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一、充分了解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特殊性是进行课堂管理的前提。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许多学校在推广信息技术教育时,一 般都实行“放羊式”的课堂管理模式。教师在教授完一些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 以及WINDOWS,OFFICE等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软件后,便象征性地宣布上课, 学生则自由打开计算机,盲目地上网聊天、玩游戏。遇到问题时,教师才慢悠悠 地走到学生面前予以解决。诸如类似的课堂管理模式在那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 校表现得尤为突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许多初中教师 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管理时,完全忽略了这门学科的特殊性。由此,笔者 认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设置课堂管理的方案时,应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以 下特征进行全面地了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其课堂的有效管理:
1、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
根据苗逢春博士倡导的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的“四能”阶段,即本能、使能、 效能和智能。其中“使能”阶段,主要是通过熟练地应用各种应用软件提高学科学 习的效果和效率;
要达到“效能”“智能”阶段,则要增加硬件技术、程序设计、数 据库、网络技术等核心技术,并利用这些技术实现对计算机进行操纵和控制,去 解决实际问题。但限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一般包括计算机 基本操作,文件管理,绘画,文字处理,多媒体制作,网络操作等几个模块。
2、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 开设初中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一种综 合能力,它包括信息多方面的内容,其中重要的两点就是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
信息意识就是学生要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地 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简单地说,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 目标,不是为了让初中生单纯地知道如何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而是要培养他 们以下四种能力:第一,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 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 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第二,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 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 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第三,信息加工的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 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第四,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 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课堂管理的核心。
鉴于信息技术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革新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 使命,因此,初中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课堂管理的核心。作 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对学生行为 习惯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做好表率作用。在我的教学中,我一直非常注重自己的一言 一行,尤其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上课之前,我都会将每堂课 的内容用普通话不断地进行练习,以避免发音不准而影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课堂上,我都会微笑地用文明语、鼓励语“请”、“谢谢”、“你真捧,了不起”, “有进步”等进行讲课,并尽量保持用丰富自然的语音语调,以加强语言的感染力 和亲和力。在我的带动下,学生都逐渐形成了讲普通话的习惯,也在无形当中增 强了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
其次,要从细节入手。在上信息技术课程之前,我会提前五分钟组织学生 进微机室。在进微机室之前,我一般要做以下几件事情:第一步,要求学生自觉 排队,依次进入教室,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下课时也要求每个小组按队列依次 离开微机室。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第二步,要求学 生自觉清理自己周围的垃圾纸屑,不能随扔纸屑垃圾,更不吃零食,目的在于培 养学生自觉维护好公共卫生的习惯。第三步,要求学生管理好自己所使用的电脑 及其附属设施,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四步,要求学生要认真倾听 他人讲话,不打断别人,有异议要举手发言。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习惯。
三、创立和谐的课堂文化是课堂管理的关键。
课堂文化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创造的课堂风气、规则、心 理环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和谐的课堂文化体现了师生的 情感交融,它是一种学习共同体的文化。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师,我深知:
课堂里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与角色认同,才能达到彼此的共同学习、 共同成长。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只有做 到充分的备课,才能帮助学生高效的获取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增强学生学习计算 机的兴趣。就我的经验来说,我的备课不仅仅针对教材内容备知识、备教法,而且我经常有意识地收集一些有用的教学资源,并予以适当的扩展和交*引用,在 课堂中适当适量的加入一些调剂的元素。如业界最新动态,相关的时事资料,或 者一些相关事件等,一方面能对课堂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另一方面,使学科的 知识深入到了学生的生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同时, 我知道,要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课堂,教师就必须具有良好的组织与管理课堂的 能力。因此,在平时,我非常注重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实践。通过不断探索,我 发现,在初中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信息技术不是主要学科,学生学习的功 利性又比较强,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信息课完全是他们轻松娱乐的时间,课堂 上不会予以足够的重视,因此出现了上课做其它科目的作业、看课外书、说话、 上网、玩游戏等违纪行为。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在每个学期之初就和学 生一起制定出信息课堂的规则,并严格的贯彻执行。当然,我非常注重师生关系 的和谐。我经常和学生交流,和学生做朋友,关心和爱护他们。这样,和谐的课 堂文化在我班级中自然就创立了。
四、选择正确的教学模式是课堂管理的灵魂。
正确的教学模式对课堂管理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针对初中信息技术 教育的特点,笔者主张选择“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众所周知,信息技术课是一 门实践性很强,并富有创造性和明显时代特点的课程。为了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 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 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教师必须让学生以一个明确的任务作为 目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工具,来完成自己的任务。因此,教师 首先必须通过讲授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样例,让学生初步掌握第一层任务中所包含 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然后在要求学生掌握第一层任务的基础上,教师只 给出第二层任务的具体要求,没有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样例,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 的空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和解决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地运用学过的技术完 成任务。由此可以看出,“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我的经验为例,在备课的时候,我会按照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将不同的“任务”和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制定出符合学生现有水平的任务,让他们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到技术,进而将知识内化。比如在讲解完WORD文档的打 开文件、插入表格、插入图片、保存文件等这些基本操作后,我让学生设计一份 班级小报,并打印出来,张贴在班级的宣传栏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必过多 地讲解,只需指出要点和难点,学生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或完不成的任务可与同学交流或请求教师指导,最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WORD基本操作的 技巧。在上课的时候,我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并通过引导的方式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网络教学中,我根据每堂课的内容设定几个问题,让学生有 目的地进行网上冲浪,避免无目的地进行漫游,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 这一过程中,只需告诉学生几个比较好的网址,放手让他们在网络的海洋中遨游, 他们会不断地碰到困难和问题,但这些问题都会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解决。这是 一个逐渐熟悉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就能熟练地使用IE从网络上检索信息,查 询信息,获取信息,储存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输信息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 中,我的课堂变得异常地只有这样学生在有任务和压力的情况下学习,才能充分 展示出的优越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准备、思考、接受、练习、内化的过程, 在不断的摸索中提高学习的兴趣。通过“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我的课堂变得异 常地活跃起来,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出乎意料地提高,学生的各科成绩也有了很 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