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和解法制构建要素探讨论文
刑事和解法制构建要素探讨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民本司法理念的深入和恢复性司法的兴起,我国司法实践 中出现了一种以协商合作取代对抗的刑事司法新模式――刑事和解。刑事和解通 过对话和协商的方式平和地理性地解决了犯罪引发的刑事、民事纠纷,恰当地处 理了被害人、犯罪人、国家之间围绕赔偿与刑罚发生的关系,在利益兼顾的基础 上实现了正义的司法恢复。作为一项制度,笔者结合审判实践,认为刑事和解应 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具体由以下这些要素有机组成:关键词:刑事和解制度、设想 一、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 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即是指刑事和解能够在那些案件中得以适用。理论界 对与刑事和解范围的界定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是存在被害人的案件, 无论重罪还是轻罪,只要不是非处以死刑不可的案件均可以适用。而另一种观点 认为刑事和解的范围应当严格限制在轻伤害案件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成年人 犯罪的初犯、偶犯、过失犯。笔者认为后者的观点过于保守,在司法实践中大量 超出该范围的案件也纷纷通过赔偿协议的履行得到了司法机关减轻刑事责任、适 用缓刑等量刑上的优待。从法理上说,积极赔偿在一方面可以使被害人的损失得 到及时的修复,有效减轻犯罪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犯罪人通 过自己的赔付行为向被害人谢罪的悔过心理。因此根据罪刑相适应之原则,刑事 和解的犯罪不应受限制太窄,否则既不能适应审判实践的客观需要又不能体现制 度本身应有的平等性。当然,鉴于以犯罪人、被害人为主导的刑事和解本身可能 存在因双方过分关注自身利益从而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存在,因此对 于刑事和解设定一些排除适用的案件范围还是有必要的。笔者认为这些不适用刑 事和解的案件具体包括:侵犯国家和公众利益的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 罪以及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案件。同时基于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犯罪率居高不下 的客观国情以及考虑到刑事和解制度必要的探索和实践过程,笔者认为可以对刑 事和解的适用范围界定应当有一个渐进的扩大过程。在目前可以考虑先对于主要 侵害个人权益的轻微刑事案件进行刑事和解。而对于犯罪人系累犯、再犯的案件 以及具有黑社会性质或者恐怖组织性质的持械伤害、聚众斗殴及其他情形的刑事 伤害案件谨慎有选择地适用刑事和解。
二、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从国外立法以及目前刑事和解的探索实践来看,刑事和解应当具备主观、 客观两方面的前提条件。一是主观条件:犯罪人认罪和犯罪人、被害人自愿参加 刑事和解;
二是客观条件:案件事实基本清楚、证据基本充足。
三、刑事和解的启动程序 从原则上,只要是在刑事和解适用范围内的案件,符合刑事和解的适用条 件就可以启动和解程序。但是出于规范化的考虑,在审判阶段的刑事和解具体可 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启动:一是犯罪人或者被害人自己或者通过其亲属、代理人、 辩护人代为提出和解请求;
二是司法机关经过筛选后对于符合和解条件的案件, 犯罪人和被害人没有提出和解要求的,则由法院告知可以进行刑事和解。在和解 程序启动后,法院应将和解过程中应当知晓的权利义务及相应程序以书面方式进 行释明。之后,双方可以自主选择自行和解、由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及法院 调解。如选择前两种方式进行调解则法官可基于案件的实际情况限定一定的和解 时间,以防止因和解致使案件审理过分拖沓。由于刑事和解以自愿为基础,因此 在和解过程中如果任何一方自行退出,和解程序立即终止。
四、刑事和解协议的内容 目前来看,刑事和解协议的内容一般包括三方面:犯罪人认罪并向被害人 或者其近亲属道歉;
犯罪人与被害人就民事赔偿达成协议;
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 表示谅解并同意对被告人从宽处罚。协议的内容体现了双方在和解过程中通过沟 通交流实现了精神抚慰、达成了物质赔偿以及刑罚建议的合意。
但笔者认为,刑事和解就赔偿项目而言不应限制于赔款的单一方式,而应 是多元化的,如劳务补偿、公益性劳动、社会服务都是可以的。根据案件的具体 情况和当事人的喜好进行自由选择,既体现了民事赔偿双方的意识自治,也可以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经济能力的限制致使和解不成的现象。实践中也出现了此类 做法,例如在山东蓬莱市就有通过给被害人盖房或者种树等方式进行和解的成功 案例。可以根据案件类型进行划分,哪些适合经济赔偿,哪些适宜劳务补偿。
五、刑事和解协议的审查和效力 犯罪人与被害人达成和解协议后,接下来就是将和解协议递交司法机关审 查。审查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赔偿协议是否能发生影响刑罚效果的问题,因而是刑 事和解中的关键一环。借鉴国外的通常做法和现有的实践经验,审查的内容包括:和解协议是否自愿签订;
案件种类是否合乎规定;
和解协议是否损害公共利 益;
和解协议是否已履行;
和解协议中提出的刑罚建议是否恰当。同时在审查过 程中通过向犯罪人、被害人进行核实协议内容,向犯罪人居住地的基层组织了解 等方式调查、评估犯罪人的人格情况,在审查过程中也可以邀请公诉机关参加, 以保障审查过程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六、刑事和解的制约监督 刑事和解关系到和解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而司法机关运用刑罚权又有较大 的自由裁量空间。为保障刑事和解严格依法进行,不致损害公共利益,有必要建 立相应监督与制约机制。具体而言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内部制约机制, 为保障法院在审判过程中恰当适用刑事和解,应建立案件处理的集体讨论和和解 案件专项备案制度。对于拟适用缓刑及免除刑事处罚的案件除经合议庭讨论、庭 长审批后,还应报请分管院长审批。如案情重大、复杂,还可由分管院长报送审 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二是外部制约机制,在审判过程中达成刑事和解并依其和解 效力对犯罪人予以从宽处罚的案件应当将相关和解协议交公诉机关备案以作监 督,并可以作为证据在开庭时进行质证;
公诉机关可以作出案件量刑建议,并就 量刑意见与犯罪人展开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