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一个几何体说课稿|截一个几何体规律

截一个几何体说课稿

截一个几何体说课稿 《截一个几何体》说课稿 银川二十四中 王立军 一:教材分析 《截一个几何体》选自北师大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是初中新 课程改革新增的一个内容,这一节内容是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让学生 在感性世界里、在丰富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想象等实践活动,感 受到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逐步形成自己对空间与图形的认识。在第一章的教 材中处处体现了想-做-想这个学习过程。学生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也感到这一 学习方式的乐趣,即先自己思考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去做去体验去证实,最后再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更具有挑战性,它是以学生对一些简单的 几何体动手进行切、截操作为主。因此,这节课也是按“想―做―想”这一方式开 展教学活动。应该说,学生在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之后,已经具有了“想―做―想” 的学习方式的意识,特别是在动手操作方面,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为更好 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可能。

第一章主要学习的是几何方面的知识,很多课时都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 动手操作、讨论等发现规律,培养的是学生的想像、归纳、总结的能力。而由于 小学阶段学生接触这样的课例很有限,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否则学生很可能上完一节课都不知道学了些什么,看一看、切一切就过去了。

因此,在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切、截之前,首先让学生对切、截的结果进 行思考、猜测:切、截所得到的面将会是什么?这有利于学生养成一种对问题思 考、探究的良好习惯。在思考、猜想的前提下,再进行动手实践操作,证实自己 的猜想,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切截出不同的截面),解决问题(与同 伴讨论、交流,怎样可以切、截出不同的截面?),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最后形成知识。

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 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 二:教学过程分析:
1.教学准备阶段 不同种类的瓜果和一些正方体的萝卜、正方体模型、橡皮泥、切截刀 具以及本课所需要的课件。

2.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 演示一只苹果。

[教师活动] 同学们你们都吃过苹果吗?不过你们知道用刀把苹果切开, 里面会是什么样的图形呢? [学生活动] 先猜想,后体验,用预先准备好的刀把苹果切开,四人一组, 实验交流得出各种截面图形。(五角星、点、树叶、心型、花瓣型……。只要学 生说出他认为是对的都可以) [教师活动] 汇总学生的实验,一一展示截面图形,并充分给以肯定。同 时让学生体会截出的面(截面)的含义。

【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建数学模型,体现 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大胆猜想的良好学习习习惯。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和截苹果类似的问题,题目是“截一 个几何体”。

3.活动二:探究球体、圆锥、圆柱的截面。

【教师活动】用一个平面去截球体,截面图形是什么形状?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体会截面的含义。

【教师活动】演示球体截面,让学生由他们观察到截面图思考.除球体之 外,还有哪些几何体的截面图形是圆?这些几何体还有其它的截面图形吗?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由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探索圆锥,圆柱 的截面情况,先大胆猜想,然后互相交流,动手实践:【教师活动】课件演示圆柱、圆锥的截面图形,验证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截面的含义,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切 截的基础上体会截面的产生方式,变化规律,大胆猜想,利用实物实际验证。并 体会几何体与截面的关系。

【教师活动】除了园柱的截面是长方形,还有哪些几何体的截面是长方 形? 【学生活动】合作交流,得出长方体,正方体,棱柱等等(或举例引出) 【设计意图】主要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及表达能 力和竞争意识。由此引出正方体的切截。

4.活动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正方体截面图形。

【设计思路】截面形状可能有几种?先由学生大胆猜想,分组讨论,合作 交流,互通有无,对于学生猜到的截面形状,紧接又设计问题: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到的截面可 能是什么形状?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让他们想象所得的截面可能的形状。让学生采取分 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使学生体会探索数学问题是从猜想开始的。

[学生活动]: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在小组内讨论、积极回答问题,得出用一 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有可能的形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体会“想—做——想”的数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分小组切截正方体的萝卜,鼓励 学生从切截活动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操作,在操作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并通过小组讨 论,合作交流积极发现在猜想中没想到的截面图形。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操作活动中巡视学生,参与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鼓 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动手操 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 活动中去体会空间几何体与截面的关系。

[教师活动]:全班实物切截活动结束,教师鼓励切截活动的各个小组请代表 发言,积极鼓励他们说出能截到多少个不同的截面,选取一些小组让他们进行演 示说明。并积极肯定他们的做法。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小组代表大胆发言,并进行一定的演示说明。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提出,刚才的实物操作中没能找出所有不同的截面形状,还可 以利用橡皮筋对一个正方体模型进行多次的切截活动。从中去发现一定的规律。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正方体模型用橡皮筋进行多次的动态的演示,身临 其境的体会截面产生和变化的过程,通过自主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发现截 面的各种形状,得出截面产生的规律。(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是 由于这个平面与正方体的若干个平面相交的结果。若与三个面相交得三条边,则 截面是三角形,若与四个面相交,则截面是四边形……依此类推。) 【设计意图】利用实物来进行切截活动,学生会在有限次的切截中得到一 定的截面图形,但无法体会截面的产生和变化的整个过程,很难从实物切截活动 中寻找出规律。因此有针对性地设计此活动,让学生利用橡皮筋对正方体进行多 次的切截,让学生在多次切截的过程中体会截面产生和变化的整个过程,发现截 面产生和变化的规律。学生通过橡皮筋自主操作、合作交流,更诱发学生的探求 欲。这样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使 不同的学生在各自的操作中都有不同的发现,更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实践 活动。

5:知识的拓展:
[教师活动]:提出让学生试一试,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能不能得到 一个七边形。(这个问题通过学生对截面的产生规律的认识来解决) 【设计意图】进一步引得学生动手操作,大胆猜想,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想象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异,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

6:知识的应用1.随堂练习(见课本P14):分别指出图中几何体截面形状的标号。

【设计意图】典型题的练习,正是巩固所学内容。直观的图形,面向全体 学生。

2.综合练习:已知用平面截圆柱,圆锥,正方体、球、三棱柱、长方体 所得到的截面形状,想象一下这些形状的截面可能是截哪个(哪些)几何体得到 的。

圆:_______;
三角形:_________ 长方形:_____;
梯形:_________ 【设计意图】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的能力,知识的活学活 用。

5.结构流程图 四:评价分析 1、 明确教学目标:
。所以,在上《截一个几何体》这一节课时,一开始我就跟学生交代了这 节课的目标:经历切截几何体的活动,体会几何体在切截过程中的变化,在面与 体的转换中发展空间观念。尤其是提高对几何体截面形状的想象能力。

2、 教师不宜多说,尽可能让学生表达。

由于这节课除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总结 归纳的能力。所以教师是引导者,很多问题的解答都应该让学生通过讨论、动手 操作自己去找到答案。比如:在提问学生: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立方体,截面可 能是三角形吗?这个问题学生比较难想象,尽管教师讲解得再完美都比不上学生 通过讨论然后再动手操作来得清楚易懂。有时候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反而会越糊涂。

所以,我在这个问题上留足了时间,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然后再让他们动 手操作。结果很多学生都得到了正确的结论,而且有不少学生可以切出等边三角 形。这样,教师不用多费唇舌学生就可以自己的找到答案,效果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