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高农业院校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探索|有机化学院校排名

基于提高农业院校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探索

基于提高农业院校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探索 " 论文关键词:有机化学:兴趣培养;
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基于新形势下的学生特点,对如何提高农业院校有机化学教学 质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营 造轻松的教学环境,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兴趣,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注重理论知 识与生活的结合,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简要介绍了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使用的心得和课程组织的思路。

有机化学是农林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学生知识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农林科技工作者必备的知识基础,有机化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 有机化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因此, 有机化学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质量,也影响着所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如何使学生在较少的学时内掌握有机化学的精髓、提高化学素质是大家共 同关注和探讨的课题。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的学习兴趣, 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由于高考的改革,中学采取板块式教学,学生根据高考需要,可以选取不 同课程学习,其结果导致许多学生中学阶段所学有机化学知识很少,甚至根本没 有学过有机化学,高校新生有机化学水平参差不齐,为高校有机化学的教学增加 了难度。作为高校的教师,只有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思路, 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程 教学初期,了解学生化学基础成为教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教师可通过问卷、 交谈、课堂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 案,精选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适当的节奏进行教学。此时的教学, 教师一定要有耐心,问题解释详细清楚,由浅到深,尽可能让学生能及时消化理 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加强师生交流,通过师生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对存在的 问题进行解析答疑,对学生遇到的困难提供帮助;
尽快地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案;
在交流过程中,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 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交流,加强师生的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愉快学习的基础。

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兴趣也是学生学好有机化学 的关键因素。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对某一门课程兴趣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老师的培养,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生动有趣的语言叙述、巧妙而具有悬念 的提问,对学生往往有较强的吸引力,往往会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把学习 不断引向深入,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教师及时的恰如其分的鼓励和 赞许,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成就感,从而进发出巨大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如 果我们的教学,只是照本宣科,那会使课程索然无味,如果将所教的有机化学内 容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邀请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问题, 则会使我们所教的知识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和趣味性;
通过将所学知识用于对日常 生活问题的解释,学生增强了学习的成就感及学习热情。同时利用对问题解决方 法的讨论,加强了教学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避免了教学过程气氛沉闷、教学 方法刻板的现象。

例如,我们在讲授烯烃的聚合特性时,自然会提到塑料袋的使用,会联想 到塑料袋为我们带来的方便,同时,会联想到它为环境带来的污染,引导学生思 考发现不具污染的替代品。

在讲授胺类化合物硝化问题时,自然会讲到仲胺的致癌作用,自然会提及 食品保鲜添加剂亚硝酸钠,让学生了解亚硝酸钠致癌的化学反应原理,列举出哪 些食品含有亚硝酸钠较多,如何控制食用量。" 在讲到化合物丙烯酰胺时,会提示学生丙烯酰胺可能致癌。而在高温油炸 淀粉类食品很容易产生,卫生部发布的公告列出了丙烯酰胺含量较高的食物名单, 薯类(薯条和薯片)是第一位,谷物油炸是第二位。由于这些食品是学生喜爱的食 品,因而学生反响强烈,情绪较高。

在介绍醇的性质时,我们通常会提到车用乙醇汽油(90%的普通汽油与 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取代无铅汽油的使用,介绍两种汽油的各自特点,扩 展所学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在讲到酯类化合物时,结合大家比较喜欢的水果的不同香味的主要成分, 介绍不同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组成,学生记忆深刻,课堂气氛活跃,在轻松的氛围 中掌握了相应的知识。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有机化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在课堂上将化学知 识用来解释生活现象,会使学生减小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抽象感和神秘感,使他们 感觉所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具有较强的亲切感,提高了学习兴趣。

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是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但内 容太多,抽象的反应式太多,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肯定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平铺直 叙的讲授往往使学生昏昏欲睡,学生难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精神和很 强的注意力。教师应科学地安排设计教学内容,除用生动的语言艺术表达有机化 学的魅力外,在课堂的某一时段,适时地穿插一段精彩的化学史或化学家的有趣 故事,一方面可令学生适当放松休息,同时更能让课堂氛围轻松而活泼,更重要 的是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动态演变,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治学、孜孜以求 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极富感染力的人格魅力,使学生从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比如我们在讲醛酮的还原反应时,引用我国科学家黄鸣龙的故事,1946 年,黄鸣龙在美国哈佛大学工作,在做凯惜纳一沃尔夫还原反应时,出现了意外 的漏气情况,但他并未放弃,而是继续研究下去,结果得到出乎意料的好产率。

