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类皮具设计教学论文:鞋类设计网站

鞋类皮具设计教学论文

鞋类皮具设计教学论文 一、重“艺术性”的教育模式及其影响 (一)在基础课程方面在艺术类高等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艺术学院中,鞋 类与皮具设计方向是一个面向艺术类学生进行招生的专业。此类院校,一般都拥 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绘画基础较强的学生,致力于培养出最优秀的设计人才。下 面我们拿“素描”这门基础课程为例,进行此教学模式的分析。素描,是一切造型 的基础。作为研究和再现物象的一种方式,是绘画以及设计和一切造型艺术的基 础,是训练造型能力的基本手段。高等院校中针对“素描”这门基础课程,基本上 已经形成了面向绘画等纯艺方向的“专业素描”以及针对设计专业开设的“设计素 描”这两门不同的课程。“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不同,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对物体 形态的提炼能力、抽象思维以及创造能力。这些有助于学生了解客观对象的内在 构成关系,形成对外观形式的整合感,达到主动性的认识与创造。使其具备敏锐 的视觉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形成对未知领域的创新能力。

(二)在专业课程方面一般高等本科院校的专业教师,对其必须具有严格 的学历要求。而对于鞋类与皮具这个行业,我国在近十年内才开始在个别高等院 校设置相关专业,所以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的毕业生少之又少。而在企业里有着 丰富实践经验的“师傅”,也只能对着高等学府的大门望洋兴叹。这就导致了具有 在高等院校教学资格的专业教师极少。因而其培养的学生的工艺及专业技能欠缺, 往往只会纸上谈兵,所设计的作品没有实际用途。下面拿“制鞋工艺”这门专业课 为例来对这一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在设备条件的层面上来说,此类高等本科院校 虽说拥有雄厚经费和国家政策上的支持,但此类学校开设的“工艺实验室”,设备 往往不够齐全,加上很多教师自身对于机器的操作技能掌握有限,所以在教学过 程中无法真正模拟企业流水线的工艺流程,只能停留在最基础的工艺环节――车 缝工艺上。而学生对于其他工艺的了解只能通过书本上的理论,无法亲手操作。

在对学生工艺技能的要求上,一般是以“了解”为主要目标,所以对于制鞋工艺不 能达到全面掌握。对于缝纫机的操作,只能达到“会用”的层面。更不要说对材料、 裁断、底部件、绷帮、整饰等环节的掌握了。学生在工艺的学习中,很大程度上 是“依葫芦画瓢”。

(三)院校环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艺术类高等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一 般都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素质相对较高的学生,在这样良好的大环境下,对学 生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优势。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如何培养出价值观、正确道德情操高尚、人生态度积极、文化气质良好等特点鲜明的优 秀人才,是近年来高等院校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以及努力的方向。就此方面,艺术 类高等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有着极大的优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选修课、讲 座、丰富的校园活动及各类展览,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视野,完善知识结构。

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大学的课程不只学会了鞋类与皮具设计,而且对各 个领域都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融入更多行业的技术材料以 及表现手法,为自己的作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四)此种教育模式下产生的影响在这类高等院校鞋类与皮具设计专业的 教学中,重“艺术”轻“技术”的模式显而易见,而这种教育模式对此专业的学生造 成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首先,这种“艺术性”的教育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 素质。在此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一般有着很高的艺术修养、较强的手绘 能力、独特的审美视角、敏锐的潮流嗅觉以及敢为人先的创造力。但是,这些优 势也只是一方面的。在就业过程中,这种重“艺术性”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鞋类与 皮具设计方向的学生到具体工作岗位后处处碰壁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如今,国内 皮革行业的大品牌,如百丽、星期六、奥康、红蜻蜓等在出口退率下降、人民币 不断升值、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的背景下,走的每一步都不敢拿企业利 润来开玩笑。这类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偏向“艺术品”,无 法大规模应用于生产,所以大部分企业在面对此类“只会画图”、“天马行空”的学 生都很无奈,最终此类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很多都被拒之门外。面对这样的情 况,很多“艺术性”的毕业生纷纷转行,留在这个行业的学生,由于自身发展和企 业发展的众多原因也有很多已不再从事产品的设计,而转向企业中的管理、营销 以及其他方向发展。这就是为什么鞋类与皮具设计这个行业,经常处在“缺人才 又招不到人才”的尴尬境地。

