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的心理活动课程设计探索_心理课程设计

建构主义的心理活动课程设计探索

建构主义的心理活动课程设计探索 一、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主张教学设计应围绕学生如何学而进行,特别强调 “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和“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在运用建构主义的理论和 教学指导思想指导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着重考虑如何通过适当的学习活动创造问 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和自主意识,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何克抗指出了目前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研究的几种偏向:忽视教 学目标分析;
忽视教师指导作用;
忽视自主学习设计。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下,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心理活动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过程的归宿。在以学为中心的 教学设计中,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应把学生对知识 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如小学心理活动课有如何调节情绪的 内容,高中心理活动课也有类似的内容,相同的主题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可能都 会出现,在三个不同的年龄层里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的意义建构呢?这就需要对 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免费范文如小学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各种情绪;
初中的目 标是使学生了解情绪对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学会一些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

高中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情绪调节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针对不同 年龄的学生建构的目标各有不同。

2.教师的指导如何做到合适、合理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 习。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同时也非常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 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对学 生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缺乏适当的环境、背景和铺垫,学习将不 能发生。教师的指导只有做到合适、合理,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不同的学生来说,建构知识的过程不同,新旧知识的冲突也不同,何不 通过这种冲突过程的多样性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呢?利用讨论等形式,让大家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这正是建构主义强 调的“协作”。如在《超越自我》这一课中,在课程刚开始时,教师没有作任何的解释和指导,先让学生完成蒙眼跨越障碍物的游戏,并在游戏结束后进行提问, 让学生在充分讨论和分享后再加以点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也提示我们,对 心理活动课而言,更多的是让学生先体验、感受、充分分享后,教师再作适度的 引导,写作参考效果可能更好一些,这样也避免了定势思维的影响。虽说课堂上 的游戏是预设的,但学生的感悟和思考却是从活动当中得来的,生成它不是教师 一个人所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

3.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 法”:围绕“概念框架”的自主学习;
“抛锚式教学法”:围绕“真实问题”的自主学习;

“随机进入教学法”:围绕“事物多面性”的自主学习等。在实际教学当中,常用到的 是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创设的情境要能够引起学生 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很自然地参与 到教学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中或者在多媒 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中进行学习,直观、生动的形象能有效地激活并唤醒原 有认知结构(Schema)中的相关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够“同化”当前 的新知识,实现意义的建构;
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没有相关信息,不能同化新知 识,那么学习者便对其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即通过“顺应”来达到对新 知识意义的建构。“同化”与“顺应”都离不开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论文网经验 与表象,情境创设则为个体提取认知结构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 条件。

如前面提到的教学设计导出主题后,直接让学生讨论“如何超越自我”这种 大而空的问题,学生一下子可能很难说出什么,缺乏真情实感,也难以留下深刻 印象。在课堂上教师设计了一个装满水的杯子还可以装多少枚回形针这一环节, 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得出超越自我需要打破不可能的思维模式,需要我们敢于 尝试的感悟。一切水到渠成。所以,心理活动课教学情境应尽量为真实情景,以 利于学生方便快捷地通过“同化”与“顺应”完成对新知识和新技能意义的建构。

另外,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因素,是 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教学设计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对 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最终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写作参考善学的目的。

二、心理活动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心理活动课教学由“创设情境”“协作探究”“分析深 化”和“拓展强化”四个步骤或环节组成。这四个步骤或环节构成了一堂课完整的 教学活动或过程。下面笔者以《性,你善待了吗》为例,对上述教学设计思想和 模式进行简单的阐释。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建构主义下心理活动课课堂教学的步入步骤。根据教学内容, 这一环节可以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以声像结合的表现手法,向学生展示真 实、有趣的问题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产生学习和探究的动机, 丰富情绪体验。

例如,青少年性教育是不可回避的话题,如何与高中生适时、适度地探讨 性这样的敏感话题,这是一个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一步一步地引导学 生深入思考。如观看香港影片《早熟》的片段,片中的主人公是某高中的学生, 他们偷尝禁果,意外怀孕,找到一家私人诊所想堕胎,由于害怕手术没有做好, 最后找到其母商量如何处理这件事情。通过形象而有故事情节的影片,让学生在 观看中体验和感悟同龄人的经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

2.免费论文协作探究 在“协作探究”环节,教师可以提前将班级的学生随机分成若干组,每组4~6 人。学生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小组报告人将全组的意见集中反馈, 组内其他成员加以补充。

“协作探究”是渐进步骤。教师可以通过课前给学生设定任务,课上选择与 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这种“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的理念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此外,学生在教师的 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在群体中,允许观点和方 法的碰撞和交锋,但最终需要群体成员的配合和支持才能完成―个具体的任务。

3.分析深化对于性这方面的问题宜疏不宜堵,让学生了解一些性方面的安全措施有助 于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未婚先孕的可能。在讨论完影片中的问题后, 教师又提出两个现实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如何避免性行为的发生?必要的 安全措施有哪些?这样能让学生对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产生自己的观点。

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把握好课堂的节奏以及重难点的处理,引发 学生思考。

“分析深化”是展开步骤。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 体,教师向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料,然后由学生自己完成知识的建构。

4.拓展强化 该课的最后环节是“爱情水”拓展体验,请每个学生拿一杯不同颜色的水, 和不同的同学互相交换水的一部分,并观察最后有什么样的结果。学生们很快发 现随着与别人交换得越多,手中那杯水会变得越来越浑浊,心得体会根本辨不出 原来的颜色。学生在拓展体验中感悟很深。

“拓展强化”是结束步骤。教师通过对问题解决的思路、方案和过程的评价 与反思,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技能的掌握。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大胆地引进和创新。建构主义 理论作为西方教育心理学中流行的教学理论,为建构和指导心理活动课教学提供 了一种有意义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