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项目运作浅析
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项目运作浅析 一、前言 2015年4月马云向母校杭州师范大学捐赠1亿元,同年5月郑钢向母校南京 大学捐赠1000万元,此类善举的不断涌现也标志着国内的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运 作日趋成熟。然而随着善款数量的激增,如何合理的设置项目,规范的运作资金, 提升基金会公信力,使捐赠者的善款在一个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发挥最大效益,成 为目前尚处在发展中的国内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面临的首要问题。二、项目的分类化设立 项目是指在特定目标下的一组任务或活动。[2]为了规范基金的管理使用, 基金会通常会把捐赠款项根据实际情况及捐赠者意愿设为基金项目,并以项目管 理的方法进行管理。[3]一个成功的项目设立应充分尊重、表达捐赠者的意愿, 并能够调动起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全力配合项目后续的实施。在项目设立过 程中,首先根据捐赠款项的性质,可将项目划分为限定性项目和非限定性项目。
限定项目是指利用捐赠者指定捐赠用途的款项设立的项目,如各类学生奖助学金、 奖教金、学校建筑冠名等;
非限定性项目是指利用捐赠者未指定捐赠用途的款项 设立的项目,此类项目较为灵活,可根据实际情况由基金会自行决定设立。然后, 针对不同性质的项目,需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项目设立。对于限定性项目,须按 照捐赠者意愿,联系相关职能部门对口设立项目,专款专用;
对于非限定性项目, 可根据实际需要采取部门自主申报立项、基金会指定项目立项,基金会公开招标 立项等方式进行设立,由于此类项目较为灵活,因此做好此类项目的立项工作对 于调动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发扬公益关爱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三、项目的流程化实施 项目管理的最大作用在于当基金使用时,高校内各相关职能部门能够明确 各自在该基金使用过程中所要承担的职责和发挥的作用,监督各个职能部门衔接 是否得当,明确基金在整个使用过程所要经过的相关程序。[3]为了项目在实施 过程中信息公开透明,提升基金会的公信力,赢得社会信任,要求高校教育发展 基金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一套完整规范的流程化程序。1.项目立项。根据项目 性质,填写项目立项表并上报立项计划书。立项计划书应包括项目意义、项目实 施时间节点、经费预算等内容。2.项目跟踪。定期对项目实施进度进行跟踪检查, 主要准对项目的实施进度,财务支持情况进行审核,一年期以内项目每季度检查一次,一年期以上项目每半年检查一次。3.项目审核。在项目完结时,需提交项 目总结报告,以方便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报告中需包含项目实施情况总结、 项目经费结算、项目取得效果等内容。基金会应成立审核小组对项目实施情况进 行考察,对于完成较好的项目应予以奖励,如发文表彰、追加款项、再次申请项 目具有优先权等。四、项目的多元化宣传加强项目监管的同时还应做好项目的宣 传工作,拥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公信力能够为基金会的募捐和项目的顺利开展 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以便让社会各界及学校内部充分认识基金会、了解基金会 及资助项目,广泛寻求理解、支持和合作。对于项目的宣传应采用信息公开类宣 传、活动效果展示类宣传及品牌化项目策略三种方式并行的方法。通过指定平台 定期公开信息,增强项目的公开透明度,一方面监督执行部门的工作是否合格, 另一方面提升项目的社会公信力;
借助网站、媒体展示项目效果,树立基金会良 好社会形象;
开展有主题、有计划的大型活动推介宣传,打造品牌项目,实施以 品牌项目带动募捐的策略,为更好地吸引社会捐赠打下基础。
随着国内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数量的不断增加,管理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 实行基金的项目化管理已得到大家的共识,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逐渐增大的管 理工作量和对于管理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合理的运作各类项目,科学地运用项目 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资金管理更加专业化、流程化,才能增强高校教育发 展基金会工作的社会公信力,使基金会的发展迎来更广阔的前景。
作者:程龙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