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树栽培技术论文】论文

柿树栽培技术论文

柿树栽培技术论文 柿树栽培技术论文篇一 柿树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柿树栽培技术,包括育苗、嫁接、栽植、日常管理等方面 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柿树;育苗;嫁接;栽植;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6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082-02 柿树为柿树科柿属落叶灌木或乔木,是安徽省普遍栽植的主要经济树 种之一。柿果色泽鲜艳,味甜多汁,营养丰富,除鲜食外,还可制柿饼、柿干、 柿汁等。柿果及其加工品具有降血压、止血润肺等保健功能。另外,柿树树形开 张,叶大光洁,炎夏浓荫蔽日,秋季果实艳丽悦目,是理想的园林绿化树种。因 此,因地制宜地栽培利用柿树,对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经济林业,改善人 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均有重要意义。柿树由于适应性强,病虫害较少,栽培管理简 单方便,在舒城县从山区到丘岗圩畈区都广泛栽培,尤其是庐镇乡江山村栽培较 多,该地出产的磨盘柿因其个大、味甜、多汁而远近闻名。在目前全县各地都在 如火如荼开展美好乡村建设的情况下,柿树作为乡土树种,既能发展庭院经济, 又能美化当地环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俱佳。因此,柿树栽培应得到更多的 支持和推广。柿树繁育多用嫁接法,砧木多采用君迁子和油柿,现介绍柿树栽培 及管护技术,以供参考。

1 育苗 将充分成熟的果实晒干,搓除果肉取出种子,用水洗净后阴干,收藏。

小雪前后,用湿沙层积催芽,次年3月至4月上旬播种。若把种子置于通风处干藏, 春季播种前要用30 ℃温水浸泡种子1~2 d,待种子吸水膨胀后播种。或于11月 下旬至12月上旬采种后直接播种,并在土壤封冻前浇透水1次。播种量150~180 kg/hm2。

君迁子苗木根系发达,生长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株距10~15 cm,行距30~50 cm,育苗18.0万~22.5万株/hm2。幼苗出现2~3片真叶时间苗。间苗后根据苗木长势,结合灌溉,追施腐熟人畜粪15 t/hm2。

2 嫁接 2.1 劈接 劈接接穗应选择品种好、丰产、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树,选当年生 结果母枝作接穗或选结果母枝基部未萌发的休眠芽作接芽。劈接选择有2~3个饱 满芽的粗壮穗,在最下端芽的两侧各削一个光滑的、呈楔形外宽内窄的、长3~4 cm的削面,要求斜度适中,削面上端留芽1~2个,在最上端芽上0.5~1.0 cm处 剪断,砧木在适宜的嫁接部位截干,用刀在砧木横断面往下劈纵深4~5 cm的切 口,将接穗与砧木劈口左右对齐,插入接穗,注意将砧穗的形成层对上,再用薄 膜包紧砧木与接口对齐处[1]。

2.2 芽接 芽接可在整个生长发育期进行,但以新梢接近停止生长时成活率最高。

用刀以接芽为中心切取1.5 cm见方芽片,在砧木距地面30 cm处,选光滑的一面, 切去大小同接芽的方块皮层,把取下的接芽贴于砧木的皮层切除处,确保芽片与 砧木切口的两边紧密结合,并用塑料条绑缚严密即可。

3 栽植 柿树以春栽为主,但在大别山区一般在10月至11月中旬栽植。根据土 壤状况及品种,确定栽植密度。对于土层深厚肥沃、生长势强的品种,如磨盘柿 等,栽植密度300株/hm2左右;对于土层较浅薄、生长势较弱的品种,如方柿等, 栽植密度450株/hm2左右。整地挖宕规格0.8 m×0.8 m×0.8 m,用客土施足底肥, 浅栽踏实,起、运、栽都要做到快速及时,以提高成活率[2]。

4 日常管理 4.1 肥水管理 柿树幼苗应多施氮肥。结果期后,在施氮肥的同时,要增施磷、钾肥, 以促进结果。氮、磷、钾比例约为5∶3∶5。开花前后,若遇天气干旱,需多浇 水。

