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论文
浅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论文 浅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论文篇一 《浅谈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 【摘要】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吸收了三大国际音乐教育体系的先 进理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学校音乐教学体系。在新体系背景下,学前儿童 音乐教育改革的内容与策略包括:开展最自然的音乐活动,使用最好的音乐引领 儿童打开音乐进阶之门;强调学前音乐教育阶段的感性积累;强调开展音乐综合活 动。新体系改革的关键因素是幼儿音乐教师,应该提高其音乐素养,更新其音乐 能力评价标准,树立新的教师观。【关键词】新体系,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改革 一、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由来与发展 21世纪初,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创建了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这 是基于国际化的视野,积极研究与探索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学科体系。该体系立 足于中国音乐文化,融达尔克罗兹、奥尔夫、科达伊三大国际先进音乐教育体系 优长,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新体系以“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中国人”为教 育理念,以获得感性经验为主要教学目的,以音乐的艺术性为主要教学内容,以 音乐实践活动为重要教学方法,以内心音乐联觉为重要音乐能力。
新体系自创建以来,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认可。2011年初,中央音乐学 院音乐教育系全面启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培 训。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培训项目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对全国幼儿园、中小学音 乐教师及各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截至2012年初,该项目已经进行 了三期培训,已经培训了6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小学、中学、高校教 师。通过培训,学员们了解了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的最新动态与成果,学习了 音乐教育体系的理念、方法、内容以及各类教学案例。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改革的内容与策略探索 1.尊重儿童天性,强调最自然的音乐活动 “儿童”一词在拉丁语中意味着“自由者”(Liberi)。天真自由、好动好奇、热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教育的责任就是创造适当的环境,保证和促进儿童天性 自然发展。
自然的音乐活动必须是儿童亲身参与的。奥尔夫认为儿童参与音乐的 方式,必须自己参与,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中。这种行为方式 合乎儿童的天性。儿童在其中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音乐创作的积极参与者。自 然的音乐活动简单易行,没有人为的附加物,没有繁赘的结构,接近生活、自然 及儿童的天性。
自然的音乐活动是“娱己”而不是“娱他”。音乐起源于游戏,从根源上 看,音乐就是为了自娱自乐,“心中的喜悦,是儿童生长最重要的因素”①,自然 的音乐活动是“零功利”的。音乐活动的成果存在于教育行为过程之中。音乐活动 中儿童充分打开的五官、积极运作的联觉、创造性的即兴反应、充分享受的表情, 就是音乐活动的成果。把音乐活动做成音乐会形式等娱他性音乐活动,会给儿童 增加太多的负担,剥夺儿童内心的快乐。科达伊说:“快乐不是音乐的全部价值, 但是没有快乐音乐就没有价值。” 自然的音乐活动强调即兴、开放、游戏化。教师不能把自己的音乐反 应全盘强加给儿童,也不需要精心调控活动结果使其表面上变得圆满成功。在活 动开始之前教师一般无法预料活动产生的结果,只能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经验进行 适当的推测。自然的音乐活动包罗万象,儿童一切可能的操作和表达都是合理的。
活动的亮点就是儿童对音乐敏感和个性化的回应。在游戏中,儿童从自我内心出 发,用最自然的行为方式与音乐互动交流。
