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师德建设论文
民办高校师德建设论文 摘要: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 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 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的新 要求。高校教师师德问题是教育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个教师的师德水平低, 看不见,摸不着,更说不清楚,如何使师德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值得研究和思 考。关键词:民办高校;
教师;
师德:思考 今年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师德建设年,各高校就如何抓好师德建设都采取 了一定措施,也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民办院校的师德建设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 一定问题,需要探讨、研究并加以解决,不然就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当前民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民办高校249所,其中民办本科院校共有25所,在 校学生几百万,教师几十万,教师的职业道德如何,直接影响其一系列的教学活 动和科研态度,教师的思想意识、立场、观点、道德品质等直接影响青年学生。
经过对某民办高校师德状况调查,感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敬业精神削弱责任意识淡化 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部分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利益,把教师工作 仅仅当做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常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敬业精神不足。部分 教师在从教过程中敷衍了事,上课胡吹乱侃发牢骚,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不 能引导学牛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有的教师把职业仅看成谋生手 段,淡化了教书育人职责神圣的观念;
有的不安心做教师,舍不得投入全部精力, 心浮气燥、急功近利,本职工作得过且过,课外兼职乐此不疲。在教育实践中, 有个别教师满足于课堂教学,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 康教育不闻不问;
只注重传授知识,片面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没有把育人 作为应尽的责任,对于课堂出现种种不良现象如旷课、迟到、打瞌睡、看其他书 籍、甚至交头接耳等违反课堂纪律现象不闻不问,对课外学生中违纪现象视而不 见,甚至放任自流;
也有个别教师利用课堂或课后随意发泄对现实、对学校的不 满,甚至因为个人一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泄私愤情绪,其结果,书也没有教好,又严重影响了育人质量;
有些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交流时间少,很难掌握学生的思 想动态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因而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 导。
(二)有愧为人师表行为举止失范 有些教师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尊自爱精神,难以起到表率作用。有的教 师不注重个人修养和言传身教,重得失,轻德行,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有的带着 情绪去上岗,口不择言。行不符义;
个别教师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地诈骗学生的 钱财,在辅导、考试、评卷操作上,有组织地“关照学生”,以提高考试及格率, 增强对考生的吸引力,收取更多的费用。违反了纪律,损害了学校和教师的形象。
有的教师纪律观念差,上课迟到早退,打手机,私自调停课,随意更改教学大纲 和内容,少留或不留作业,不认真批改作业,考试命题不认真,卷面错误多,泄 露考题,不按要求上交试卷,不按时给出成绩;
有的教师言行和穿戴方面未能规 范自己,不能用教师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原则规范去影响教育学生,甚至将不健康 的思想带进课堂,不注意自己言论的导向性;
有的教师唯我独尊,与同事、同行 之间缺乏相互尊重和团结协作精神等等。青年教师在师生关系处理上,存在两种 倾向:或忽视师生关系的平等和谐,遇事急躁,缺乏耐心,训斥学生的现象时有 发生;
或不拘小节,与学生过于随便,言行中不注意教师的身份,在同学中渐渐 失去威信。个别教师在道德上出现了理想和信念动摇、道德滑坡、人生错位、羡 慕以致追求腐朽生活方式等客观事实,少数教师出现违法、违纪、道德败坏、学 术腐败等现象,正是理想信念不坚定、放松思想改造所导致的后果。
(三)教书育人失衡爱生之心淡漠 个别教师教育观念落后,不坚持求真务实,严谨治学,而是弄虚作假,哗 众取宠;
有的教师对待学生厚此薄彼,不一视同仁,以罚代教。在教育实践中, 不注意思想道德教育,片面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没有把育人作为应尽的 职责。育人意识淡薄。由于部分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交流少,又不愿意花力气 去研究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因而对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讲 不清楚,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二、民办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透析 要解决民办高校在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查清存在问题的原因, 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民办高校师德建设方面存在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队伍建设不合理 根据调查了解,民办高校的师资人员结构从年龄上看是两头大中间小,多 为离、退休的老年教师和刚毕业的年青人,起教学骨干和主力作用的年富力强的 中年教师很少。据某民办高校教师调查统计显示:教师总数471人,60岁以上的 121人,占25.69%;
35-60岁的46人,占9,76%,35岁以下的314人,占66.67%;
5年以上教龄的199人,占42.25%;
5年以下教龄的272人,占57.75%。教师年龄 分布是“老少碰”,非老即青,中年教师甚少,结构畸形。且青年教师的比例过大, 多数超过65%,而且多数为刚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另外,与公办学校的 教师相比,民办高校教师的地位和收入均不高,相关政策模糊,教师队伍的稳定 性差,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流动性较大。
(二)聘用制导致临时观念 民办高校的教师来源实行全员聘用制,导致民办高校只注重使用,不注重 教育和培养,只重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师资培训投入严重不足。有的学校 社会福利待遇又不落实,教职工患病住院、出现意外等情况,民办高校没有相应 的医药费报销的政策等。民办高校的教师普遍缺乏认同感,没有稳定感、安全感, 和公办高校的教职工差别太大。致使少数年轻应聘者中,有的是以此作为遭逢人 生难题后的暂避或过渡,因此。谈不上恒定的事业心,因而忽冷忽热。多抱有临 时雇佣观念,没有敬业精神和长期服务打算。
