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腹症【急腹症医治腹腔镜运用综述】

急腹症医治腹腔镜运用综述

急腹症医治腹腔镜运用综述 临床普外科疾病中,急腹症较为多发和常见。急腹症为腹部急性疾病的总 称,如腹外伤、机械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等,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剧烈 疼痛,若不及时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会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

近年来,医疗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微创技术的进步,腹腔镜已在临床广泛开展应用, 为急腹症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2]。本文将腹腔镜诊断技术应用于普外 科急腹症的治疗中,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普外科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急腹症患者90例,男52例, 女38例;年龄16~61(32.5±2.5)岁。疼痛性质:持续性腹痛36例,阵发性疼痛19 例,放射痛15例,阵发性腹痛转持续性疼痛20例;合并发热30例,恶心、呕吐32 例;疼痛部位:上腹痛43例,全腹痛16例,右下腹14例,左下腹9例,脐周8例。均 排除心、肝、肾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 例。2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 比性。

1.2方法对照组 麻醉生效后,行正中旁切口、腹直肌切口或正中切口,对皮肤及皮下组织 行逐层切开,依据对腹腔脏器在进入腹腔后探查,常规处理损伤器官,行缝合、 止血操作。观察组:指导并协助患者取仰卧体位,麻醉效果生效后用Veress气腹针 行穿刺操作,建立CO2人工气腹,压力维持在10~14mmHg,缓慢置入腹腔镜, 电视下探头对腹腔行探查操作。仔细观察阑尾、胆囊、胃、十二指肠、肝脏、盆 腔、小肠、结肠,确定病变部位,依据患者的不同临床症状和体征做出准确诊断, 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患者为上腹部病变时可在剑突下和右侧肋缘建立操作 孔,患者为下腹部病变时在麦氏点和左上腹建立操作孔,将器械置入后行止血、 修补、吻合、缝合、修补等操作,及时处理异常。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确诊率。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 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 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普外科急腹症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病情复杂,部分患者无典型临床症 状和体征,在腹部穿刺、X线摄片、CT或B型超声等辅助检查后仍不能明确诊断 病因,使临床治疗得到了一定时间的延误。近年来,腹腔镜在医疗技术发展的情 况下不断深入和研究,具有微创、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已在 急腹症的诊治中广泛开展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腹腔镜技术避免了传统剖腹 探查术对患者身心上造成的痛苦,减轻了其经济负担,使出血、感染、伤口裂开 的发生率降低[3]。在微创条件下腹腔最大程度行放大效应探查,使盲目开腹 和漏诊情况得到有效避免。并全方位探查患者脏器表面情况及脏器之间的位置形 态,确诊率显著高于剖腹探查。尤其在诊断复杂部位的病变时具有较高优越性, 如肝区脏器及脏器背侧结构。本结果显示,观察组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操作技术目前已得到较大程度的完善,传统普 外科手术基本都可应用腹腔镜辅助完成,患者具备开腹指征的情况下一般均可行 腹腔镜检查,如阑尾炎、腹膜炎、肠梗阻、空腔脏器穿孔、腹部外伤、原因不明 的腹痛等[4]。排除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若其呼吸、循环系统稳定,腹腔镜 可作为首选的探查方法。儿童和老年患者机体耐受力较差,以及对外形美观度要 求较高的患者,均较适合行腹腔镜探查。糖尿病患者伤口生长能力较差,腹部肥 厚患者伤口易液化,均需选择腹腔镜探查。患者单纯为腹部外伤或腹痛待查,腹 腔镜探查术也需优先选择。其原因为腹腔镜应用范围较广,不受术野暴露的影响, 并因腔镜有一定的放大效应,极大程度上增加了探查的可靠性;可在腔镜下对较 小部位直接处理;可合理设计切口,最大限度将创伤降至最低,即使在中转手术 中也可尽快定位病变部位。在掌握以上适应证的同时,还需对手术禁忌证严格把 握。患者为急性大出血并休克、心肺疾病不适合气管插管、生命体征不稳定、严 重腹胀、复杂的腹部外伤或腹膜后脏器损伤的情况下均为应用腹腔镜的禁忌证, 患者即往有腹膜炎、腹部有手术史、气腹不能建立为腹腔镜应用的相对禁忌证。

另外,还需在实施腹腔镜操作时,把握中转开腹指征,如并发大出血、病变部位解剖复杂手术不能顺利开展时需及时行中转手术处理。术后需给予抗生素预防感 染,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综上所述,普外科急腹症诊治中应用腹腔镜,可缩 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提高确诊率,出血量少,能明显改善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