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 要] 基于问题的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并逐渐在各级各类学校应用,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基于问题的学习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角色的转换。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教师应该起到设计师、助产士和点评家的作用。
初中历史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PBL)可以表示为:教师首先根据历史新课标的要求和课本内容设计出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提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探究。为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学生间相互分工,相互协作,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感悟学习文本,相互交流所获得的知识与体验等多种方式促进问题的解决。如果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发现还需要研究另外的新问题,那么,就要反复循环地产生问题,再集体交流并讨论问题的解答,直至问题得到解决。问题解决之后,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点评。这种学习模式对帮助学生灵活掌握基础知识,促进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发展合作与自主学习能力起到较大的作用,符合历史新课标提出的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初中历史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模式,其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六个环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情境——组建学习小组——实施问题解决——-汇报成果——反思评价。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完成阶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PBL对教师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如何定位自己在PBL中的角色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教学目标能否顺利达到,教学成效是否显著。那么在PBL不同的阶段,教师充当怎么样的角色呢?
一、在问题学习准备阶段,教师是设计师
(一)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构成的。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具体目标中,分别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知识与能力中提出了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过程与方法中提出了要学生:“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提出了要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确定了自己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效的进行教学设计。因此,在PBL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程性质,精心做好教学设计,确立准确的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安排合理的学习内容,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从而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设计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是基于问题学习的学习活动的基本单元。小组活动贯穿于PBL的全过程。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好学习小组,才能更好的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达到学习效果。因此,在安排学习小组前,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水平和知识背景,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这样有利于促进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相互强化”,避免学生因“同质”,导致一部分小组学生“活跃”,一部分小组学生“沉寂” 情况出现。其次,学习小组的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一个小组3-6人为宜,人数过多,有些学生容易出现“搭便车”的现象。此外,教师还要制定小组学习的规则,制订奖励与惩罚措施,进行小组任务分解,小组职责的分工等,从而保证小组学习有序顺利的进行。
(三)设计问题情境。
问题是PBL的核心环节,是整个PBL学习过程中师生首先面对的要素。师生围绕问题的解决开展教学活动,整个PBL要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完全取决于问题的设计。因此,教师设计问题的情境要注意以下几点:1、以历史教材为本。问题的选取应该来源于历史教材的学习内容,不能偏离教材的历史知识结构体系和内容去设计问题,但设计问题的难度又要稍微高于教材的内容,避免问题过于简单达不到学生动手动脑的目的。2、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兴趣是保证每个学生能够参与的兴奋剂,如果学生对问题不感兴趣,没有参与活动的激情,那么接下来的活动就很难开展了。3.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设计出可供不同水平和不同能力学生回答的问题,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4、从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出发。要让学生感觉到问题的重要性,值得自己去探讨。
二、在问题学习实施阶段,教师是助产士
PBL的实施阶段主要是学习小组解决问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小组成员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共同协作进行自主的解决。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智力水平,交际协调能力、最近发展区等的差异,学生解决问题有时会遇到一些无法克服的难题。如有的学生对问题无从下手,有的学生无法查找到资料,有的学生不能或者不愿意进行独立思考,甚至小组内部成员对问题各抒己见,产生了较大的分歧而无法协调获得一致的意见等等,面对这类情况,历史教师此时的身份应该转变成了助产士,及时给学生帮助,对学生进行点拨、启发,帮助他们完成任务。具体来说,教师充当帮助学生助产士的角色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1、将难度大的问题转化成较容易解决的一些小问题。2、充分的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的资料。3、引导学生运用讨论、归纳、演绎、实验等探究方法。4、沟通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获取探究的反馈信息。在一系列的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不能替代学生思考,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作用,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行动应越来越少,学生的实践应越来越多,直到学生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结论。
三、在问题学习完成阶段,教师是点评家
学生解决问题后,各小组会将小组成员达成的共识以成果的方式汇报给老师。教师必须成为一名优秀的点评家,对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评价是PBL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是检验合作学习效果、保障其有效实施的关键。实践证明,教师提供及时、恰当的评价,能够使学生及时地调整学习步调与进程,较好的达到学习的目标;另外,教师的表扬和肯定,也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要想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必须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一是教师自身对学生的评价。这种评价主要是教师在观察学生学习,与学生进行交流等方式收集到的信息。二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这种评价包括学生的自评,小组内成员之间的评价,组与组之间成员的评价等。
总之,PBL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在推行和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和总结,必然有一个长期细致的探索过程,教师在其中的角色问题,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调整和适应。
参考文献:
[1]刘晓艳.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2.
[2]周久桃.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3]吴慧青.基于问题学习中的师生角色及师生关系[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