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教育改革的思考
机械教育改革的思考 除了学校规定的政治理论课以外,应适当地增加一些成功企业的企业理念 和文化的介绍和案例学习或者讲座。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 什么,有助于同学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教师多元化 如何使机械教育贴近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是机械教育的课题。教师是传 道授业的主体,学生水平的高低除了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之外,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和知识结构同样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多元化是解决这个课题的切入点之一。对授 课的教师,有的是学校的职工,有的是外校的兼职或客座教师,最好能让企业的工 程师或者管理人员结合学校的教学需求和企业的实践介绍他们的体会和经验,甚 至是聘请有实绩有经验的企业人员出任教师。如上海交大的卓斌老师。卓老师曾 在上海通用泛亚技术中心长期从事发动机ECU的标定工作,具有丰富的工程管理 和实施的经验,所以他带的博士生,不仅理论知识扎实,工程应用能力很强。卓教授 前几年受聘于玉柴的工程院院长。2008年广汽客车与玉柴合作,为亚运会开发 LPG混合动力公交车。在研发试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卓教授以及玉柴的开发团 队(骨干成员多为卓教授的博士毕业生)基础理论深厚、很强的工程应用能力。一 年多的攻关和路试后,LPG混合动力公交车及时交付广州亚组委和公交用户。经 过半年多的使用,玉柴和广汽客车联合开发的LPG混合动力公交车受到亚组委的 肯定和用户的好评。前些时候收到用户反馈的意见,对燃用LPG的混合动力公交 车节能20%以上表示满意。国家部委的一些领导及行业的专家评价说这是真正意 义上自主研发的工业化混合动力公交车。
教材与时俱进 机械教育作为应用学科,相关的专业课的教材应该与时俱进。教材的编写, 除了鼓励授课的老师编写外,可以尝试高校和企业联合编辑。我原来在广州的一 家合资汽车公司工作。走访用户后发现人们对车身强度和刚度的认识有个误区, 认为车身钢板越厚越安全,碰撞后车身变形量越小越安全。事实上如业内所知,车 身的碰撞安全,主要由车身的结构设计决定,该强度高的地方就要保证不变形,该 吸能的地方就让其溃断来缓冲撞击力。合作方在车身的安全设计包括行人保护属 世界领先水平,有意宣传。如果将这些研究结果编入教材,一方面可以充实教材的 内容,同时,也可以澄清误区的一些看法,于学校和企业是两利。我曾与学校的老师 探讨校企合作编写有关车身结构安全设计方面的教材,但发现教材的编写立项和出版审批程序繁琐且费时而作罢。最后与清华汽车安全专家黄世霖教授合作,将 外方的某款产品整个车身数学模型提供给学校。通过实车碰撞和CAE模拟分析, 在国内首次揭示了轿车柱状侧碰的基本形态和结果。校企合作满意。
教学实践与企业相结合 作为工程技术类的机械教育更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培养。我在英国考文垂大学进修时了解到,每年本科生毕业前夕,学校都会举办 毕业生的习作或设计展览。当时参观了机械工程学生的毕业设计展示会,有各种 小发明,更多的是车身造型、汽车灯具造型和发动机的一些改良设计,现场吸引了 相当多的观众,有些观众来自企业。他们通过学生的设计遴选人才,甚至直接购买 学生的设计专利应用到企业的产品中。当时现场介绍说BMW有一款V8的发动机 的进气系统设计就是出自考文垂大学生的一些设计成果。学生们毕业设计的成果 展示,提升了后来者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问 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这些毕业设计的课题,很多是学校和 企业共同选定的,凸显了教学实践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特点。
结语 机械教育的创新也即是机械人才培养的创新,培养出符合经济建设和社会 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和重大任务。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 要基地,人才培养的工作必须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要求为 目标,培养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掌握分析事物的方法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培养出企业渴求的真正人才。
作者:蒋平 叶蓉燕 兰波 单位:
广汽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