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相关论述论文
积极心理学相关论述论文 积极心理学相关论述论文篇一 《积极心理学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的作用》 【摘 要】中学生的心理品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消极因素,因 此,研究和培养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积极心理学注 重对人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发掘和培养,通过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具体实 践,培养学生积极的认知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和积极的心态,使学生成为 一个积极向上,自主学习的人。【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培养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研究的重点要以人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 设性的力量、美德出发,倡导以积极的方式来对人的心理现象,从而激发内在的 积极的力量和优秀的品质,并在这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人自身的潜力并获得幸 福和快乐。因此,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挖掘学生 的积极心理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是使学生快乐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果学生具有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能够较好地协调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拓展中学生的思维,能够以积极的姿态去迎接学 习中的各种挑战。
1.以人为本,实行积极的情感教育。“以人为本”,实行情感教育就是 要注重人性,实行人性化管理,其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消除消极情绪。
教师必须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都有能力、潜力走向 成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体现学生的“主人”地位。积极心理学认为,只有当学生得到尊重、理解、关心、 信任,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中的快乐,从而产生幸福感和满足感,最终实现 学习目标。所以,我们在对学生的管理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如,在班级管理中, 民主竞选班干部,在班级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以形成民主、和谐的班集体。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成人、成功、成才。
2.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人的精神力量来自坚定的自信心,自信心是 人们发展的可靠资本,能够使学生克服障碍、摆脱心理危机,走向成功。树立学 生的自信心,就是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对待自我,能够正确地坦 然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勇敢地迎接社会生活的挑战,并对未来充满信心。
所以,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而鼓励、激励学生;同时,利用主题班会、 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社团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让学生发现自己 的优点,进而树立自己的自信心。
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 积极心理学特别注重的人性的优点而不是人性的弱点,目的在于帮助 人们寻求持久的快乐和成功。积极心理学家认为,激发出人性中那些美好的东西, 人就会快乐。积极心理学认为,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是衡量学生内在精神生活质 量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使其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对提 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特殊意义。所以,班主任、任课老师要利用可以让学生产生 幸福感的因素,如带领学生参观校史室让学生产生对学校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利 用学校运动会培养学生的班集体的荣誉感和自豪感等,让学生喜欢现在的学习和 生活,产生幸福感。
2.乐观。积极乐观的人格品质作为一种积极心理资本与学习绩效有着 很强的正相关性,对学生身心发展都有积极影响。所以,班主任、任课老师要注 重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以及合理的情绪,碰到困难时,不要退缩,要相信“失败 乃成功之母”。班主任可利用每周的主题班会讲解一些名人战胜挫折的事例,同 时进行激励教育,这样学生就会在碰到困难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问题、解决 问题。
3.自我决定感。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当三种的心理需要:自主性、关 系和能力得到满足时内在动机最有可能发生。班主任、任课老师要关注学生的自 我决定感,以提升学生的满足感、满意感,最终实现有效教育。在教育教学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体 现自己的价值。这样不但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同时也能形成民主、和谐、积极 向上的班集体,也使学生的自我决定感得到了满足。三、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的本质力量的表现,是人们 工作、学习的内动力。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 学习态度、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以增强其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和适应能力。
1.建立良好的校风、学风。校风具有一种潜移默化、渗透心灵的力量, 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接受和仿效,成为学生的行动方向。校 风和学风具有暗示性和激励性,能使学生自觉地接受好的规范和品质。所以班主 任要特别重视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养成,可以通过制定《班级公约》、《个人争 创三好规划》等形式,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师生平等相处,彼此尊重,体现人性化管理的 理念,体现大家庭的温暖,满足学生归属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际沟通是建立和 谐人际关系最有效的方式。有效的人际沟通是释放和缓解压力、增强自信心、营 造良好人际关系、提高班级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中,学生 的心理、智力、能力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
3.用教师积极的心理品质感染学生。教师的情绪、气质、意志、兴趣、 爱好,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人际关系,对学生都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教 师的性格与情感对学生的影响尤深。教师性格活泼开朗、为人随和、爱护学生, 往往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处事公道、恩威并济、一丝不苟,会受到学生的爱戴。
学生许多心理障碍会在教师感染下得到缓解。如果教师性格怪异,脾气暴躁,处 事不公,就容易造成学生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应重视自身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以促进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总之,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要帮助学 生优化心理素质,帮助学生营造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 态度,最终实现学校和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
