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和教学 [基础课程教学与考试模式研究]

基础课程教学与考试模式研究

基础课程教学与考试模式研究 摘要:为顺应高职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兼顾考虑生源的差异性给教学 带来的困难,我院基础部创新实施了基于多元化招生模式下的分类教学、基于角 色互换的翻转课堂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基于技能提升的项目化教学等模 式;
开发了人机对话考试、分级考试、技能考试和并轨考试等模式,提升了教师 的业务能力,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教学模式;
考试模式;
创新;
实践;
成效 基础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教学的成效直接关系 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然而,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和基础课程枯燥乏味的实情又 使得教学难以实施,所以,必须依托网络学习平台、慕课、微课等,借助于现代 信息化教学手段,探索基础课程的混合教学新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发掘学 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师 生的全面发展。

一现状 (一)教学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有了长足进步,但 从总体上来说,其发展仍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教学模式仍然不够新颖, 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手段缺乏以及课堂气氛沉闷等等 方面。课堂讲授为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兼顾学 生基础薄弱、参差不齐的学情,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 性,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严重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二)考试模式。考 试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目前,对不同层 次高职学生的学业评价往往采用统一的模式、同一考核评价标准,大多采取笔试 的理论考核方式。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未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差异、区域差异、专 业需求差异等实际情况,导致了学业评价的片面性、单一性,极大地挫伤了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可能埋没一些特殊人才。

二教学模式创新 调研学生学情,施行分类教学,强调教学针对性;
采取翻转课堂,互换师 生角色,彰显学生主体性;
借力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
注重技能提升,采用任务驱动式的项目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图1)。(一)基于多元化招生模式下的分类教学模式。单独招生是国家授权 高职院校独立组织考试录取的一种方式,是“学生自主选择、学校综合评价、多 元录取”的探索之一[1]。我院招生形式包括:统招、自主单招及对口单招等。新 生们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差异性非常大。综合以 上因素,实施分类教学。以高等数学教学为例,打乱自然编班,按统招班、单招 班实施分类教学,制定适合班级层次和专业需求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教学实 施过程中兼顾考虑不同类别学生的实际,适当调整理论与实践比例,“以应用为 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适当提高”的原则,既满足了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深 造的理论要求,又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技能,同时还找到了自信 心和满足感。(二)基于角色互换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教学结构是教师在 课堂上传授知识,学生回家做作业或者巩固反思,教师是课堂的中心,知识的权 威发布者;
“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是学生在家通过慕课、微课视频等学习新知识, 而白天在学校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教师的角色是助教、助导。推进 “翻转课堂”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想 学什么、什么时间学、怎么学都可以自我调节和控制。实施翻转课堂的流程:教 师围绕某一知识点制作形象生动的微课并编制翻转任务单;
学生观看视频自主学 习,完成前置作业,并归纳整理自学中存在的疑惑;
教师收集问题,通过课堂竞 赛活动、讨论辩论、小组合作、个别指导等方式,再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重难点归 纳解析,互动交流,释疑解惑,评价反馈;
课后拓展,测试提升。(三)基于慕 课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以思政课为例,我院不断推进思政课课程改 革,构建网络教学和校内外实践教学为主线,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体验 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线上”主要指学生在慕课平台上学习思政课理论部分;

“线下”则是不断深化“线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带领学生进行思政实践活动(表1)。

通过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政政治及法律教育,提高了大学生思想 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四)基于技能提升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在众多基础课程 中,基础化学理论体系完整,技能性强,与专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尤 为紧密,更是学生后继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首先对课程重新架构,设计成若干 典型项目,采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将理论知识和实训项目结合[2]的教学方法, 分解技能重点、难点,现场操作并掌握实验技能;
其次通过实习周进行综合训练, 促使学生综合技能水平质的提高,化学实验的兴趣、基本技能的掌握、实验结果 的分析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项目化教学既注重课程知识的全面性,又突出化 学技能的培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考试模式创新依托考试软件,实现人机对话,体现考试的灵活性;
并轨国家等级考试, 以证代考,提高考试的实用性;
根据化学课程特点,通过技能操作、实验测试等 方式,突出考试的技能性;
依据学生学情,结合专业需求,实施分级考试,体现 评价的客观性(图2)。(一)人机对话考试模式。思政类课程考试普遍存在的 问题是:考生多、关联部门多、监考教师多、考试安排复杂等,每一次理论考试 都是一场“战役”。基于新时期课程教学目的的需要、教师解放体力劳动的需要, 在保障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考试中,实现人 机对话。通过题库建设、机考系统创建,实现了“一生一机一密码”的随机考试方 式,且提交答案后系统立即给出测试分数,若结果不理想,学生还有一次重测的 机会。人机对话的考试模式其优点在于题型、题量丰富,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全 面掌握;
方便、快捷、有效地解决学生人数多、考试安排难度大的问题,节约了 大量考试的成本;
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学生作弊的现象,增强了考核评价的科学性。

