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工作能力提高探讨论文
医院消毒工作能力提高探讨论文 《传染病防治法》已颁布9a,为了解《消毒管理办法》贯彻情况,我省于 1997年9月和11月分别对38所省级、市级、厂矿、部队医院进行了现场考查,现 报告如下。1考查结果分析 1.1所查的38所医院的院内感染控制机构及组织形式均基本健全,多数医 院运作良好,对控制院内感染起到了很好的监督和指导作用,但真正发挥业务职 责的仅占68%(26/38)。其中5所城镇卫生院和2所市级医院,在感染管理委员会的 档案中仅有1份感染管理委员会或小组的名单,既没有各项控制全院感染的规章 制度、实施细则,也没有对负责感染管理有关人员的培训计划,这对控制医院感 染难以起到监督和保证作用。
1.2医院是各种病人群集治疗的场所,也是病原体栖息繁殖和感染者集中 的地方,因此,存在着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危险,控制医院内感染最重要的一点是 保证消毒灭菌效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1.2.1消毒供应室是向全院供应各种无菌器材、敷料、用品的重要科室,其 消毒质量的控制直接与院内感染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我省各大中型医院 均使用预真空式或下排气式高压蒸气灭菌器,小型医院多使用手提式高压锅。检 查中发现,除一些大型医院消毒人员能做到每锅进行监测、记录外,中小型医院 很难做到每锅监测,有的1周监测1次,有的甚至1月监测1次,监测方法也不符合 《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留点温度计的使用率很低,很难保证其灭菌效果。另外, 消毒人员的业务素质低下,消毒意识淡薄也相当普遍。甚至有个别医院对消毒锅 根本不检测,消毒后物品也无自检记录。
1.2.2研究表明空气中细菌总数达700cfu/m3~1800cfu/m3,即存在空气传 播感染的危险性,所以对于易造成感染发生的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产房、母婴 同室、烧伤病房等均应进行空气随时消毒及终末消毒。此次所查的38所医院中有 91%的医院对这些科室能坚持进行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或用化学消毒剂进行熏蒸 消毒,并有每月1次的空气微生物学检验报告记录,且报告的合格率为100%,而 本次防疫站的检测结果却令人不满意,合格率仅有38%,空气中细菌总数超标状 况令人担忧。1.2.3与病人直接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工作台面、婴儿床、手术台面等)及医 护人员手等也是造成医原性感染的主要途径。本次重点抽查了各医院的手术室、 产房、母婴同室的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的细菌污染监测报告单,并进行了现场 考察,结果各医院所备的自检记录单很齐全,合格率也相当高,然而70%的医院 对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污染监测方法没有统一标准,也未按《消毒技术规 范》要求执行,而且采样均是在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后进行,这样所反映 的结果仅是消毒效果的监测而并不是随时污染状况的反映。
1.2.4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及医院污水、污物的消毒处理:目前我省对一次性 医疗用品,如输液器、注射器处理的方法多采用焚烧法,这样既达到了毁形目的, 又达到了消毒效果,也有一些地方是先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后,再用毁形机进行毁 形处理,目前看来这两种方法均是可行的。
2建议 通过本次检查,发现医生对医院消毒隔离的意识淡薄,院内有关培训计划、 考核奖惩制度所针对的对象均是护理人员。为使全院的消毒工作搞好,使医院内 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还需医护人员达成共识,互相监督,共同协作。
2.1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首先,在院领导、护理部及各相关 科室中强化预防医院内感染的观念,提高对消毒隔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2不断完善制度,逐步实现消毒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2.3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素质,加强消毒供应室的科学管理。
2.4定期进行紫外线灯强度监测,对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 液进行监测,加强重点科室的空气消毒,定期进行重点环节消毒灭菌质量检测。
2.5严格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回收及处理,防止医原性交叉感染。
2.6对于医原性污水处理应有专门的检验人员进行日常监测,以判断污水 处理系统的运转好坏。
2.7医护人员应树立互相监督、共同协作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