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高校奖学金制度中的激励机制_奖学金制度

完善我国高校奖学金制度中的激励机制

完善我国高校奖学金制度中的激励机制 摘要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的奖学金制度在其设置、评定和发放过程中存 在着许多的问题,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可行的激励机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归纳 和总结,从管理学理论出发,分析了我国高校现行奖学金制度中激励水平不高的 原因,并提出了增加其激励效果的手段。

关键词激励机制奖学金 奖学金制度作为我国“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激励作用的充分发挥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展自己有着重要的意义。

激励是指一个组织系统中的管理者通过合理地运用各种管理资源,激发被管理者 工作动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的总称。也可以说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 一种内在的趋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需要激励、目 标激励、榜样激励等,其形式有工作激励、物质报酬激励、精神激励等。而机制,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是指保证系统运动有序的程序和力量的总和。

1我国高校奖学金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设置中的主要问题 从局部上说,国家奖学金的资助功能不够,而专业奖学金的激励功能没有 得到很好的发挥。国家奖学金金额较大,但受奖面有限,很难起到激励广大贫困 生努力学习的作用。相对而言,专业奖学金与其他奖学金相比金额“不够多”。另 外,大多学生对从自1987年就沿袭下来的覆盖所有师范生的三等专业奖学金的激 励功能持否定态度,不认为其能起到激励作用。

1.2评定中的主要问题 为了保证奖学金评定工作的公正与高效,目前各院校普遍采用“校系两级” 的奖学金评定方法,即学校根据奖学金提供者的要求下发总的评定标准,各院系 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订一些可操作的评定规则,再以班级或年 级为单位进行评选。而院系一级的评选制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院系的评 选程序过于简单,有的甚至没有成文的评定规则,有的院系没有制定成文的评选 规则,沿用过去的简单粗糙的“规矩”,仅侧重某方面的指标。要么“惟成绩主义”, 走进“成绩好,一好百好”的怪圈;
要么过于倚重民主评议的结果,使得本来严肃的民主评议成了同学走后门、拉关系的舞台,助长了不良的学风和校风。缺少成 文规定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当粗糙的评选结果出现问题时,主管老师就不得不站出 来进行协调和平衡,并确定最终的结果。造成奖学金评定过程充满了主观色彩, 缺乏科学性,达不到激励的目的。在评选执行过程中,民主表决的公正性遭到质 疑。民主评议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奖学金评选的重要方式,但由于民主表决过程过 于简单,同学在事前对各种奖学金的评选标准并不了解。由此带来同学们对所进 行的民主表决态度并不认真。因此,一些院系在制定了相关的评定标准后,都取 消了民主表决过程。在访谈中这些院系的同学也对这种做法表示理解,因为他们 认为“民主表决起不到评优的目的,很不科学”。

1.3发放中的主要问题 奖学金的发放制度是奖学金制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完善与否 也直接影响到奖学金激励功能的实现。但在实际操作中,各师范院校往往忽视对 这一部分制度的规范和实施。各院校对奖学金获得者的宣传不够有效,从而导致 了未获奖者对获奖者的冷眼旁观,难以激发其上进心。同时,学生对获奖同学的 态度也不容乐观,这表明奖学金并没有很好的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

2如何利用激励与约束机制来完善奖学金制度 2.1适当调整奖学金的金额和受奖面 1964年,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在他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激励水 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所谓效价是指人们对某一目标(奖酬)的重视程 度与评价高低,即人们在主观上认为奖酬的价值大小。1998年全国高校普遍扩大 招生规模,高等师范院校的在校生人数急速的增长,但奖学金的数额却并没有同 比的增长。从而导致了如今奖学金在大学生教育经费来源中处于尴尬的地位。许 多学生宁可做兼职,也不愿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也就是说奖学金的数额对于当 今大学生来说价值不高,不能引起他们对目标的重视,从而影响了奖学金激励功 能的发挥。因此,我们说力度不够是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奖学金制度中的关键问题。

2.2重新审视各项奖学金的价值导向,对不同种类的奖学金进行准确的定 位 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在1956年提出了著名的公平理论,他认为激励的程 度不仅受到自己所得效价绝对额的影响,而且受到效价相对比较的影响。也就是说,效价的高低虽然是影响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但分配是否公平合理有时起着更 大的作用。在群体中,任何一个群体成员都会经常将自己的“付出”和“所得”与群 体中其他成员进行比较,以衡量自己是否得到了公正的待遇。一旦他感到自己受 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其心理上就可能产生不安和不平衡,从而使其积极性受到挫 伤。奖学金的设置应该拉开差距、分开档次,使真正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使学 生的“付出”与“回报”相一致,而不应该搞大锅饭“旱涝保收”,使懒惰型大学生继 续得过且过,而优秀大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奖励。目前高等师范院校中存在着各种 各样的奖学金,种类上的多样化必然导致了其评定标准及其背后所反映的价值导 向的多样化。在对某些评选制度已经比较成熟的奖项中,可以考虑缩小受奖面, 加大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力度,更好的发挥奖学金的激励功能。将奖学金和助学金 严格的区分开来,对师范生三等专业奖学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 以适应师范院校不断走向开放的趋势。

2.3制定统一规范的综合测评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要做到公平合理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工作绩效评估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 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还有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与策评方法(如学生 间相互监督与互评),从而使每个人的成绩都能得到客观、合理、较为准确的评 估。这样就可以基本上做到分配上的公平合理。院系两级的评选制度虽然有其更 贴近被评者,效率高的优点,但目前许多奖学金制度的问题也正产生于此。目前 高等师范院校中大都采用综合测评的方法对学生的优异程度进行鉴定。而各院系 自行制定的、不受学校制约的规则很难保证其评定结果的科学性。目前,高等师 范院校的奖学金制度进行改革时,既要把握奖学金制度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大 方向,又要把握不同种类的奖学金所奖励“先进分子”的独特属性,使在某些方面 有特长或突出表现的学生能得到相应的奖励。

从宏观上说,我国师范院校正不断从定向走向非定向、从封闭走向开放, 由此必然带来的是我国师范院校对所培养人才要求的变化。奖学金制度中所倡导 的价值取向是学校办学理念的最好阐述,这种阐述毫无疑问的要根据情况的变化 而发生变化。从微观上讲,学校每年招生的来源、数量和构成都会有所不同,各 种评选的细则也应该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补充和修改。正因为这样,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存的奖学金制度问题,不断审定和完善它的各项评 选规则。

2.4将发放工作与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人们往往会主动寻找自己的崇拜偶像或榜样, 来进行自我激励。一个良好的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但并非树立了榜样就一定能达 到较好的激励效果。这是因为学生只有对“榜样”心服口服,且认为自己应学、可 学时,榜样的激励作用才能较好地得到发挥。以往奖学金发放工作的问题主要在 于很多奖学金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者还没有认识到,奖学金的发放是奖学金发挥功 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奖学金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我们应该 将奖学金的发放与宣传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把奖学金的发放当作教育学生的一个 重要手段。为了更好的发挥奖学金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我们还应该将奖学金发放 工作的宣传制度化,选定一个固定发放奖学金的时间,并且科学的对获奖者进行 实事求是地宣传。这样不仅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还方便了同学们的监督,评 定中存在的问题也更容易被及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