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浅谈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嘉积中学 曹慧勇 21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 竞争,这需要我们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 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 点滴体会。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 械的知识传播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 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鼓励 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与猜想。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 发现",在数学史上的费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曾激发了多少数学家。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大胆联想、猜想给予鼓励,保护学生的这种积极 性。要知道学生猜想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形成这种意识与习惯的过程,而 这一过程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教与学必须是一个和谐的互动过程,在 教学互动中教师亲切的教态和委婉的语言时刻感染着学生,多用一些鼓励语言, 多表扬、多肯定、多指导,多给学生提供展现的机会,放手让他们去自由发挥、 大胆创造,表达他们的独立个性、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让每一位学生在点滴中 取得进步,享受自我创造、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二、创设问题情境 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 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其中"起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课始阶段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殿堂, 展开思维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

根据教材创设情景很关键,以境激情,应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 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景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才能迅速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比如在学习《分类计 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时,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漂亮的衣服(有上衣、裤子、 裙子),让学生进行搭配,问他们从中能配出多少套的衣服,课堂气氛顿时活跃 起来,从而本节课的课题。又如在学习《等比数列》之前给出印度国王与国际象 棋的故事;
学习《线性规划》之前讲信贷事例,在教"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 概率"时;
可以创设如下情景: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已知 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三个臭皮匠能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5、 0.4,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个人解出的概率与诸 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较,谁大?等等美妙、生动的问题情境,不仅使数学课生动有 趣,而且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这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唤起了他们 的创新意识。

三、创设探索空间 心理学家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 是积极主动的知识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 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探索研究是发现数学规律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为学生 创造良好的探索空间,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 笔尝试、动口表达,通过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概括等,自主地形成概念、 理解原理、得出结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1、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有些数学概念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操作实验或者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 手段演示领悟数学概念的形式引出,这样做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 与创造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讲授椭圆的概念时,先让学生事先准备用的两个小图钉和一长度为定长 的细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用铅笔把细线拉紧,是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画出 一个椭圆,然后提出问题思考讨论:
(1) 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 (2) 当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 (3) 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4) 当细线的长大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 (5) 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 最后教师再揭示椭圆本质,并给出定义,这样学生经过了对感性认识的分 析思考后,对椭圆定义的实质就会掌握得很好,不会出现忽略椭圆定义中的定长 应该大于两点之间的距离的错误。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使学生参与了探索和发 现知识的全过程,同时还领悟了创造知识的方法,从而促进思维的深刻性,培养 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营造开放性问题 心理学家认为:"任何一个大脑发育正常的人都蕴藏着创造潜能。"但由于 受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等影响,大多数人的创造能力处于潜伏状态。所以教师要 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些可拓展和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 生"标新立异",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展示自己的 长处,发现自己的潜力,从而增强自信心,拓宽思维领域。比如在讲平面图形的 翻折问题时,给同学们展示题意:一个矩形ABCD,AB=8,BC=4,E、F分别是 AB、DC的中点,以中线EF为棱折成一个直二面角。

然后让学生自己设问,学生对此类问题,比较感兴趣,都积极思考,大胆 提问。学生经过讨论提出了以下不同的问题:
(1)求AB、AC的长 (2)求异面直线EF、AC的距离 (3)求二面角D-EB-C的大小 (4)求异面直线ED、BF的夹角......等等,同学们每提出一个问题,就让 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有的学生还把已知条件给改变了,提出了更新的情况。这样 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从"提出问题","可能产生的新情况"的思考中培养 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开放性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以探索者的姿态出现,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促进了创新能力。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青少年学生乐于表现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但由于独立判断、自我探究、逻 辑思维的能力还不强,容易人云亦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转换角度, 大胆质疑。学者先要会疑,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哥白尼对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 产生怀疑,认为地球绕着太阳转,这给人类的科学思想领域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 命;
爱因斯坦认为牛顿力学有局限,提出了"相对论",推动了人类的巨大进步。

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 过质疑、释疑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例如在讲导数时,极值点处的导 数为0,学生会问:导数为0的点一定是极值点吗?鼓励大家找出例子来,他们都 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 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 施展才华的舞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