2.用最好的音乐引领儿童打开音乐进阶之门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斯冉怡(BorbalaSziranyi)明确提出:“音乐教育中只 应该使用最高质量的音乐。”②走进幼儿园,经常会听到电声音乐,会发现教师 从网络上随便下载一些音乐给孩子听。这其实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音乐教育 界一直强调3至9岁是音乐学习的关键期,这其中又以3至5岁最为关键,这一时期 的塑造对毕生发展可能达到怎样的高度起决定作用。③因此,不同质量的音乐不 仅会影响儿童对音乐风格的偏好、对音乐认知的态度、对音乐审美的能力,还会 影响其对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关注程度,甚至会影响到今后的情感发展。音乐 教师要给孩子听最好的音乐,上最好的音乐课。
什么样的音乐最好笔者从多个视角思考认为:简单的音乐最好。音乐来源于生活,古典音乐大师的作品中经常会出 现生活中简单的音乐信号,如约翰斯特劳斯《维也纳森林故事》里的音乐动机就 是布谷鸟的叫声;肖邦《雨滴前奏曲》里淅淅沥沥的雨滴声等。用简单的形式表 现形象的音乐。简单的音乐包括孩子利用自身器官发出的音响(如拍手、捻指等) 以及儿童借助周围物理条件发出的一切音乐信号。简单的音乐还包括模拟自然界 及社会中的音响,例如:下行三度的布谷鸟叫声、由弱到强的风声、由远及近的 马蹄声等。
古典音乐最好。古典音乐泛指过去时代具有典范意义的音乐作品。这 些音乐经过历史的筛选流传至今,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经典名著虽然不能一 下子被人们深刻领会,却是有着丰富营养、高品位、高质量的,是可以用一生去 体验、领会的精神食粮。
民族音乐最好。民族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科达依强调,民歌是孩子 的音乐母语,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以民歌为基础。歌唱游戏、民间儿童歌曲是发展 民族特点、民族潜意识的最好基础。新体系挖掘了大量优秀的民间童谣,如湖南 《月亮巴巴》、河北《踢毽》、北京《买梨》等。中国民歌丰富多彩,对于音乐 教育来说,民族音乐作品不仅非常需要,而且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3.感性先于理性,学前音乐教育阶段感性积累最重要 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应。科达伊音乐学院院 长PeterErdei对“何时教”进行了明确的定位:“音乐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开始,这样 孩子在幼年时期就能抓住音乐的本质。”④因此,学前音乐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 就是感性的积累,不是说教、认知和技术训练。从音乐心理学角度看,音乐的习 得是先感性体验后知识技能,反之,体验就会被禁锢。音乐教育应感性先于理性, 也是奥尔夫教育观念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学前音乐教育阶段需要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为小学阶段做准备。在 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把感性体验变成知识是最简单的。比如,告诉孩子某个标记 叫做四分音符,时值为一拍,只需要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但在这之前对四分音符 的体验却要花费大量时间。学前阶段需要通过童谣、儿歌等作品,运用听、唱、 说、创、动、舞等方式进行感性积累。如果机械地以专业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来 代替儿童音乐教育,就是走上了基础音乐教育专业化的道路。4.以音乐综合活动促进儿童协调全面长远发展 音乐综合活动是指音乐与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集唱、 动、创、舞为一体的综合活动。这种综合艺术行为不是机械地用音乐配合某一个 动作,或是用动作配合音乐,这两者是自然地结合为一。⑤这种综合活动是听觉、 动觉与视觉的相互转化,是从精神意识到肢体运用的相互转化,不同于普通物理 肢体的运用。新体系背景下音乐综合活动的目标不是通过短期的训练让孩子学会 演唱、演奏几首作品,此类音乐活动更强调远期价值回报,强调早期音乐教育对 儿童全面长远发展的影响。
三、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改革实施的思考 科达伊在《儿童合唱队》中说:“做—个好的教师,要比做—个布达 佩斯歌剧院的导演还要重要得多。对于—个不好的导演,失败的只是他—个人, 但对于—个糟糕的教师,他会持续失败30年,将会扼杀30批儿童对音乐的热爱。” 教师是新体系实施与改革的关键,没有高水准的教师队伍,再先进的理念也无法 得到实施和运用,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对幼儿音乐教师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1.幼儿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亟须提高 音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这对教师的音乐修养提出很高 的要求。一个成功的音乐教育家等于音乐家加教育家。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音乐教 育体系的创始人首先都是音乐家。目前多数幼儿音乐教师的音乐能力相当薄弱, 不少教师节奏掌握不好,甚至连音准都有很大的问题。我们必须加快步伐提高幼 儿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
