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年来我国民办幼儿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展望】教育反思幼儿园

关于十年来我国民办幼儿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关于十年来我国民办幼儿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民办幼儿教育是指国家机关以外的法人主体,利用非国家则政性经费而向 社会招生而举办的幼儿教育民办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 展规模与质量直接影响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自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 教育促进法》颁布之后,民办幼儿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 究者的关注。自2004年以来,研究者从各种角度、各个层而对民办幼儿教育的现 状和发展策略进行了大量研究。

一、我国民办幼儿教育研究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 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正式提 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开始从单一中 心时代逐步向多中心时代发展,即向一个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注重社会结构多元 化、职能多元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发展。结构多元化表现在乡镇企业的崛起、 城市私营企业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城市化程度的提高等方面。职能多元化意味 着分化的社会结构应该履行不同的社会职能,不同的社会职能应该体现不同的社 会价值。价值多元化则意味着在物质和意识开放的社会发展中,人们追求事物的 价值趋向多元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出现了一批富裕的社会群体,该群体对 子女的教育有特殊的需要,或者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更 优质的教育,或者是能够得到特别的照顾。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上大学不再是普 通人的梦想,人们在怀揣着上大学的愿望的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接受基 木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方而的培养。而公办的中小学、幼儿园在现有的教育体制 卜,在满足家长的这个需求方而能力欠缺。政府公共则力的不足导致许多公办学 校在维持生存方而出现了资金链的中断。人才的自由流动政策和教师追求价值的 多元化使得这些学校的优秀教师纷纷涌入环境较好、待遇较高的民办幼儿园,再 加上人性化、灵活性的办园政策,极大地满足了不同阶层人士的需求。这些都促 使人们在选择教育价值方而出现了多元化趋势,于是,多元化的民办园应运而生。

在西方国家的历史发展中,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中也曾出现过文化、 教育等社会独立结构。每个独立的结构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为了保障每个独立结 构能够充分实现其价值,政府需要界定各个结构主体的职能,并创造条件促进各 个主体实现其价值,以满足人民对价值的多元选择。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明确 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意味着我国想通过建立和谐社会来解决政府与资木、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矛盾。教育与民众之间的矛盾集中在社会公平社会和谐等方面。

这一时期,关于和谐社会和社会公平的研究较多。2004 - 2014年以和谐社会为主 题的期刊论文有 131 070 篇,以社会公平为主题的期刊论文 16 671 篇。民办幼 儿教育作为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体现着社会的公平,因而,成为和谐社会 和社会公平研究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 教育背景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民办幼儿教育迅速发展的指导思想。早在 1978 年全国 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教育事业绝不是教育部门的事,各级党委要认真 地作为大事来抓,各行各业都要支持教育事业,兴办教育事业。1992 年他在视 察南方的谈话中再次重申希望大家通力合作,为加快发展国家科技和教育事业多 做实事。在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开始改革学前教育投资体制,多渠道 地筹措学前教育经费,将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作为政府、社会、家庭、学前教育机 构的共同责任。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律为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市场 经济的深化逐步波及到幼儿教育领域,体现在农村幼儿园成为幼儿教育发展的重 心之一和幼儿教育的发展必须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两方面。随着社会中产阶级 的出现与增加,教育消费主体对教育需求日趋多元化,国有企业幼儿园在激烈的 市场竞争中不堪重负转制成为民办幼儿园,社区幼儿园作为房地产业日益发展的 产物逐渐成为城市民办幼儿园发展的主流。同时,九五期间,我国处于非义务教 育阶段的幼儿教育经费仅占教育经费总数的 1.3 %,这表明发展幼儿教育的主要 资金来源于社会力量和民间资金,这就意味着民办幼儿教育作为公办幼儿教育的 补充,在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分量。为了进一步鼓励民办教 育的发展,1997 年,国务院颁布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对社会力量办学提 出了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2002 年我国颁布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4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 进法实施条例》,对民办学校的举办者、设立、组织与活动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我国民办教育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法 律保障。2010 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 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

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纲要》的颁布明确 了政府在发展民办学前教育的职责、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与目标。2010 年 我国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多种形式扩大学 前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明确要求各省(区、市)以县为单 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文件的颁布,把发展学前教育提上有计划的 发展日程。在国家政策、法规的保障下民办幼儿教育以一种蓬勃的态势迅速发展。

