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学硕士生培养探讨论文
成人教育学硕士生培养探讨论文 一、成人教育学硕士生培养的理性思考 (一)“知识本位”的培养目标面临外在合理性与内在合法性危机 1.从社会需求的角度看,“知识本位”的培养目标面临外在合理性危机。我国的成人教育学硕士生培养一直以来采取的是“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以培养 学术型人才为主。成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现代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理论型 人才相对缺乏,因而成人教育学硕士生教育在起始阶段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 促进了成人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但是,随着近几年成人教 育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大和层次的提高,社会对该专业硕士的需求发生了明显变 化,由以成人教育教学、科研岗位为主转向以行政管理岗和教学辅助岗为主,这 些岗位对就业人员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远远高于学术能力,对目前成人教育学 硕士生的培养目标提出了“能力本位”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成人教育硕士 生培养仍旧采取“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所培养的人才便不能满足社会用人单位 的需要,从而出现成人教育学人才供需不平衡、适销不对路的问题。因此,成人 教育硕士生教育“知识本位”的培养目标面临着外在合理性危机。
2.从导师队伍现状看,“知识本位”的培养目标面临内在合法性危机。成 人教育学硕士生“知识本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要求必须有足够的具有较高 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的师资队伍。然而,目前大多数承认教育学硕士点并不具备这 一条件。一方面,我国80年代初才开始把成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现代学科加 以研究。相关的理论人才和师资本来就很缺乏;
另一方面,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 成人教育学硕士生培养规模迅速扩大,师资队伍更显不足,许多硕士培养单位不 得不聘请大量兼职导师,以致兼职导师成了导师队伍的主体。兼职导师大多是学 校各职能部门领导,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成人教育学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不高。这种以管理和实践能力见长的应用型导师队伍现状与“知识本位”培养目标 不相契合,从而使“知识本能”的培养目标面临着内在合法性危机。
(--)传统的培养模式使教育功能弱化 1.培养模式上的趋同性和封闭性。培养模式上的趋同性一是表现在课程 设置上多以教育类课程为主,而与之相关的心理学类、管理类、经济类和社会学 类课程较少,因而学生选择的范围较小;
二是表现在培养方法上主要采用的是课 堂讲授、学术报告等,而具有个性特征的实践教学、专题科研、导师指导等培养方法则成为点缀品。另外,当前的培养模式还具有封闭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研究 生培养一般都是在所在学校内或学院内独立进行,很少让学生走进社会或与外单 位联合培养。
2.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学生需求多样性的根源是学生来源和特征的多样 性。首先,成人教育学研究生专业背景复杂多样,跨专业的多,教育专业的少, 知识基础差异很大;
其次,成人教育学研究生年龄差异大,从20岁到30多岁不等;
再次,学生来源性质不同,应届生和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同在,公费生、自费生、 定向生和委培生共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职业规划不同,有想直接 就业的,有想继续学习深造的。正是这种学生来源和特征的多样性,导致了学生 需求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3.教育功能的弱化。多元化的需求必然要求有多样的教学方法、课程体 系和培养模式与之相适应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目前具有趋同性和封 闭性特征的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必然与学生多元化需求产生矛盾,从而使 教育功能弱化。
二、成人教育学硕士生培养的现实回归 (一)回归“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 面对“知识本位”的培养目标面临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危机以及培养功能的 弱化现象,成人教育学硕士生教育应回归“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应用型 人才为主。首先,从其学科性质来说,成人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次,从 师资队伍现状来看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队伍多数是学校相关职能 部门领导,属于以管理经验和实践能力见长的应用型导师队伍。最后,从社会需 求的角度看社会对成人教育学方面的人才需求大多来自成人教育的行政管理部 门、教学辅助部门与学生事务部门相关岗位对人才的应用性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知,坚持“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回归应用型人才培养 目标具有外在的合理性和内在的合法性。在成人教育学初建时期,培养一部分硕 士层次的学术人才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促进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 当前成人教育学博士层次教育已有一定规模,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应是博士层次教 育的培养目标,而成人教育学硕士层次的培养就理应回归其应用性的学科性质,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二)坚持培养的多元化和开放性 多元化和开放性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要实现培养的多元化, 就必须实行培养的开放,而培养的开放则会保证和促进培养的多元化。坚持培养 的多元化和开放性,是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多样性的现实诉求,也是实现成人教 育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具体来说,需要我们在培养过程中做到以下两 个方面:
1.坚持课程体系的开放和多元。成人教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 学科,应以培养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学生 需要掌握大量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种与教育学相关的学科门类 的知识和方法。而目前我国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多以教育类为主, 没有真正走出教育的视域,也没有真正走进成人教育的城堡;
学生学习的知识范 围较小,课程学习上表现出相对的趋同性和封闭性特征,这与成人教育学的培养 目标很不协调。因此,应该建立开放性的课程体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增 强学生应用能力。一是要做到对现有课程进行合理整合,适当减少教育类课程数 量,增加非教育类课程比例同时鼓励学生到其它学院或学校选修其它学科门类课 程。为了不增加学生课程负担,可以采取灵活的学分计算方法。二是对现有的课 程进行模块设置,以增强课程的多元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模 块进行学习,满足不同类别学生的需求。
2.坚持培养模式、方法的开放与多元。对于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来说, 应用能力就是发现、分析和解决成人教育问题的能力,这里的成人教育问题不仅 指成人教育管理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也包括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和学习中的问题。
因此,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一切创新都 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而一切问题都来源于管 理和研究的实践与对实践的思考,正如杨振宁所说“科学研究要取得实质性的进 展,就必须面对原始的简单的物理问题,而不是别人的猜想”。所以,培养学生 的应用能力,必须让学生真正深入管理和理论研究的实践,直面原始问题,增强 其对现实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对课程体系进行模块整合、开放设置的基础上, 实现培养过程的开放,培养模式和方法的多元化。第一,坚持分类培养,多元指 导。学徒式培养模式、专业式的培养模式与协作式培养模式相结合。第二,坚持 “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式培养方法。“请进来”是指积极聘请校外甚至是 国外的著名学者、专家、企事业管理者举行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学术讲座,开展不 同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合作指导学生的科学研究,拓宽学生的视野。“走出去”是指学生的培养不能只局限于校内或院内培养,可以积极走出学院,与不同 学院合作培养;
要敢于和善于走出校园,与其它各级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教 育机构尤其是成人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或见习,进行联合 培养。只有实行开放教育,学生才能深入实际、直面问题,才能真正提高应用能 力,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也才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