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概述_浅议高校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体系建设

浅议高校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体系建设

浅议高校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体系建设 一、引言 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大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在乡村旅游业初期,农 民可以从事较为基础的旅游服务,但随着乡村旅游业的深入发展,其高水平人才 短缺的不足开始日渐凸显,人才缺口已成为限制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大多数从业者已经不能够适应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经过系统学习、有文化、懂 经营和管理的专门人才,这就必须依靠高校等机构进行专门的培训。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要行使服务社会的功能,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于 人才培养、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高校乡村旅游人才培训体系的建设成效直接决 定了今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因此,需要认真研究高校培训乡 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体系建设问题,而培训体系的建设工作需要从功能定位、运行 模式、培训原则与内容和保障措施四方面入手。

二、功能定位 高校针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不同于传统的学历式教育,其重点 在于培养乡村旅游在职人员的旅游经营管理、服务等实用性较强的能力。这就决 定了培训体系的功能定位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

1、满足技能性实践教学需要 针对乡村旅游人才的培训工作,需要高校调整定位,将其区别于普通 学历教育,在一定理论基础上,加强餐饮娱乐设备操作、旅游服务演练等实践性 专业课程的教学。这类课程是培训学员从业基本技能的训练项目,也是乡村旅游 服务业各个技能点的具体体现。通过环节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后,再加以实验实 训加强对理论的理解,从而完成对培训学员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

2、满足综合性实践教学需要 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是对各个技能点的全面整合,是解决乡村旅游操作 的全面流程。部分实践教学可以在高校校内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有的则需要到 企业实际顶岗完成。此类课程对高校校内实训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能 够真实反映乡村旅游企业的实际环境,还能具备乡村旅游企业相同的社会服务功 能。3、满足培训学员技能发展和特长训练的要求 乡村旅游培训工作一方面是在为乡村旅游业提供人才储备,另一方面 也是在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素质。部分培训学员在专业领域有更强的技能 需求或创新意识,也有部分培训学员今后并不从事乡村旅游业。因此,高校要为 各种学员提供必要的实践和创新环境,在培训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实践水平、完 成创新成果、提高高校和专业的知名度及声誉。

三、运行模式 当前高校培训体系的运行模式与市场化有很大的距离,行政化痕迹较 为明显,自身造血和循环功能不佳,这对于高校培训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是较为不 利的,因此需要大胆探索建立市场化运行模式。主要措施如下。

1、高校培训工作可以考虑建立独立的培训实体 培训工作需要引入市场运作机制,采用多种组织形式建立相对独立的 培训实体,政府和高校在开始阶段投入一定的资源外,还需要制定相关政策,使 培训实体有较为灵活的运营体制和发展空间,从而为培训实体接入市场开展包括 技术服务、技能鉴定和培训等业务。高校培训实体要积极面向市场,开展订单培 训,不断开发出新的适合乡村旅游市场需要的培训项目,把开拓培训市场作为高 校培训生存和发展的主线;
要整合资源,积极开展智力服务,发挥高校的科研和 师资优势,在培训市场占据一定的地位。

2、高校培训实体内部实行制度化管理 以项目制为核心,将培训项目按照市场化规律运作,自主运作培训项 目、自负培训成本、自定培训效益分配方案,从而充分调动培训团队的积极性和 潜能。同时构建项目责任制,规范培训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使相关责任人在 开展培训工作时按规定行使职权,并承担相对应的责任以及获取相应的收益。最 后则是要打造目标考核制,在落实培训目 3、实现资金的多元化 培训工作的资金来源可分为三类,即政府、企业和高校。政府有义务 关注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问题,所以培训资金的来源主要以政府为主,高校机构是企业员工的培训方,企业是受益方,所以也有责任为员工培训分担相 应的资金。政府可考虑通过财政拨付成立“高校乡村旅游培训专项基金”,并将之 纳入预算体系,其中培训乡村旅游员工的费用应该以政府成立的专项基金为主;

员工所在企业可以通过订单培训的方式,缴纳一定的培训费用给高校培训机构, 以弥补高校培训工作的资金缺口。通过资金分流,能有效地解决由于资金不足而 造成的高校培训工作缺乏积极性的问题。

四、培训原则与内容 与普通学历教育相比,由于接受教育的对象不同、教育的目的和性质 也有所不同。目前,普遍认为乡村旅游人才应具备旅游职业道德、乡村历史文化 知识、旅游现场服务技能等主要素质。高校培训体系在培训原则和内容方面都需 要和普通学历教育有所区别。

1、培训原则 高校培训体系要制定针对乡村旅游人才培训的原则,以满足培训对象 接受培训的目的。

(1)实用性原则。从业者来参加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脱贫致富的 技能和经验,因此需要在开展培训工作前,首先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自身的培训 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尤其需要重点针对旅游从业人员在工作或创业过程中 所遇到的具体问题。

(2)阶段性原则。参加培训的农村学员其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对文 字的理解接受能力也较差。为此,对学员们的培训应该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的 培训内容也应有所不同。

(3)可操作性原则。要针对农村学员和其所在 的乡村旅游企业类型和行业规模等情况,按照实用与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不同 内容、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培训,使培训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实际效果。

