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论文_教育方面的毕业论文

教育方面的毕业论文

教育方面的毕业论文 教育方面的毕业论文篇一 《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 摘要:依托本科创新教育实践研究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方法,即以人 文修养训练为基石,以大学生创新实验为载体,以“童心”学习法为基础,辅以“温 故而知新”法和“学而时习之”法,多维度、立体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综合创 新能力。运用这些创新教育方法指导本科生创新实验,创新实验成果获得多项国 家及省级各类大学生竞赛奖励。文中提出的创新型教育方法对当前高校创新教育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立德树人;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已为全国上下所共识,尤其教育界深深痛恨之。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不断出台新政,以期根治应试教育的弊病,如20世纪80年代 中期提出素质教育,20世纪90年代提出创新教育,2010年提出卓越工程师教育等。

这些举措大大推动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教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大增强,但没 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弱的现状。当然要改变沉疴痼疾,并非一日 之功。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创新人格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高等创新教育理论研究和创新教育实践 是举国创新教育的一项重要基础,高校教师是创新教育实施的主体,广大一线教 师对创新教育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从2006年开始关注本科创新教育, 在教育一线实践、探索创新教育新方法、新理论,取得了一定成效,现与大家分 享,期待教育工作者批评、改进。

一、创新能力培育的基石――立德树人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育人如何做人,其次是学习当代科学技术,做到 德才兼备。做人是创新人格的基石,人做好了,创新人格特征就会得到根本性的 改变,心智就会打开,科学技术相对就易学。当前高等教育尽管重视学生的人文 道德修养教育,但这些教育内容往往和学生日常生活相脱节。高等教育承担着进 一步塑造学生世界观的责任,应培养学生谦虚有礼、敬业乐群、学而不厌、乐于 奉献精神、勇于承担责任。应试教育造成普遍重考试、轻人文,学生人文修养普 遍堪忧。当代大学生是“90后”一代,他们有以下基本特征:思维活跃创造能力强但实践能力弱;容易接受新事物但难以持之以恒;个性和自我意识更为彰显,但团 队意识和奉献精神较为欠缺。除了上述特征之外,人文修养欠缺更应该引起广泛 关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一些大学生没有基本的礼仪规范,做事功利性强,缺少 责任心。作为教育工作者切不可把这些不良行为看作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创 新的各种要素中,人文道德修养是创新的土壤,是各种层次创新体系的灵魂,潜 移默化地对创新发挥着作用,这种作用涉及到行为、方法、价值观等各个方面, 具有最终的影响力和决定力。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积重难返,唯有立德树人方可 救之。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作为中华传人, 高等教育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传承相结合。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是中国的重要特征,多次提到继承和发扬优秀 传统文化。儒、佛、道作为中国文化中传统文化的代表,共同铸造了中华民族的 文化瑰宝。我们结合大学生创新实验,引导大学生研习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 的方法论应用于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大学生创新实验 根据十七大精神及教育部关于创新教育的指示,高校陆续建立起大学 生创新教育体系,如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开展小学期创新教育、建立创新学分 认定体系等。自2010年始,学校开始设立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课题,资 金从1000~20000元不等,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并根 据创新实验完成情况认定1~3个学分。我们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实验,充分发挥 大学生创新实验在创新能力培养上的决定性作用。针对大学不同年级的特点,团 队设计出不同类型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方向。自2010年学校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 课题以来,团队老师指导全院6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中的4项,校级重点项目 1项,一般项目8项。