4.2 整形修剪一般在落叶后及来年发芽前修剪。具体方法:选留预备枝,即冬剪时, 一部分结果母枝当年结果,另一部分结果母枝留基部2~3芽短截作预备枝,春季 萌发出2个壮枝,来年结果,称异枝更新[1,3-4]。对已经结过果的母枝可缩减到 分叉处,促其再抽生新的结果母枝,叫同枝更新。因结过果,多数结果枝不再结 果需短截,新生成的结果母枝,过密时应疏剪。另外,柿树强壮枝条结果率高, 弱枝结果率低,且易早枯,应注意疏剪,除掉衰弱细小及下垂的枝条,多留强健 枝条。发育健壮的结果枝,不但当年结果,而且其顶芽也很饱满[1,5-6],第2 年仍能开花结果,可不必短截。根据品种,进行整形修剪。如磨盘柿、灯笼柿、 临泉贡柿等有明显的主干和主枝层性,树势生长强健,可整成主干疏层形;如方 柿等生长较弱,树冠开张,可整成自然开心形。

4.3 主要病虫害防治 4.3.1 柿树角斑病。该病害是柿树主要病害之一,危害叶片及其果蒂。

初期症状为叶片正面出现黄绿色病斑,形状不规则。随着病斑扩展,颜色加深, 呈浅褐色。后期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中间黑褐色,边缘黑色,其上面散 生许多黑色小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病斑多时,连接在一起形成大的枯斑。果 蒂上病斑多近圆形,深褐色,一般自果蒂的尖端向下扩展,病斑上生黑色小点, 角斑病可造成叶片早落,枝条发育不充分,易遭冻害枯死或引发其他病害。病菌 以菌丝体在带病果蒂上或病叶中越冬。树上残留带病果蒂是主要侵染源。一般于 6—7月在越冬病蒂和病叶上产生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从气孔侵入,经1个月 左右潜伏期,于7—8月开始发病,严重时,9月即大量落叶落果。该病的发生与 湿度关系密切。夏季多雨,空气潮湿,病害易流行。

防治措施:①清除落叶、枯枝带病果蒂,减少侵染源;②于6月中旬每 隔2周喷1次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③加强 管理,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4.3.2 柿树炭疽病。该病害主要危害果实和新梢,果实染病最初产生 针头大小深褐色或黑色小斑点,并逐渐扩大呈现圆形病斑,凹陷,中部密生呈轮 纹状排列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湿度大时,从黑色内生出粉红色粘状分 生孢子团。新梢染病,初为黑色小圆斑,扩大后呈椭圆形,并凹陷,表面有纵裂 纹,上生黑色小粒点,病斑下木质部腐朽,病梢易折断。病菌主要在新梢病斑内 越冬,也能在病果内越冬。翌年春末夏初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 借雨水传播。病菌从伤口侵入的潜育3~6 d,从表皮浸入的潜育6~10 d。枝梢一般在6月上旬开始发病,果实发病多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发病轻重取决于 降雨多少,雨水多时,发病重,柿树管理粗放,树势弱时也易发病。

防治 措施:①剔除病苗,用1∶4∶80波尔多液或20%石灰乳浸苗后栽植;②结合修剪, 清除病枝病果、落果,保持园内清洁;发芽前喷5°Bé石硫合剂;6—7月喷1∶5∶400 波尔多液1次;也可喷5%代森锌500倍液防治。柿树其他病害如圆斑病、叶枯病等 可参照角斑病进行防治。

4.3.3 柿绒蚧。其属同翅目绒蚧科。雌成虫被有白色棉絮状腊壳,背 面有稀疏的蜡质刺毛,周缘有白腊丝,呈草鞋状。虫体椭圆形,暗紫色,体节明 显,长1.5 mm,触角3~4节。雄成虫有翅1对,体长1.1 mm左右,紫红色,翅暗 白色,触角9节,腹末有1对与体等长的白色腊丝。卵圆形紫红色,长0.4 mm左右, 表面附腊粉、腊丝,若虫椭圆形,紫红色,体侧有长短不一的刺状物,腹末有长 腊丝1对。大别山区一般一年4代,以2、3代于7—8月危害最重[7]。