(4)适用性原则。面向农村学员的培训要符合适用性原则。由于接 受培训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知识背景等因素有所不同,各地发展乡村旅游的阶 段和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情况也不同,不同时期人们的培训需求和整个社会对 培训的要求都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培训模式必须体现出所处时代的特点,要紧 跟时代的脚步,需要注意对象的适用性、地区的适用性和时间的适用性。

2、培训内容在开展乡村旅游培训时,应按照乡村旅游发展的要求和行业发展的实 际状况,科学合理地构建培训课程体系,所开设的课程要有针对性,要有重点、 有层次和阶段性。在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基础上,合理选择或自主编写与本地实 际相符的培训教材,以利于将真实有效的信息通过课程和教材等媒介传递给基层 管理部门的干部职工和广大的乡村旅游经营户,从而保证培训目标的顺利实现。

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我国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内容总体上 包括职业道德、服务技能、法律法规、卫生安全知识、现代经营理念、仪容仪表、 历史民俗知识、语言表达等。细化下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乡村旅游的基本理论。包括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主要类型和 发展模式,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历程及现状,各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状况等。

这一方面的培训旨在提高参与各方对乡村旅游的基本认识,并在部分重要的观念 上达成共识。

(2)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包括深入准确地对本地乡村 旅游资源进行认知,保护与开发当地的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产品,协调 旅游保护与开发的矛盾等。这可以调动当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从而使 乡村旅游得到可持续发展。

(3)乡村旅游市场开拓问题。包括乡村旅游市场现状、市场的细分 和定位、市场的开拓、区域内外的合作经营等。通过这方面的培训,使广大农村 地区接受现代市场观念,并通过自主创新活动不断推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4)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法律与政策问题。包括与乡村旅游有关 的各种法律法规、政策导向与具体扶持措施等。这是顺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引导基层政权组织依法管理和市场经营主体依法经营的有效手段。

(5)乡村旅游的规范发展问题。包括餐饮卫生和安全管理规范、住 宿卫生和安全管理规范、消防安全管理 (6)乡村旅游的操作技能。包括餐饮和客房服务、与游客沟通与交 流、特色娱乐方式的操作、市场营销与开拓的技能、企业管理的理念与方式等。

这方面的培训内容是最直接,也是效果最显着的,能够充分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 量,同时也是最容易为培训对象认可和掌握并取得成效的部分。

五、保障措施针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无法由单个高校独 立完成,要将区域内的各高校纳入培训工作的整体体系中,需要行政机关、企业 和社会团体共同为之提供完善的保障措施。

1、整合高校优质资源,建立有重点、分层次的区域乡村旅游培训体 系 要结合各高校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条件等因素,对应不同的培训对 象和培训进度,以培训内容为分工标准,将各类高校整合为一个有机的培训体系。

如农业类高校的农业种植和园林绿化;
旅游类高校的景区管理、餐饮制作、客房 服务;
法律类高校的法律政策等。同时,根据各地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要求,改 变目前一个地区的学员由同一所高校完成全部培训任务的现状,将培训对象按照 培训体系的层次轮流接受各类高校的培训。制订并优化区域范围内乡村旅游培训 对象的培训时间安排,并通过示范效应和帮扶机制的发挥,使当地乡村旅游培训 对象都能获得相应的培训机会。

2、培养并共享区域内高校培训讲师资源,企业对应建立助理讲师团 队 按照统一的标准,在区域内所有高校范围内遴选出优秀的乡村旅游培 训讲师,形成区域性乡村旅游培训的核心讲师团队,而不仅限于少数高校,该团 队内的讲师可按照培训工作的需要而实现共享。高校培训团队主要负责对乡村旅 游业相关基层人员的培训,同时企业也可以在各地的行业企业内挑选、培养并形 成遍及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的助理讲师团队,作为培训讲师体系的重要补充力量。

高校培训团队和企业内部的助理讲师团队间建立起信息交流以及合作机制,对所 在区域的乡村旅游从业者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通过双方的合作,使乡村旅游的 培训工作摆脱目前的运动式培训,形成一种长效的培训机制。

3、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和信息反馈机制 由于目前各高校分别承担培训任务,考核制度和信息反馈机制不尽相 同,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没有统一的标准,无法对高校的培训工作实现有效 监督,也无法对培训对象所在企业给予考核评价。因此,需要第三方机构统一制 定完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和信息反馈机制,这是推动培训工作规范 化、制度化的必要途径。要改变培训“管学不管考”的现状,就要利用考核来对培 训效果进行评估,从而认定各参与培训高校的工作业绩。建立培训考核体系,要根据所培训的内容和对象,制定科学可行、操作性强、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 考核办法,以此推动培训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通过信息反馈机 制,及时收集培训对象和游客对培训效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调整培训计划,使 乡村旅游培训工作不断得以完善。乡村旅游业与社会福利事业有根本的区别,要 让乡村旅游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做到从业人员的优胜劣汰,提升产业的质量和 水平,还需要政府和协会会同相关机构,建立执业资格和从业标准。通过对执业 资格的考核,彻底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层次,提升乡村旅游从业者的整体素 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