据我国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显示,2012 年,我国有民办幼儿园 12.46 万所,比上 年增加 9 234 万所;入园儿童 865.62 万人,比上年增加 52.23 万人;在园儿童 1 852.74 万人,比上年增加 158.54 万人。研究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研 究者较为关注的问题。2004-2014 年以学前教育发展为主题的期刊论文有 960 篇。研究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必然要研究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

二、关于民办幼儿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 关于民办幼儿园概念和类型的研究 关于民办幼儿园概念和类型的研究不多,没有太多的争议。郭宗礼认为民 办幼儿园是指由国家机构之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承办的、主要利用非国家财政性 经费举办和运行的幼儿园[2]。罗英智根据民办园的办园主体、产权和经费来源 的不同将民办园分为 5 类:1) 纯民办幼儿园,经费自筹,产权、经营权私有;2) 单位、团体办幼儿园,经费自筹,产权私有,经营权归主办者或承包者;3) 民办 公助幼儿园,举办者为民间团体或公民个人举办,在教学、人事、招生等方面受 到政府或主管教育部门扶助;4) 国有民办幼儿园,所有权国有,经费自筹,经营 权私有;5) 股份制幼儿园,股东自筹经费,所有权和经营权归幼儿园,股东一般 不参与经营幼儿园,行政领导权归当地政府,业务指导权归教育部门。

(二) 关于民办幼儿园发展现状与策略的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之后,民办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也出现了大量的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陈 静等研究者认为,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民办幼儿教育在总体上呈 现出阶梯形态;民办幼儿园由于经营分散、行业集中程度低、未形成规模经济和 学习经济效应。有些研究者通过调研发现小规模民办园存在一村多园的布局不合 理的现象,从而造成办学资源的分散与浪费,甚至园际之间展开恶性竞争的后果。

在微观方面,民办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办园模式和民办园自身管理两个方面。吕 桂珍在总结北京市民办园特色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列举了北京市民办园的发展模 式,如集团发展模式、中外合作办园和办国际园模式,为地方省市民办园的发展 提供了经验。在民办园自身管理方面,众多的研究者在对农村民办园和城市民办 园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大量的一手资料,认为目前民办园在发展中主要存在诸如资金投入、办园设施、安全与卫生、教育观念、教学内容、保育、收费和财 务制度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者各抒己见,认为政府、社会和民办园在 改变民办园生存状态方面应承担各自的责任。首先,政府应做好宣传、立法、规 划、督导、资助、咨询 6 个方面的工作。其次,社会成立小规模民办园的行业 协会,规范小规模民办园的收费标准,制定行业认可的评估制度对民办园进行评 估、验收。再次,民办园应改善办园环境,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儿童活动质量。

(三) 关于民办幼儿教师发展现状与策略的研究 研究者从生存状态和专业发展两个角度分析了民办教师的发展现状。首先, 从生存状态来看,研究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由于社会地位不高,社会保障缺失, 缺乏规范有效的劳动合同,工资待遇较低,因而,民办教师处于职业倦怠和焦虑 严重的困境中,从而出现了民办教师流动性较高的现象。其次,从民办教师的专 业发展来看,研究者认为目前民办园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师准入制度,民办教师 拥有教师资格证的比例较低;在年龄方面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学历以大专和 中专为主;民办教师不能享有及时进行专业发展教育的权利。

在改变现状的建议 中,郭宗礼认为民办园可以采取包括严格教师的准入制度,切实提高民办园教师 的待遇、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民办园教师的专业化培训措施来改变民办 教师的发展现状。这一建议较具有普遍性。

三、对民办幼儿教育研究的反思 (一) 民办幼儿教育研究的特点 1. 研究方法科学,研究路线多样 研究者除了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搜集相关的理论资料 外,还采用了调查法、问卷法、观察法搜集实践资料。从而,使研究成果既有理 论基础,又有实践依据。在研究路线方面,有的研究者采用从理论到实践的方法, 先介绍相关的理论,再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阐述现有民办园生存的特点,最后提 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有的研究者遵从纯理论的路线,通过分析国外发展教育的经 验,启示我国政府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应发挥的职能;有的研究者遵从由点到面 的路线,以一个城市或乡村的民办教师发展现状为突破口,进而从宏观方面提出 国家在促进民办教师专业发展中应尽的行政与法律职责。2. 研究内容集中,研究视角逐渐开阔 研究内容较多集中在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状态及改进策略方面。研究者最 早将研究视角聚焦在农村、城乡民办园的教育状态方面,在提出改进建议时,也 是较多地关注政府应承担的责任。近几年,有些研究者开始转变视角,从社会公 平和教育公益性的角度研究我国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下发展民办幼儿教育的意义, 不仅研究民办园自身的发展状态,而且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同一区域 公办园的发展经验,阐述民办园和民办教师在改进自身状态方面应承担的责任。

