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教学研究
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教学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论述了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其次对课程的对应岗位、课程定 位及教学目标进行了分析,再次提出了“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最后探讨了高职“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课程的教学手段与课程改革的实践效果。关键词:高职;
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
课程改革 2014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专门 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批示。依据2015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 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高职专业课程改革更应 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林业法制建设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发展林业事业的根本法制保障,为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高职林业技术专 业的学生,无论从事林业的哪方面工作,都需要知法、懂法、守法,而“林业法 规与执法实务”课程为学生从事林业工作尤其是执法工作提供了法制指导和业务 知识[1]。“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课程主要围绕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及林业行政执法 两大主题展开教学。以往的授课方式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不够 明确,不注重学生分析案情和执法能力的培养,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 趣不高。“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课程作为高职林业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课 程,为顺应林业事业的发展和林业法制建设的需要,必须以职业为导向,全面培 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全面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一、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打破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为贯穿教学的 主线,其中,职业技能是指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和能力,包含专 业技能、心智技能和社会技能,是学生适应某一岗位,学会生存的基础[2]。职 业精神是一个人对待职业、对待自己、对待工作、对待社会的态度,有对所从事 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岗位实际,突出教学内容重点, 根据案件的分析、处理引申出必备的理论知识,力争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需要、 教学组织与工作流程相对接,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通。
二、课程对应岗位分析 “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课程是以依法治林理念为主线的综合性学科,给学 生提供林业相关的法律常识和林业执法的业务指导[3]。该课程在林业的各个领域都有涉及,对应的工作岗位包含林业行政管理机构、林业基层事业性组织及各 类林业企业等。其主要负责林业领域各类法制工作。
三、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 “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采伐 利用、林权林地管理等林业工作相关法律制度及执法能力,大力培养学生主动发 现问题、理性分析问题、依法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并使其具备执法、懂法、守 法、护法的高度自律性和强烈责任感,为此,对教学目标重新进行整合后如下[4]。
(一)知识目标。第一,掌握我国立法体制及法律的表现形式、使用原则等基础 法律常识;
第二,掌握我国林业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模式;
第三,掌握森林保护、 森林采伐利用、森林培育、林权林地管理、野生动物保护等林业领域的相关法律 制度;
第四,掌握林业各领域的行政执法工作程序和案件处理方法步骤。(二) 能力目标。第一,能根据林政执法的基础理论知识确定案件发生的基本概况;
第 二,能根据林业行政许可的理论知识拟定具体工作程序和法律文书的书写;
第三, 能根据各类行政执法的基本理论知识来处理相关案例。(三)素质目标。第一, 培养学生热爱林业法制工作的热情,树立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强烈 社会责任感;
第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理性分析问题、依法解决问题的敏 锐洞察力和治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第三,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团结协作精神和善 于沟通的社会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也需重新整合,本着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相呼应、 教学组织与工作流程相对接的原则,将课程分成三部分[5]。分别是模块一,基 本能力训练;
模块二,专项案件处理;
模块三,综合能力训练。课程共70学时, 如表1所示。
五、教学手段 (一)采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高 职林业技术专业的大二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善于运用网络资源, 喜欢探索和讨论问题,思维活跃。因此,针对学生的特点,借助林业技术专业教 学资源库网站、课程教学网络平台、即时使用的通讯软件、视频、微课、flsah 动画和交互式教学软件等信息化资源,将其合理应用于每一教学环节。比如,课 前教师可通过微信群、QQ群发起任务信息,要求学生分好小组并收集课程相关资料,学生也可自行下载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记录疑难问题,在 课堂上进行问题的交流、讨论和解决,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二)采用案 例分析法。教师可搜集大量各种典型林业生产实践中的案例,作为新课导入案例, 对于复杂的案例,教师可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将其分解为多个工作环节, 让学生找出案件中的相关法律常识及知识点,借助工具书,寻找法律条款,要注 意案例的选择要典型,且要与知识点相呼应。(三)编排短剧、模拟案情。在大 量案例中,教师以承载足够知识点的案件作为学生编排短剧的剧本,让学生利用 课前时间分组编排短剧,自行设计对白和制作道具,分配角色。既可以锻炼学生 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也可以提升小组的团结协作能力,让学生加深 对案情的理解并主动思考,找出短剧中的违法之处,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违法点多, 这样既可以形成组内合作,又可以形成组间竞争。(四)工学结合、任务驱动。
笔者采用项目任务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完成角色转换,处理案件,如同完 成一项工作。在此过程中,对知识点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学习,实现了做中教、 做中学的教学做评一体化课堂,以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了任务训练。
每个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的表现可获得相应的经验值,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保 留下来。(五)校企合作、专家指导。林业行政执法是一项严谨、科学的工作, 案件的合理分析和正确处理需要丰富的工作经验,这需要长期与林业基层组织保 持联系,林业在岗执法人员以案件评析和专题讲座的方式走进课堂,在课程教学 过程中,也可与专家连线,让专家参与点评和分析案件。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也 可安排学生到林业行政管理部门或林业基层组织进行实习实践,进而在教师和专 家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六)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对于课程的综合评定 也进行调整,即考核成绩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过程考核、成果考核和期末结 业考试,分值比例是:5∶2∶3。过程考核最能体现个人和小组的协作能力、案 件处理分析能力和学生课堂表现,这是对行政执法人员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考 核;
成果考核是对各小组或个人提交的案件分析报告、案件处理方案、相关文书 的填写等方面的考核;
期末考核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因此,将三种考 核相结合,能够更全面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课程改革的实践效果 (一)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学 生对于林业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能力、行政执法能力及案件分析处理的能力都有 所提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授课氛围,短剧的编排,发 挥了学生的特长,提升了学生自信心。课前的自主学习、课上的小组协作、课后 的总结归纳,提升了学生处理问题的独立性、全面性,进而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精神[6]。(二)提升了专业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战场,教 师是课堂的主导,通过课程改革的不断研究与探索,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作 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师,看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在职业技能和职业精 神方面都有所提升是非常欣慰的。教学改革的实践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也提升了教师的执教能力。(三)进一步促进了林业技术专业的学科建设。高职 林业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包含了诸多专业课程,“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课程 只是其中的一个学科,课程改革的措施与方法在类似学科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借 鉴,取长补短。“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课程课改研究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大大提升 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对林业技术专业的专业 课程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之,“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是高职林业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课程, 林业法制教育为林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定的法制保障。高职教师要根据岗位需 求和市场需要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创新思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 精神,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