三、本科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与实践 1.“童心”法。儿童的学习能力似乎比大人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能 力好像逐渐变差。其实并非如此,相反,由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学习能力应该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强。之所以表现出来小孩似乎比大人学习能力强,是因为小 孩眼中没有专业界限,只有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这是儿童和成人学习能力存在 差异的根本原因。其实,成年人的学习能力应该远强于小孩,但十几年的应试教 育让学生不再拥有一颗童真的心,不再对未知充满好奇,希望所有的问题都能在 教科书上找到答案,不再有激情去尝试和探索新方法。我们要保持一颗童心,以 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把遇到的学习难题、创新实验的技术难题看作提高自己能力的良机,每解决一个难题即成长了一大步。已有的知识会 成为进一步学习的障碍,创新就是要打破所有这些经验与逻辑的应用,打破现有 的思维方式,用一种新鲜的、接纳的、学习的方式来面对事物。大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随时将已有知识清零,即,不断学习、积累新知识同时不断破除已知障碍, 做到心灵像儿童般充满好奇和活力。

2.“温故而知新”法。“温故而知新”有四种不同的解释,最常见的一种 解释是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 一个基本方法,不仅在封建社会有其价值,在应试积垢太重的今天尤其适用。现 在大学生的依赖性前所未有地增强,动手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日渐衰微,这与小 孩的家教和成长的社会环境直接相关。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良法。

对工科本科生学习状况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被动,平日疲于应付;部分 同学课后复习上课知识,但主要是做习题,很少系统地看书;甚至有不少学生平 时课外很少学习,考试前一、两周突击。我们对参加创新实验的高年级同学,要 求除了养成专业课程课堂学习外,还要结合专业课程和创新实验课题,大量查阅 感兴趣的专业科技文献。一方面,阅读专业文献,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方向, 培养专业兴趣。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科技文献的研读来温习和升华课堂知识,实 现更高层次的温故而知新。

3.“学而时习之”法――以交通科技大赛为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传统的解释为“学了之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现代的大学生如 果让他们不断温习所学的知识,他们多数会觉得味同嚼蜡,还高兴得起来吗由此 想到老子的“上士闻道,勤而习之”,这句话很好理解,即上等智慧的人听闻“道”, 自会勤加练习。老子和孔子属同时代,语言应用有相通之处。如果把“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乎”理解为“把学习的知识经常在工作、生活中运用和练习,这样不也 是很开心的吗”显然从逻辑上更讲得通,而这种学习方法是应试教育所严重欠缺 的。“学而时习之”学习法是更高层次的方法,是培养工科研究生动手能力和创新 能力极为有效的根本方法。这也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洞察力、宽广的知识视野, 具有善于把握时机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而时习之”。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 识来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感兴趣的行业前沿发展,不断尝试运用已学的和 将要学的知识解决各类专业和非专业技术问题。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社会重大问题、 热点问题的良好习惯,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在这些技术方案的研究过 程中,会遇到诸多没学过的知识和技术,引导学生解放思想,把自己培养成电脑 式人才――“即插即用式”人才,围绕一个明确的问题,快速搜索解决问题的知识 框架,然后边学边用,学以致用,通过努力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乐趣,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就感。

4.集中突破创新实验难题。学校在暑期设立第三学期,又称小学期, 共4周,主要开展实践教育。我们学校工科本科教学方案规定毕业前必须获得6 个创新学分,其中大一和大二学小学期开展为期2周的创新教育4个学分。大学生 创新实验和小学期创新均是本科创新教育的重要表达方式,二者并不冲突,少数 教师将二者割裂开来。学生平时学习相对繁忙,难以有集中时间做创新实验,每 年创新实验结题都有部分课题没能完成预期任务。鉴于这些情况,我们将创新实 验和小学期创新教育可以合在一起,以依托创新实验实施小学期创新教育,让学 生集中时间在一起做创新实验,重点突破难题,效果良好,学生作品参加两届省 科普大赛。

四、结语 这些创新型学习方法以人为中心,基于先成人后成才的理念,立体、 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学习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塑造新一代创新型人才。

在我们的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文修养训练为基石,良好的人文修养也是其他 教学方法实施的基本保证,确保老师的指导得到贯彻落实。通过课题组本科创新 教学实践,效果显著,连续三年指导本科生参加全国交通科技大赛获奖,本科生 发表学术论文2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参与创新实验的学生学习热情极大提高, 创新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升。文中提出的创新型学习方法可行性强,能较好培养 工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可做我国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的一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