2.幼儿音乐教师音乐能力评价的新取向 第一,音乐能力不等于音乐技能,更不等于唱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训练有素的耳朵、良好的内心音乐听觉更重要。以标准的音高、恒定的节拍、良 好的音乐审美展示在儿童面前,就提供了很好的音乐条件。学前音乐教育的主要 目标是感受和表现。感受音乐的基础元素,用儿童最本真的方式表现。这个表现 一定不仅指唱,可以是奏、动、说、画、写等游戏方式。
第二,幼儿音乐教师的音乐能力评价标准不要参照专业音乐教育的评 价标准。专业音乐教育与普通音乐教育的目标不同,服务对象不同,评价标准也 不同。第三,以多元的视角评价音乐智能。LindaCampbell等人认为良好的 音乐智能包括“对聆听并反应各种声音感兴趣”等12个方面。⑥ 3.幼儿音乐教师新的教师观 幼儿音乐教师不能只是会唱歌、跳舞的教师,在机械模仿声音与动作 的同时,还要做一个内心听觉与外在表现高度统一的教师,做一名尊重孩子、善 于发现孩子的教师,做一名能从多维角度解读音乐的教师。
第一,幼儿音乐教师应该是耳朵打开的个体。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想 要打开孩子的耳朵,教师首先要做耳朵打开的个体,学会欣赏作品。
第二,幼儿音乐教师应该是眼睛打开的个体。教师的创造力远不及儿 童,应该学会模仿儿童,鼓励儿童的想象力,激发儿童的创造力。眼里有儿童, 善于发现儿童,细心观察儿童的爱好与反应,抓住时机给予适当的引导。
第三,幼儿音乐教师应该是头脑打开的个体。幼儿园音乐活动不是重 复性的再现作品,而是激发儿童感悟音乐的意识,引导儿童个性化的表现。让儿 童在获得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记忆能力的同时,有活跃简单的想法,有独 立的观察思考能力,培养出最初的音乐思维,使思维更有序、更精准。
目前,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改革正处于初期阶段,以上是笔者对新体 系背景下儿童音乐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随着不断深入,改革可能会遇到新的困 难。新体系改革是一条曲折而光明的路,“音乐属于每一个中国儿童”应该成为所 有幼儿音乐教育者的目标,每一名幼儿音乐教育者都要为之努力。
注释:
①李坦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 海教育出版社,2002:43. ②④潘琳.“让音乐属于每一人”——“科达伊周北京2005”暨音乐教育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人民音乐,2006(6). ③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50. ⑤ IldikóHerbolyKocsár.MusicShouldBelongtoEveryone—120Quotationsfromhiswritingsandspeeches.TheInternationalKodalySociety,2002:53. ⑥坎贝尔,王成全.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2001:208. 浅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论文篇二 《关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音乐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一项 重要内容,影响着儿童在情感、性格、社会交流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对于儿童 学前音乐教育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丰富儿童在音乐方面的活动,开 拓多样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完善这一方面的教育机制成为重中之重。
关键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误区;思考 在20世纪初期到40年代末,我国的近现代儿童音乐教育开始初步发展, 历史上被称为“学堂乐歌时期”。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初步意识到音乐对于幼儿的 重要性。如康有为就主张让孕妇多听音乐,演唱或演奏音乐。学前教育家陈鹤琴 也曾说:“音乐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和音乐的接触。可由节奏的美,使肉体和精 神起共鸣共感,而表现节度的行动;由和声的美,使人感到调和统一,而养成调 和性;再由旋律的美,使人感到永久的统一,而养成统一性。我们要凭着音乐的 生气和兴味,渗透到儿童的生活里面去,使儿童无论在生活、工作、学习或劳动 的时候,都能有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的表现。”到了1953年,教育部 颁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提出了培养幼儿爱好音乐的兴趣及发展幼儿 音乐听觉和韵律感觉的目标。而真正使儿童音乐教育走入正轨的是于1988年国家 政委所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8―2000)》。它要求在幼儿园进 行多种艺术活动;在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中要求开设艺术课,基本实施九年 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在各级师范学校和较多的高级中等学校,普通高等 学校普遍增设艺术选修课,进行高中和大学阶段的艺术教育,从而为建设具有中 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学校艺术教育体系打好基础。