二、重“技术性”的教育模式及其影响 (一)在基础课程方面在开设鞋类与皮具设计专业方向的众多学校中,高 职类的大专院校以及社会培训机构尤可代表重“技术”的教育模式。与高等本科院 校相比,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更为密切,是一种直接为社会培 养服务企业的人才的教育模式。下面仍以“素描”这一基础课程为例。在这种重“技 术性”设计教育的教育模式下,在素描的训练中加入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实物素 描练习,才是更为实际的。在鞋类与皮具设计专业中,鞋靴、箱包、皮饰品是最 终的产品,所以在教学中安排了石膏几何形体→鞋底→鞋楦→成品鞋→箱包等的 素描教学。这种循序渐进的专业素材练习,代替了以往以瓶罐、水果为主体的素描教学。通过对专业素材的训练,不仅可以逐步掌握绘画的技巧和表现的风格, 而且还与专业课紧密相连,为后继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在专业课程方面在此类高职大专类院校以及社会培训机构中,对专 业教师学历的硬性规定相对来说就松了许多。这样一来,许多具有丰富实践操作 能力的老师可以走上讲台,为高职类院校重“技术性”的教育模式奠定了基础。下 面仍以“制鞋工艺”这门专业课为例,对此教育模式进行分析。从设备条件层面上 来说,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 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很重视实践教学,一般都会对鞋类与皮具这个专业方 向耗费重资,在学校里建设一个模仿企业流水线的“实验室”,以让学生在理论学 习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能亲自动手操作。由于此类院校中专业教师对各个设 备和机器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基本上可以完整地了解和掌握所 有的制鞋工艺技术。在这种对工艺要求极高的“技术性”教育方法下,学生会十分 重视工艺这门课程。

(三)院校环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职类的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无 论是在教师学术素养还是学生综合素质上,都与高等本科院校差距甚远。所以在 硬件条件不够、学生综合素质较低的双重背景下,高职类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没 有太多的条件去扩充知识面,拓宽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 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讲座、展览以及比赛,也在很大层面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即使所有学生都有着渴望探知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也注定只有少数学生能通 过学校教学以外别的途径去获得。同时,重“技术性”的教学模式某些程度上限制 了学生在艺术世界里的发展。

(四)此种教育模式下产生的影响由于职业技术类院校和培训机构培养的 是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美工、样板师、跟单、QC(质量检测)、营销等岗位的技 术类人才,重“技术性”的教育模式显而易见。而这种教育模式对该专业的学生发 展造成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这种重“技术性”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掌 握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在此教育模式下,基本上所有的 学生都可以把自己设计的一款产品,通过所学的专业技术,完整地加工制作出来。

这样动手能力极强的学生,从就业层面上来说,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肯定,加上高 职层次的学生相对来说比较能吃苦耐劳,在企业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技术性” 较强的学生基本上都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但是我们看到的也不能仅仅是这些就 业上的优势。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只停留在推向社会,推向企业,推向就业 岗位的层面上。调查显示,鞋类与皮具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后3-5年中,仍在这个行业的人数并不多。这种“技术性”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般在企业中也从事着 “技术”类的工作。在设计过程中,只能通过模仿制造“山寨”产品,无法突破创作 瓶颈。长时间下来,很大程度上找不到自身的存在感和不可替代感,缺少对职业 的规划,而企业的发展和转型也对此类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这就说明这种“技 术性”较强的学生在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上的薄弱直接导致了自身以及企业甚至 行业的发展局限。

作者:陈安琪 单位:广东白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