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类课程课堂管理研究] 之了课堂怎么样

涉密类课程课堂管理研究

涉密类课程课堂管理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自媒体,We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 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 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1]在互联网+愈发多元 化的今天,博客、微博、微信、贴吧、论坛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场所, 而其中的每一个账号,都像一个小小的媒体,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信息、 观点、态度便汇入了互联网的比特之海[1]。高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层次决 定他们当然的成为了自媒体的生力军。课堂教学中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信息极有 可能成为他们对外发布的重点,甚至可能通过实时的图片和视频等形式进行传 播;
对于所见的帖子、微博、新闻,学生也可能应用课堂所学来表达观点和态度。

知识掌握的片面化及表达方式的激进性,易导致学生自媒体传播出的课堂教学内 容出现诸多潜在问题。加之,空保专业课程以行业实践为导向,课程内容中所涉 案例及实操方案均不宜公开传播。因此,讨论自媒体时代空保专业课程的课堂管 理策略,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 素养显得尤其重要。本文拟以“危害空防安全行为处置”课为实验课,以某高校民 航空中安全保卫专业2015级7个行政班为实验班,展开研究[2]。

二、空保专业学生自媒体应用数据调查分析 (一)调查样本选择及方法。本文采用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 法,时间跨度从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对于空保专业2015级学生在学习“危害 空防安全行为处置”课程期间使用自媒体公开发布的内容进行随机抽样基础上的 普查和问卷调查。鉴于学生反映目前自媒体应用集中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两个社 交APP中,所以我们此次调查集中于此。调查方法一:以7个班级全体学生进行 问卷调查;
调查方法二:以7个班级学生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为抽样框,按照学 号尾号为7进行等距抽样符合调查研究的一般规律和标准,可以进行数据分析。

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推论价值。问卷形式如表1。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 与数据分析,反(注:此处已获所有被试学生同意,且发布内容全部所有人可见, 不存在隐私侵犯问题),共抽样35份。然后对这35位同学在此时间内的所有自媒 体发布进行普查。并以这35位同学为初次访谈对象,以了解其所在班级其他同学 是否有在此时间区间内发布过课程相关内容;
调查方法三:通过初级访谈发现3 个典型案例,遂对后者进行了深度访谈[3]。(二)问卷调查分析。调查问卷对象为某高校2015级民航空中安全保卫专业272名学生,最后共收回265个调查样本, 通过筛选及逻辑校验,得到有效调查样本262份,有效率为96.32%,符合调查研 究的一般规律和标准,可以进行数据分析。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推论价值。

问卷形式如表1。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与数据分析,反映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 题:(1)学生对微博、微信的使用率已达到100%;
(2)将社交APP作为自媒 体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信息的比例达96.3%,即在信任匿名调查问卷反映真实度 高的基础上,已有账号但不发布任何信息的学生人数极少;
(3)学生通过自媒 体平台发布信息的频次高,有76%的学生平均频次为一周一次以上,甚至一天发 布多次;
(4)学生通过自媒体发布的每一条信息平均受众人数为200至300人, 人员主要集中于初高中阶段同学[4]。个别学生微博粉丝人数过万人,虽不属于 调研重点,但受众人员构成不可知,学生本身对发布消息的后果不可控;
(5) 有通过自媒体发布与所学课程相关内容经历的学生占受调查人数的57.2%,与“危 害空防安全行为”等专业课程相关的占31.2%;
(6)学生在自媒体发布信息时绝 大多数不会征徇以求发布的准确性,也不会考虑内容是否可以公开是否适于所有 受众知晓;
(7)发布与课程相关内容的心理预期?20.1%认为是教育、警示他人 关注空防安全,32.4%专业自豪感,展现所学之冷门,23.6%炫耀,获得点赞和 正面评论以得到心理满足。此问题针对有过发布经历的学生是自我心理反映,对 于没有发布经历的学生则是对他人心理的推测[5]。(三)访谈分析。典型案例1, “危害空防安全处置”课程第一章第一节空防安全演进历史中提及1971年11月24 日D.B.Cooper劫持美国西北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27-100型客机事件。此事件的讲 授重点在于其是历史上劫持航空器且在航空器飞行途中通过飞机尾部舷梯成功 脱逃案件。在授课结束后,2015级林某某同学即将自己的微信头像更改为FBI通 缉D.B.Cooper时所使用的犯罪画像[6]。通过与林某某同学的访谈,该生表示 D.B.Cooper的行为“很酷”,设计的犯罪过程“很完美”,体现了其超高的智商。劫 机以图财为犯罪动机,过程并没有伤及任何人员生命健康权,值得崇拜。“危害 空防安全行为”处置课第五章第三节机上扰乱性行为处置中重点讲解了机上违规 使用电子设备的危害及对于此种违法行为的处置措施和处罚依据。课后2015级张 某同学发出朋友圈,转载了其高中同学在乘坐飞机过程中使用手机拍摄的图片, 并将此部分课堂笔记拍照上传。通过与张某同学访谈,该生表示他的初高中同学 得知其所学为空中安全保卫时会向他咨询空防安全相关知识。他觉得对于此种危 害空防安全的行为应该通过自己的有限力量加以教育,使更多的人重视到空防安 全的重要性。同时,该生表示在自己发布笔记时经过了思考和选择,认为所显示 的内容并不“涉密”,“只显示了法律条文”,而法律法规中的追责部分可以更好的 起到警示作用。“危害空防安全行为处置”课第四章第二节劫机行为处置中以天津航空“6.29事件”成功处置劫机为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讲解。课后多名学生转发 了公众号“停机坪”的文章《5年前的今天,新疆和田劫机》,形成了几乎“刷屏” 的态势。通过与转发此文章的多名同学访谈,他们大多表示这样的文章写出了他 们的心声,让他们有了强烈的传播愿望。他们为自己的所学专业感到自豪。评论 中多人发表了自己对于事件和未来所要从事职业的见解,是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 和总结提升的过程。(四)总结与讨论。通过调查问卷、抽样调查和深度访谈可 以看出高校学生使用社交软件作为自媒体发布课程内容相关信息是现实存在的, 且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相当程度的影响力。学生知识掌握存在片断性和差异化, 存在对发布的消息内容不加甄别,情绪过分宣泄等问题,易导致受众的错误理解, 也有可能被有特殊意图的人利用。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此种方式表达专业认同感, 提高受众对于空防安全的关注度,做出了正向的舆论引导值得鼓励。如何正确引 导学生在公众媒体平台客观、正确的表达课程相关内容,需要相当的课堂管理策 略。[2] 三、课堂管理策略 (一)课堂纪律管理――规范课上社交软件使用。在高校学生人手一部甚 至多部手机的今天,课堂纪律管理已成为课堂管理的重中之重,是知识是否能够 有效传达给学生的关键。尤其在民航特有课程中部分内容不可公开传播的情况下, 着重申明课堂纪律,规范课上社交软件的使用更加重要。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允许 拍摄课件内容,不允许录制音像对外传播。课堂纪律明确后,在课堂教学中也要 加以督促和监控[3],非课程需要要求学生尽可能少使用或不使用手机。将课上 社交软件的使用交给“翻转课堂”等有益环节。(二)课堂内容管理――正面引导 课程内容传播方向。鉴于民航特色课程的特点在于行业特殊性导致的课程内容具 有普世教育性与涉密性共存的特征。以“危害空防安全行为处置”课为例,课程设 置中对于非法干扰行为的处置和机上扰乱性行为的处置程序均属不宜对公众公 开的内容。另一方面,课程中所讲授的反劫防炸的历史和倡导公众重视空防安全、 自我约束机上不当行为(如机上违规使用电子设备,擅自移动机上应急设备等行 为)的理念又希望能够被更多的受众所知。因此,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对 内容是否涉密加以重点强调,尤其是不宜对外公开的处置措施和程序要明确告知 学生不允许以任何形式发布到社交网络平台,并将其可能引起的后果讲解清楚;