有的研究者将视角转向国外,将外国政府、民众在实现教育公平方面的经验引进 国内,提出促进我国民办幼儿教育发展水平的举措。

(二) 民办幼儿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1. 研究的理论基础薄弱,缺乏本土化的研究 首先,已往的研究大都遵循一个既定模式,即阐述现有问题,简单分析问 题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很少有研究者能够从教育学、社会学角度挖掘改进民办 幼儿教育现状措施的理论根源。其次,关于民办幼儿教育的历史性研究也较少, 这样就使现有的研究缺乏历史经验的借鉴,从而成为断点式研究。第三,关于国 外民办教育的研究,也仅仅是停留在国外政府在发展幼儿教育中承担责任的经验 介绍上。这些经验仅仅是当时某国教育、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与中 国的教育、经济现状的可比性较低,其经验也就不具有可参考性。

2. 比较性研究少,缺乏发展性研究 首先,目前的研究只是关注我国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很少有研究者从微 观层面详细分析国外私立幼儿园的发展经验。仅有的几项研究也都是关于国外幼 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政策和国外实施补偿性教育的法律、文件的介绍,对于国外私 立幼儿园和教师自身发展、私立与公立幼儿园的互助发展、家长与幼儿园的互助 发展方面的研究较少,与中国相关方面的比较研究则更少。其次,研究成果表明, 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农村、城镇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现状方面,所提建议也仅仅是针 对改变现状而采取的措施,没有预测未来民办园的发展趋势,没有分析这些措施 的可持续发展性。

3. 研究成果分布不均,研究政策导向性凸显 2004 年以来以民办教育为主题的论文有 1091 篇,其中核心期刊 387 篇,博士论文 36 篇,硕士论文719 篇;以民办幼儿教育为主题的期刊论文有 39 篇, 其中核心期刊有 17 篇,博士论文 1 篇,硕士论文 22篇。相比民办教育,民办 幼儿教育的研究成果数量甚少,而且多集中在 2010 年之后,2010 年以后关于 民办幼儿教育的期刊论文有 21 篇。这是因为,2004 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在教育界掀起了关于民办教育研究的热潮。尽管在法 律中也提到了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但是,毕竟不是重点,因而没有引起研究者 的过多兴趣。2010 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 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在这两个文件中,国家把学前教育独 立出来进行详细的阐述,激起了研究者的较大兴趣。可见,国家政策指导文件是 研究者研究内容的风向标,直接关系研究成果的数量变化,出现了学术研究的跟 风现象。这一现象必将影响学术研究方法和内容的创新,降低研究成果的质量。

四、未来民办幼儿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 研究视野开阔,在比较中取长补短 首先,未来的研究者将更加关注我国民办幼儿教育的田野化研究。通过对 某一地区、某一民办园的实地调研,分析、总结相似地区、同一水平民办园的发 展特点,提升经验的理论水平,加以推广。挖掘问题的本质,以相关理论为基础, 提出改进这一类民办园质量的措施,以提高研究的效度。其次,跨学科研究将逐 步增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和经济的支持。未来的研究者在研究教育学问题 时,将寻求相应的社会学和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支撑。第三,研究者还可能选取 国内外两个经济、教育发展水平相当的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将国外发展幼儿教育的经验创造性地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提出可操作性的发展策 略。

(二) 研究独立性增强,注重研究的学术性 随着教育的去行政化,未来的教育研究受国家政策影响的现象将会减少。

研究者能够本着对专业、对学术负责的态度从事相关研究,为国家、省市制定发 展政策提供理论与现实的依据。在研究中,研究者也将更加注重研究方法和内容 的创新,注重成果的实用价值。过去那种通过分析文献,进行纸上谈兵和只重视 数量不重视质量的重复性研究的现象将会大幅度减少。未来的研究将充分体现理 论指导实践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