(三)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误区 首先,人才引进方面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全国普通高校扩招,整个 高等教育行业都面临着师资短缺的问题,高校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公办高校历史 悠久,拥有人才、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自 己的品牌,在生源争夺战中处于优势。生源的质量直接影响毕业生的质量,没有 优秀毕业生,民办高校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品牌,进而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其次, 人才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民办高校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也是一个资本 的原始积累阶段,这也决定了它目前的办学特征:强调规模效应和低成本运作。
最后,人才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一定比例的教师流动率可以淘汰不合格的 教师,为学校带来新鲜血液。但是教师的流动率过高,对学校的发展不利。目前 民办高校普遍存在人才流动率的问题,有的老师是“狡兔三窟”,一旦找到更好的单位就马上跳槽。影响人才稳定的主要因素薪酬缺乏竞争力、工作环境、接受培 训的机会以及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
三、加强民办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 师德问题既是一个“个人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它是当今各种社会 价值观、价值取向的折射和反映:师德建设问题,既是一个当前的热点问题,又 是一个长远问题。任何企图通过简单的几个文件和规定来使师德状况迅速改善的 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切合实际的。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师德建设工作还存在 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和薄弱环节,从而改善师德建设的环境氛围,进一步提高教师 队伍的师德水平和全面素质。
(一)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基本机制 要全面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就必须以“以德治校”思想为指导,建立和完善 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机制。一是激励机制。激励主要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 合,物质激励主要体现在薪酬分配制度上,薪酬分配要打破以往的平均主义的收 入分配制度,充分体现效率与公平,做到“按劳取酬”,使收入真正能够体现教师 的知识水平、能力、职责、敬业精神、任务复杂程度、业绩、贡献等。精神激励 可以通过对认真履行师德义务表现优秀的教师评选“优秀班主任”、“十佳德育工 作者”等方法,树立先进模范典型,宣传他们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扩大他们的 社会影响力,使其拥有强烈的事业成就感和自豪感。二是竞争机制。建立竞争机 制,完善用人制度。由于没有教师的竞争市场,也就不能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 不能保证对学校教师的压力。因此,要有效地推动师德建设:向社会公开招聘教 师,将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学历层次高的优秀人员吸收到高校教师队伍中 来,以保持教师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对师德评比不合格、业务素质低的教师采取 离岗培训、自学进修的方式加以劝解,限期整改仍不过关者坚决调离教师岗位, 优胜劣汰,优化教师队伍。三是监督制度。要建立监督机制,定期进行师德的调 查研究、检查评估和其他师德教育活动的规划、组织落实以及会同有关部门做好 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将师德问题同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 和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对教师师德进行评价,教师之间互相评价,督促教师 更新思想观念。完善道德修养。四是评价机制。师德评价应分为自我评价、学生 评价和专家评价等三个层面,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评估活动,推动高校加强 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
(二)营造和谐的师德建设环境一是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教师劳动创 造着民族和人类的未来”,其使命崇高,但实际生活中教师职业尚未受到社会应 有的尊重。这种反差影响教师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和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切实落 实《教师法》,动员全社会尊师重教,真正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师德建 设的重要环境因素。要通过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吸引大批优秀的德 才兼备者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二是充分发挥师德榜样的作用,加强典型宣传引 导。师德榜样准确而真实地诠释着教师职业道德的本义,承载着社会的主流道德 价值取向。要加强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组织力度,注重挖掘和宣传师德模范人物, 在榜样的感染中,促使教师理解和认同职业道德的原则。三是进一步深化教育体 制改革。教育内部承袭多年的人事、分配、评价、奖惩制度,缺乏对教师职业行 为的有效激励和约束。因此,必须逐步建立起符合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教育 体制。通过制度创新。形成对教师行为的有效激励和约束,从机制上保证教师队 伍的质量,警诫不守师德者改弦易辙。
(三)加强良好教师风范的塑造 教师职业道德的完善,需要实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这突出表现为教 师的风度风范。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终身。教师风范应包括:思想文化底 蕴与教师身份相符。做到严谨笃学,锐意创新;
仪表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符,做 到朴素大方,协调得体;
举止与教育教学过程密切配合,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 奋的神态:语言要情理结合,富于精神感染力;
遇事要沉着冷静,有条不紊;
与 人交往要做到自尊自爱、友善宽容。
(四)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 薪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公平的薪酬体系有助于吸引 人才、稳定人才。薪酬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含了员工的基本工资、奖金或 奖励、福利等多种形式的报酬。基本工资是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岗位性质、 任职者的工作能力等因素来决定;
奖金是对超额劳动或者高绩效工作的一种货币 形式的补充性劳动报酬;
福利相对于基本工资、奖金而言,具有全员性、稳定性、 能够培养员工的归属感等优点。民办高校可以通过提供教育培训、有薪假期、免 费旅游等福利措施来提高教师对学校的依赖感、忠诚度,从而达到吸引、稳定人 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