改革开放至今,我国 的儿童学前音乐教育体制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从培养儿童兴趣到开展正规课程, 再到探讨如何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从而促进儿童在情感、性格、智力和社会性 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我国目前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上的误区学前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启蒙阶段,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得益于在 启蒙阶段的正确教育。而“从娃娃抓起”的想法普遍存在于当今的家长心中。但在 这种社会的普遍共识中,存在着一些误区。
(一)教育投资的盲目 通过对许多音乐培训机构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很多家长忽视了“音乐 学习要建立在兴趣上”这一原则。许多2、3岁的儿童就被父母带到琴行学习乐器。
孩子在各式各样的乐器面前徘徊了许久,最终还是不得不听从父母的安排。这些 父母中的一部分认为,从小要让孩子接触各种乐器,这样才能不输在起跑线上。
一部分表示因为邻居来学所以自己的孩子也要来。还有一些是因为自己爱好,认 为孩子要学习自己没能学到的东西。这种盲目跟风的行为,使得很多孩子在学了 一段时间后辍学,或者学习的效果平平。在我国,音乐学习的投资仍然属于一种 贵族投资,家长投入了资金和精力,却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所以,对于艺术的 学习,除了早早地接触和学习以外,还要考虑孩子的兴趣和天赋,这在很大程度 上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陈旧 近几年,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却有许多家长开始 忽略孩子学习的过程。只是一味地监督他们学习,看中结果。一般来说,3―6 岁被定为学前音乐教育时期,这是孩子认知能力萌芽的阶段。他们开始使用语言, 进行沟通,脑海中出现旋律的概念。然而此时除了让孩子体验音乐以外,更重要 的是培养他们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主要采用自己示范,学生模 仿的方式,使得学生渐渐失去了开始时的兴趣。尤其是儿童,他们没法长时间集 中注意力,常常因为乏味而失去耐心,最后产生抵触情绪。每天的练习都建立在 父母的督促下。另外,音乐的学习不单单只是技术的提高,还需要在漫长的学习 过程中,培养基本的音乐素质。所以,一味地沿用陈旧的教育模式及内容,已适 应不了现在的发展。在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我们需要的是创新。
(三)考级目的动机的复杂化 音乐的各项等级测试,是体现学习者演奏或演唱水平的一个方式。过 去,孩子们往往要学习很多年才去参加等级考试。而如今,考级的学生呈低龄化, 且年龄越来越小。在每年如火如荼的考级地点,经常可以看到路还没走稳的小朋 友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进了考场。而学小件乐器的孩子,则会抱着比自己还大的乐器赶来。考级是为了检验学习的成果,现在却成为最终目的。家长们开始缩短孩 子们的学习时间,以致最后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家长在初学的时候就要求老师 集中给孩子训练10级的曲目。就这样,一个达到业余最高水平的孩子只会演奏那 可怜的几首曲子。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思考 (一)国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经验 那么,我们该如何走出这些误区呢首先,我们来看看国外对于学前儿 童音乐教育的发展:
1.达尔克洛兹音乐教育体系。在1905年,他初步建立了自己的音乐体 系,震惊了瑞士的音乐界。第一次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 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达尔克洛兹认为,学生虽然有高超的技巧,但缺少对音乐 的情感反应,这样一来,学生在演奏的时候就无法体会音乐的美妙。直至他开始 探索运动与心理、身体运动与音乐情绪的关系,他开始在音乐学习中调动整个身 体的运动。以试唱、练耳、读写乐谱的活动与机体反应和动作相结合。而这种训 练特别适合于儿童的天性和本能。由此,改善了单一的技术训练的弊端。
2.柯达依音乐教育体系。作为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柯 达依经过多年的摸索,认为在儿童音乐教育中,唱歌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儿童唱 歌应该和说话一样的自然,而不是受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在柯达依体系中,合 唱训练不采用钢琴伴奏,音乐的主要材料是匈牙利民族歌曲,让他们从小就记住 和接触真正的民间音乐和童谣。