积极心理学相关论述论文篇二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摘要: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社会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素质 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望,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 环境,并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笔者认为在积极心 理学蓬勃发展的今天,关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是提升大学生心理 健康水平,发展个体潜能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存在的不良心理品质 的内容,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品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 导论 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国家很重视大学生 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培养,从2001年3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 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的文件和意见,指导高 校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心 理问题也日益突出:2013年张小艳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看,当 代大学生心理处于正常范围内的学生占79.1%,具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 12.4%,有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7.9%,有重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0.6%,存在一 定心理问题的学生占到20.9%[1]。所以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笔者认为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有利于大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发展, 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也有助于大学生积极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 此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大学生不良心理品质的表现 当前,大学生朋友的心理品质总体上是好的。但学校和家庭教育重智 力开发,轻非智力能力培养的弊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所以当代大学生虽然生理 上已完全成熟,但心理上却未完全成熟。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良 心理品质:
1、认知上的偏差 对大学生来说,智力和创造力都达到了人生的高峰期,却存在绝对化 要求、过分概括化、灾难性思维等认知偏差。绝对化要求:容易出现非黑即白、非此即彼、以偏概全等非理性思维。过分化概况:以一件事情的成败来评价自己 或他人所有方面的不合理的认知方式。灾难化思维:过分夸大事情的危害性和严 重后果,认为如果发生一件不好的事情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 难而陷入抱怨、自责等极端的不良体验中。
(2)、不良情绪体验频繁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后期,在情绪上,一方面表现为情绪情感丰富,对 生活富有激情,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情绪起伏波动性较大,而且体验到的负性情绪 较多。有学者对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的结果发现:大学生自身情绪控制力较差, 情绪受情景影响较大:如在“情绪起伏较大,常影响学习和休息”这一选项中,有 31.7%的大学生做了肯定回答[2]。
(3)、意志上不够坚定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比较突出。树立了远大理想,却容易半 途而废;自制力薄弱:对于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对于不该做的事情却去做,典型 表现就是某些大学生存在“网络依赖症”。学者对南京六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 在百分比中,轻度依赖的学生占29.3%,较重依赖的学生占10.3%,严重依赖的 学生占4.1% [3]。
(4)、欠缺优良的性格品质 当代大学生存在以下不良的性格品质:偏执:敏感多疑,无足够根据 地怀疑他人的无意、非恶意甚至友好的行为;强迫:个体明知一些行为和观念持 续存在毫无意义,却不能克制地反复出现,并感觉到紧张和痛苦;攻击性:较长 时间的对环境、人和事物的敌对心理,表现出对他人的不满和厌恶,甚至对他人 产生攻击和破坏行为;以自我为中心,不易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等。
了解大学生存在的不良品质,对于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 品质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二、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对策 1、以积极心理学为理念,多渠道了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 及年级特点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通过测评的方式了解大学生的积极心 理品质。目前,我们可以通过国内比较好的测量工具如《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 质量表》、《积极情绪体验量表》等测量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情绪和积 极心理状态。
在我们实际的工作中可以通过测量发现大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各个 年级段的学生需要的教育方案,以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让我们能 切实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因材施教,切切实实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 心理潜能。
2、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笔者认为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和心理调适的方法是很好的途径和渠道。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 力:
(1)、在课程中,老师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方向,努力从以解决心理 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注重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 的培养的理念;
(2)、改革教学目标,树立以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潜能开发为 核心的教学目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三个层次的目标,关注有心理障碍和疾病 的个体并进行相应的咨询和辅导、针对部分大学生普遍心理问题而进行辅导和咨 询、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笔者建议努力整合 三个目标,突出开发大学生潜能和发展积极心理品质的目标,优化大学生心理素 质,培养健全人格,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去应对消极的情绪和体验。
(3)、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向以学生为中 心的课程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融合积极心理品质的内容在课堂中,通过个案咨询、 团体辅导等方式,收集大学生中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形成典型案例分析---课堂心 理活动或体验---活动或体验后的交流和讨论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 的积极心理品质。
3、以积极心理学为支撑,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实践促发展。只 有在实践中的良好的体验才最能深入人心。而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个体在活动中的体验、所受的感悟、心灵的触动而形成的。
笔者认为,活动本身就是实际而有效的教育刺激,它可以调动学生的 主体参与意识,并从体验中发掘自己的潜能,所以我们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本着 吸引学生“走出寝室、走出网络、走入团体、运动起来”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 喜闻乐见的适合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活动,比如:心理情景剧比赛、心理手 语大赛、心理电影赏析与点评、心理主题班会设计及展示大赛等等,鼓励同学积 极参与并在活动中大胆展示,在活动中产生种种内心体验和感悟,通过活动学习 如何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如何在人际交往中自信心得到增强等能力。笔者 认为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是大学生开展活动的重头戏。
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培养当代大学生真诚、热情、自信、乐观等积 极的心理品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也能激发个体潜能, 帮助学生更好的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为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 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教育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