防治方法:①实行严格检疫,已有虫的苗木必需经过消毒处理后方可 栽植;②发芽前喷1 °Bé石硫合剂,或用蚧螨灵或柴油乳剂30倍液喷雾,消灭越冬 若虫;③4月上旬至5月初柿树展叶后至开花前喷射80%敌敌畏乳油1 200倍液,或 40%氧化乐果1 000~1 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等;④生物防治。保 护利用黑缘红瓢虫、红点唇瓢虫等柿绒天敌。

4.3.4 柿举肢蛾。属鳞翅目举肢蛾科,幼虫蛀果危害,雌成虫体长7 mm 左右,雄蛾略小,头部土黄色,有金属光泽,复眼红褐色,触角丝状。胸部,腹 部及翅均为紫褐色。卵椭圆形,乳白色,长约0.5 mm,幼虫初为头部红色,胸部 淡褐色。老熟幼虫体长约9 mm,头褐色,体背面暗褐色。1年发生2代,第1代幼 虫5月中旬蛀果危害,7月初开始成虫羽化,羽化盛期7月中旬。第2代7—8月危害, 8月中旬开始越冬。

防治方法:①冬季或早春刮除老树皮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幼虫;②在8 月初于树杈处绑草绳等诱杀越冬幼虫;③6—8月间摘除虫果,并杀灭被害果内幼 虫;④于卵期和初孵幼虫期喷洒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 或40%乐果乳油1 500倍液等毒杀成虫或初孵幼虫,每隔10 d喷1次,连续2~3次。

4.3.5 柿星尺蛾。其属鳞翅目尺蛾科,幼虫食叶危害,影响柿树生长。

成虫体长约22 mm,雄蛾较小,头部黄色,复眼,黑褐色,触角短栉齿状,黑褐 色。卵椭圆形长0.8~1.0 mm,初翠绿色,孵化前变黑褐色。老熟幼虫体长55 mm, 头黄褐色。1年发生2代,以蛹在地下越冬,6月中旬幼虫孵化,第1代成虫7月下旬羽化,第2代幼虫8月上旬孵化。幼虫期28 d。

防治方法:①晚秋或早春松土刨蛹;②幼虫期敲震树干捕杀幼虫;③幼 龄幼虫期喷洒90%敌百虫晶体,或50%杀螟松乳剂1 000倍液,或二溴磷500倍液 防治。

柿树栽培技术论文篇二 柿树丰产栽培技术 作者:李玉民 彭爱华 孙丽君 李广兴 摘要从柿园建立、整形修剪、疏花疏果、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 面介绍了柿树丰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柿树;丰产;栽培技术 柿树是一种分布广、寿命长、结果早、产量高、易管理、品质好、耐 贮藏、耐运输的优良果树,也是我国主要的木本粮食树种之一[1-2]。柿树既是经 济树种,又是生态树种,并有观赏价值。因此,种好和管理好柿树,对于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增加果农收益、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均有重要意义。

1柿园建立 柿树耐干旱、耐瘠薄、稍耐盐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深厚肥沃、 有机质丰富的中性壤土地上生长良好、产量高、品质好。柿树可采用块状、片状、 带状等多种形式栽培,也可进行四旁绿化、农田林网、柿农间作以及发展庭院经 济等。柿树品种较多,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结实习性及适生区域,建园时应选择适应 性强、市场前景好的优良品种,对有核品种适当配植授粉树。在栽植上,以合理利 用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光照条件确定栽植密度,一般株行距采用4 m×6 m、5 m×7 m、 6 m×6 m;窄冠及早期丰产型品种栽植密度宜密,一般为3 m×5 m、4 m×4 m、4 m×5 m等。柿树春秋两季均可栽植,但以芽萌动前栽植成活率高、生长快。定植穴一般 要求直径和深度分别为80、100 cm,栽植深度与在原苗圃相同,即到苗木根基原土 痕处即可。每穴混土施有机肥20~30 kg,做到“三埋二踩一提苗”,栽后及时浇水压 根、培土堆、涂白。2整形修剪 严格按要求整形,科学培养通风、透光条件良好的优质高产树形。柿 树枝条顶部的侧芽饱满,若放任生长则枝条密生、变细弱或有的变成扫帚状,结实 能力下降,甚至不结果。同时,柿树的结果枝是发自结果枝的顶芽及顶芽下附近的 1~2个芽,一般多疏剪而不短剪[3-4]。栽后立即定干,发芽后选好主枝,调整好骨干 枝角度,以自然枝形为主,以棍撑绳拉为辅,处理好主、侧枝的枝内级次,培养好结果 枝组。盛果期调整好骨干枝的角度,对下垂枝进行回缩,利用背上较粗枝抬高大枝 角度,适当疏除病虫枝、密集枝、重叠枝和交叉枝,去弱留壮,培养结果枝组,并将 20%~30%的结果枝短截,使其隔年结果,以克服大小年现象。老树修剪时,将所有衰 老的大枝,分批回缩到后部有新生小枝或徒长枝处,使新生枝代替大枝原头向前伸 展,形成新的树冠。注意防止伤口处劈裂,并涂抹保护剂,以利伤口愈合。对于放任 型树的修剪,树体高大的树应分期落头,树高控制在4 m左右;弯曲下垂的大枝,应于 弯曲、下垂处缩回,利用背上枝抬高角度,重作新头;细弱枝要疏密复壮,培养结果枝。