3.铃木音乐教育体系。1946年,他通过对幼儿演奏小提琴的实践开始 建立“天才教育体系”。“天才教育体系”是指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能够正常说话的 儿童)都具有发展杰出才能的潜力。他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机能训练模 式:反复倾听最好的音乐音响,并对一些优秀的音乐典范做大量严格的模仿练习, 以形成对优秀音响的整体直觉反应能力。他非常重视儿童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者 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展儿童的才能。
(二)探索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发展的路径 综合上述的三个体系,很直观地揭露出在儿童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并找到了有效的训练方式来改进。那么,我们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走出误区:首先,从兴趣出发,激发儿童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 有有了兴趣,才有学下去的动力与耐力。无论什么方面的音乐学习,都要培养学 前儿童对它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比如:根据音乐旋律,音高的变化,让 儿童作出反应,想象自己身处其中,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让儿童了解了音 乐的变化。从而用全身运动的方式调动儿童的兴趣;还可以提供一些贴近儿童生 活的音乐,得到他们的共鸣,引导儿童的积极参与;或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 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儿童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认知,也便于记忆音乐和其表达的情 感及故事。
其次,教育者的能力在很大方面影响着儿童的音乐学习及发展,所以 教育者需要有良好的技术和态度。1.老师们应该有正确和娴熟的技术,且不断地 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音乐理论知识水平,这样才能引领儿童正确学习。2.教育 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终身学习。因为任何事物都在不停地变化,只有与时俱 进才能不滞后。且时刻为学生带来最新的学习内容和方法。3.教师能在神态、语 言、行为情绪等方面感染和影响儿童。有研究表明,“多次倾听范唱;倾听无伴奏 范唱;尽可能多地独立演唱。”可以增强儿童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然后,孩子们应该从小接触民族音乐,培养儿童的音乐基础素养。随 着许多地方剧种被申请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重视起我们 本土的音乐。作为有5000年历史的大国,我国的音乐文化历史是非常丰富的。就 像柯达依提出的,儿童要从小接触民族音乐一样。民族音乐是本国历史的见证, 是广大群众的智慧结晶,体现了国家的音乐特色。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音乐, 只有在学好本土音乐的基础上再去了解世界音乐才更有裨益。中国音乐是泛指世 界上具有五声调式特征的音乐。而民族音乐可大致被分为:民族歌曲、民族歌舞 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是 中国音乐的形成期。周朝实行“礼乐制度”。孔子认为,音乐是完善人身修养的重 要手段,人生修养应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由此可见音乐的重要性。其 中民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在音乐实践中创造出的;戏曲中 最有代表性的是京剧,现在正影响着世界各地的音乐。由此可见,从小接触民族 音乐,对儿童的音乐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从中,儿童不但能学到最精深的歌唱技 巧,而且能了解中国的文化,陶冶情操。
最后,我们需要重视学习过程,才能增强儿童的学习效果。在儿童的 学习过程中,教育者需要结合常规的教学模式和前沿的教学手段来教学。除了教 师讲授,学生进行音乐表演的练习以外,还可以通过电子教学手段,通过网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家长和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重视儿童学习过 程。让儿童了解,有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从过程中找寻乐趣,找到最适合自己 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向才是学习的重要目的。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 响。而如何正确、有效地开展音乐教育却是个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只有 在这一领域不断地创新,走出误区,并引领孩子用心去感受音乐,感受美。才能 使儿童在音乐的世界中得到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