(二)分级考试模式。高等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较抽象的理论课程,从以往的 考试成绩来看,卷面及格率较低。通过对学生和对专业的调查发现不同学生和不 同专业对高等数学的需求不同。有些学生只要简单了解高等数学的基本思想、基 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一定的数学基础,而另有一些学生则有继续 学习的更高追求,还需要通过数学学习培养逻辑思维、应用推理的能力。高等数 学的分级考试模式应运而生。基于统招、单招的学生以及专业需求,制定了对应 的课程标准和分级考试大纲,按照考试大纲组织分级命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数 学基础、学习情况和专业发展等,自由选择考试级别。(三)技能考试模式。为了 凸显实验技能的重要性,对化学考试方式进行了探索,采取“过程考核”和“技能 点抽测”相结合的模式。(1)“过程考核”即通过测定方案的设计、实验测定操作 规范性、测定结果的分析、测定报告的完成等一系列过程进行评价,全面考核学 生理论、技能等综合应用的能力。过程考核成绩占技能总成绩的60%。(2)“技 能点抽测”即分析专业技能需求及参考化学检验工技能要求,设计了“标准溶液的 配制”、“电子分析天平的使用”、“强酸强碱滴定操作”、“溶液PH的测定”、“吸收 曲线的制作”、“标准曲线的制作”、“水总硬度的测定”等七个技能测试项目,学 生通过抽签方式确定考核内容。技能点抽测成绩占技能总成绩的40%。(四)并 轨考试模式。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程,是以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 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致力于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通过研讨交流, 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进行改革,实现国家英语水平考试与课程考核的并 轨,即以证代考。完善了成绩评定方案,体现了考核评价的客观公正性。考核方 式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组成。“形成性评价”包含教师课堂内外结合评 价、学生自评和互评[3],即平时成绩,“终结性评价”即A、B级考试成绩。将多元化评价主体融入到英语教学中,体现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原则。

四创新成效 (一)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改革的实施离不开教师团队。通过导 师引领,青年教师成长迅速,科研能力得到增强;
通过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加强 了课程教学探讨,促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的改革,推动了课程建 设的步伐,教师的整体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通过选派教师外出进行微课制作技术、 翻转课堂教学法等培训,邀请专家来校开展讲座,鼓励教师参加网络课程学习等 方式,了解教学改革动态,掌握多媒体制作技术,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 信息化教学能力。(二)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微课、信息化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的培训、观摩和实践,教师信息化作品制作能力明显增强,创作了丰富 的信息化作品。基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开发建设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课 程资源丰富,集讲稿、教学课件、课程录像和微课、试题(卷)库、作业库、在 线测试以及多类拓展资源为一体,为学生自学和课后复习所用,同时也方便教师 互相借鉴;
基于泛雅平台建设思政慕课和大学英语SPOC课,实现“线上线下”相 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
制作多门网页型课件,成为师生学习的良好补充;
成立“校 园之声”外语调频广播电台VOC(VoiceofCampus),电台节目内容丰富,涵盖知 识面广,学习与娱乐并存;
制作多个微课,参加学院和省级大赛分别获得殊荣, 并用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
编制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特点的特色教材,基于 二维码扫描实现“可视化”的电子教材。(三)拓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教学 改革的不断推进,开展项目式教学、技能大赛等,增强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职业品质等得到了充分培养,综 合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开设第二课堂,丰富社团活动,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引导 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竞争意识、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的 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身心诸方面健康协调地发展;
通过校园网精 品课程网络平台可自主观看教学视频、课件以及拓展学习资料、试题库等,开展 自主学习,实施网络自主测试,自我学习能力显著增强。基础课程教学与考试模 式的创新与实践,彻底改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考核评价模式,充分调 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快了课程信息化建设 的步伐,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当然,基础课程的创新永无止境,只有不断总 结经验,不断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才能达到“教师愉快教、 学生快乐学”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