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课设问策略探究
高中思政课设问策略探究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倡导运用“解决问题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要求 把学习置于丰富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的问题,来 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探究 知识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各类障碍。教师可以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适 当设置一些问题,给学生搭建“脚手架”,使学生迅速扫除障碍,获取新知。一、在直觉经验障碍处设问,激活新知识 学生已有知识不仅包括在学校学习的正式知识,也包括他们的日常直觉经 验。学生在学校中所学习的课本知识固然会影响到新知识的获得,而学生的日常 经验也常常会对此产生重要影响。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意义建构,才能发展起更深层、更丰富、更灵活的一体化的认知结构。而问题解 决活动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激活自己的原有经验,并通过积 极的系统的推理活动,使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更充分、更有序地进行。
如我在《存款储蓄利国利民》这一框的教学中,设置了一个问题:随着经济 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手头有了闲置资金,请问用这些资金可以做什 么学生回答:买汽车、买房、去旅游等,从这些回答中可以看出,有钱就去消费这种 观念深入人心,这是学生日常的直觉经验,是他们的普遍想法。直觉经验堵塞了学 生的思维,形成认知障碍。而要越过这个障碍需要给搭建一个“脚手架”,使学生能 够把直觉经验和书本知识有机结合,把新旧知识有效融合。此时,我又设置了一个 问题:如果已经有房有车,而且不去旅游,一般的家庭消费都已满足,你还会去做什 么学生回答:买股票,做生意、存到银行、买保险、买国库券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 新知识,树立消费和投资相结合的观点。
此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随机应变,在学生思维出现阻碍时合理设 问,用一个假设性提问把学生从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可以说既巧妙,又灵活。教师 上课挥洒自如,起了主导作用,真正做到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促进者、启发者、指 导者;学生构建知识得心应手,做到新旧知识有效融合,积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二、在情景虚拟假设中设问,顺应新知识 通过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 的知识和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新的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改组或重建。学生在探求新知中,老师为其创设一定的情景,提出一定 的假说,让学生自己分析研究,得到比较满意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 互相合作,自主建构知识。
如在《存款储蓄利国利民》这一框的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假设 你是银行业务经理,我是客户,你怎样向我介绍你们的业务这一设问充分调动了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