其次,对于学生因专业自豪感和教育他人重视空防安全的主观需要而渴望表达的 内容,笔者认为应该教育学生在发表言论时严格检视内容是否正确合法,不确定 时应多向专业人士征询,正视自媒体发布的巨大影响力。(三)通过案例加强《保 密法》、《网络安全法》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于2010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两部 法律的施行意味着从国家层面上对于网络平台发布信息的安全性、涉密性的高度 重视。长期的和平环境、开放的校园文化、网络信息的高度普及,使得相当一部 分高校学生保密意识淡薄,认为自己与保密法不沾边,进而对于自己在公众社交 媒体所发表的信息不加筛选。[4]我校已开展多次《保密法》相关知识的讲座与 知识竞赛,以提高学生的红线意识。笔者认为民航特色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也应进一步教育学生学习了解《保密法》与《网络安全法》的相关知识,避免网 络上的不当行为引发的不良后果。笔者在“危害空防安全行为处置”课教学过程中 多次以案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这两部法律的传达,以身边的高校学生不当言行为 事例比单纯的解释法条更能引起学生共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四)加强 网络舆情监控。教师应对授课期间学生自媒体传播的课程内容相关信息进行舆情 监控,避免不当消息和不当言论的广泛传播。笔者在“危害空防安全行为处置” 课授课期间针对微信朋友圈采取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监控。每个班级都有主动与教 师建立微信朋友关系的同学,将这些同学分组,在课后关注课程内容是否反馈在 了朋友圈中,以此发现影响力比较大的“刷屏”信息,对信息加以甄别,及时发现 不当信息即时处理。[5]在每个班级设立信息源,对于没有与教师建立微信朋友 关系的同学进行监控,若发现个别同学发布的个别信息同时与教师沟通,以期正 确引导。在受众更广的微博平台,笔者主要采取不定时关键词搜索的方法,以课 程中出现的易引起学生反响的内容为检索进行实时监控。

四、结语 程苓峰在《关于自媒体的九个问题》中提出,自媒体的自特征使网络信息 的创造和传播集潜在性、随机性、情绪化、私人性、群集化等为一体,往往能在 短时间内汇集起重大舆情,这些舆情与信息完全暴露在大学生面前,使大学教育 受到严重影响。[6]毫无疑问,当下中国已进入人人皆媒体的“自媒体”时代,以自 媒体为特征的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直接形成对课堂教学 的影响和冲击。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自媒体引导正确的言论导向将成为课 堂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探讨了在自媒体时代民航特有课程的课堂管理策略, 以应对此种课程的普世教育性与涉密性共存的特征,使学生有效传播、正确传播, 事实证明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