经研究总结,他改进的反应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降低了反应成本和反应难度, 解决了一个国际性的难题,得到科学界的认同,许多有机化学教科书将这一反应 简称“黄鸣龙还原法”。同时教育学生做实验时,一定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在反 应中出现了异常现象时,应尽可能地将反应结果弄明白,实事求是、坚持真理。

通过类似的我国科学家对科学作的贡献的事例,也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氮和偶氮反应是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的反应,需要学生重点掌握,在介 绍相关知识时,我们可穿插一个故事:奎宁曾经是一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由于 原料的限制,价格昂贵。18岁的帕琴尝试以甲苯胺制备奎宁,实验的结果却得到 一种黑糊糊的沉淀物,他知道这又是一个失败的反应。当他加酒精进行清洗时, 黑糊糊的沉淀物立刻变成了鲜艳的紫色。一种新的染料诞生了,当时的英国女王 维多利亚非常喜欢这种颜色,她穿了这种颜色的裙子出席集会,产生了强烈的广 告效应,人们竞相模仿,风靡一时。而这个反应的实质是发生了偶氮反应。

在讲到立体化学时,范特霍夫创建立体化学则是一个生动的故事,他首次 提出“碳的正四面体构型学说”,随后又在《空间化学》一文中,首次提出“不对称碳原子”的新概念,奠定立体化学的基础,标志着分子的空间结构假说的诞生。

在这过程中,范特霍夫遭遇了许多权威的反对、阻挠、讽刺和排挤。但再强的阻 挠也不能阻止他探索发现真理的脚步。范特霍夫在有机立体化学上取得了杰出成 就及在其他领域取得的成果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并于1901年荣获世界上第一个诺 贝尔化学奖。" 通过穿插这些妙趣横生的化学史故事,让学生置身于化学发现、探索过程 中,体验科学家们追求、探索、发现的经历,感受他们猜测想象的欢乐及成功的 喜悦,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探索的乐趣,从而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 也让学生明白:有机化学并不总是枯燥的,在曲折艰难的攀登路上,随时会有命 运之神的馈赠,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努力,一定能品尝到胜利果实的甘甜。

三、精制课件,改善教学 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学校教学资源的限制,作为基础课的有机化学 通常以大班形式教学,一般将5或6个自然班合成一个教学大班,由于教室大,人 数多,采用以往的黑板加粉笔的授课形式已严重地影响教学效果,使坐在后排的 学生看不清教师的板书。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看得清,听得明,是保证有机化 学教学质量的基础。采取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必然。

使用多媒体教学具有许多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不少 问题,其最大问题是,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太大,教学节奏往往过快,容易导致部 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从而丢掉许多宝贵的信息,特别是一年级学生,由于 还不习惯高校的快节奏、大容量的教学方式,他们会感到所接受的信息前后不连 贯,这更增加了他们的学习难度。因此,在课件制作和授课时应特别注意控制演 示速度,尽可能使可视信息与教师的教学思路同步,与学生接受和记录速度一致, 并给学生留出记录和思考空间,使学生及时掌握理解相应的知识。

四、抓住主线,以点带面 有机化学的特点是化合物多、反应式多,反应机理复杂烦琐。在有限的学 时内,将庞大的有机化学体系学好,难度很大,但只要我们把握其内在规律,重 点掌握其核心内容,以点带面,则会使庞大的有机体系大大浓缩。有机化学的精 髓就是化合物的结构。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的有机化学家Paul A.Wender教授说 过“有机化学只关心三件事情:结构、结构的变化和新的结构”。因此我们把“结 构”作为主线,按“结构一反应机理一有机合成”的线条对教学内容进行浓缩、分类,将同一官能团物质归纳为一类物质讲解,不同类物质之间通过反应衔接,让 学生能够同时从横和纵两个方向去充分认识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建立以结 构为主线、化学反应为纽带的点、线、面一体的有机化学知识网络,使有机化学 烦琐的知识形成为网络式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通过对结构的充分理解,以点 带面,真正全方位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体系,从而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效率。例 如:对于醇类化合物,首先了解醇的结构特点,得出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是其中 的羟基,根据羟基特点可推出低分子量的醇水溶性强、熔沸点高、易被氧化、取 代、酯化、脱水等性质,通过这些性质和反应,将醇和其他类物质如醛酮、酯、 卤代烃、烯、醚等物质纵向联系起来。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本章的知识,同时又纵 向地将相关章节内容有机衔接起来,这种形式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从整体的角度 完整地掌握有机化学体系,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总之,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人们长期关注的课题,教学的目的 和要求随着形势的不同而变化,教学方法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确定。但 无论教学形式怎样变化,我们应始终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