3疏花疏果 柿树花量较多,新生枝中下部1叶1花,营养枝消耗过大,导致落花落果 十分严重。从节流方面讲,疏花比疏果更节约营养,目前部分果农已从疏蕾开始分 期、分批地进行疏花和疏果。留花果的原则为:壮树多留,弱树少留;壮枝多留,弱枝 少留。一般疏去新枝中部、梢部花果,留靠基部3~5叶处花果,疏双果,留单果;疏病 虫危害及瘦果,留生长发育良好、具有光泽的果。最终每个结果枝保留1~3个果为 宜。

4肥水管理 定植后每年在秋冬季施基肥,在萌芽期、果实发育期、花芽分化期和 采果后适当追肥,施肥从采果至土壤封冻前进行。采用放射形、环状、对应边等 方式挖坑施入。其中,放射形距树干1 m处至树冠外,从里向外由浅入深挖3~5条沟;
环状及对应边垂直于树冠外缘挖深40~50 cm、宽30~40 cm的沟,混土施入有机肥 50~100 kg/株,封土后浇透水。在萌芽期追施尿素300~500 g/株,果实发育期、花芽 分化期及采果后分别追施复合肥1.5~2.5 kg/株。结合追肥适当浇水,5~6月干热风 天气,土壤干旱及时浇水,在秋、冬季施肥后浇水,在雨季或浇水后及时排除果园内 积水。

5病虫害防治坚持综合防治、预防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做好病虫害的预测 预报工作。采摘果实防止树枝劈裂或折断,保护好叶片。冬季结合翻树盘、刮老 树皮、修枝等工作,清除病虫枝、柿蒂、枯枝落叶、老树皮、干果等,集中烧毁, 减少越冬病原菌及越冬虫卵基数。选用无病虫害的砧木、接穗,清除苗圃地未嫁 接的砧木苗,及时除草,培育优质壮苗。主要病虫害有柿园斑角病、角斑病、炭疽 病、柿绵蚧、柿星尺蠖、柿蒂虫等。发芽前,树液流动期,全树喷洒铲除剂,即3~5 °Bé 石硫合剂加0.3%五氯酚钠盐。生长期叶面喷洒1∶(3~5)∶300~600倍的波尔多液, 或65%代森锌500~600倍液。发病期叶面喷洒75%百菌清,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 倍液。在害虫发生期全树喷洒5%啶虫脒、10%蚜虱净、20%吡虫啉等防治刺吸式 害虫,按产品标示配方。喷洒菊酯类农药1 500~2 000倍液,或50%对硫磷,或90%敌 百虫1 000倍液防治食叶害虫。保护柿绵蚧天敌——瓢虫,人工诱杀尺蠖或树干下 部涂药环或粘胶带毒杀。

6 参考 文献 [1] 练瑜兰.柿树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 中国园艺文 摘,2009,25(12):155-156. [2] 闻宁丽,顾暄,张晓明.柿树丰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 技,2009(19):130,132. [3] 崔小平,牛金伟,.柿树丰产栽培技术[J].山西果树,2009(4):10-11. [4] 陶金盈.柿树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9(2):51-52. 看了“柿树栽培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林业树木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2.生姜的栽培技术论文 3.实用蘑菇栽培技术论文 4.板蓝根种植技术论文 5.苹果观赏栽培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