0.5%以下规模等级的销售额比重比较稳定。

4%以上规模等级的企业数目由1991年的0上升到2006年的6个,而占年百强销 售总额比重也是由1991年的0%持续上升到2006年的42.48%,上升幅度非常大,并 且稳定。电子产品适用于均匀而大量的生产,资本技术密度较高,规模比较显著。

而从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来看,不受限于原材料、劳动力等,大的企业也有足够 的资金进行规模扩张。并且进入的企业相对较稳定,很多由2%-4%规模等级的企 业发展而来,说明大规模和企业容易做强做大,发展较快。

2%-4%规模等级以及0.5%-1%规模等级的企业数目和销售额比重均呈下降趋 势,说明这两个规模等级的公司规模有很大的不经济性。

而1%-2%规模等级的企业数目和销售额比重除1994有较大的上升外,其余年 份的在12左右波动,销售额比重在14%-19%之间波动,呈不稳定的无趋势状态。

总的来说,除少数外,大部分中型企业排位在上下波动,没有很大的变化,说明 中型企业还是在市场上占据着一席之地。

0.5%以下规模等级的企业数目上升较大,由1991年的37个上升到2006年的60 个,增加了23个,而销售额比重仅由1991年的14.88%到了2006年的15.62%,增加 不到1%,绩效并不高。并且我们对比电子百强目录可以发现,0.5%以下的企业数 目增长虽多,但变化很大,几乎是重新洗牌,重新进入一批新的企业。说明我国 电子信息行业处于成长阶段,进入壁垒较低,新的公司容易进入,中小企业仍有 生存空间,但同理进入公司多,市场竞争激烈,如经营不慎,则易被淘汰。

5结论 总的说来,电子信息产业中大企业容易做大,该行业容易进入,但竞争激烈, 也容易被淘汰,尤其是不具规模效益的小企业。中型企业在市场上占据着一席之 地。近年来大企业数目较稳定,但规模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当然,我国电子百强 与国外的跨国公司相比,在规模上还有巨大的差距,2003年的百强企业营业收入 之和尚未超过IBM一家企业的营业收入。以上分析说明我国电子产业仍有很大的 发展空间,尚未达到经济规模。但要注意做大不等于做强,扩大规模外还要注意 加强合作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等。[1]@朱涛.大型连锁企业最佳规模的测度及其构建[J].江苏商论,2007,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