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如何使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小编为你整理了如何使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希望对你有帮 助。国家要实现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必须先行。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领域 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基本特征是开放、 共享、交互、协作。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今天,信息技术正全面进入教育 教学领域。《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 - 2020年) 》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 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一全新理念。“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更深层 次的应用,而从目前来看,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却不显着,教学模 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这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信息 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并加以实施。
一、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构建优质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
营造设施一流、技术先进、资源充足的优质信息化外部环境是开展有 效信息化教学的先决条件。优质的信息化环境,必须要充分满足教师持续开展信 息化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条件,充分满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能促进有效 学习的条件。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方向就是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 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 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通两平台”建设的完备程度和技术水平直 接决定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优劣。
二、教师要转变思想,提升素质。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思想,在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传统 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愿意学习信息技术并将之付诸于教学实践中。
只有教师的思想转变了,信息化教学才会真正顺利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化 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变得无足轻重,相反,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 质要求。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应当扮演好以下角色:
学生的良友、学习的引导 者、学生的帮促者、课堂组织者和协调者、激励者。
同时,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必须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 学实施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三、学校应加强机制和制度建设。
( 一) 做好顶层设计,保证经费投入,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工程。
学校应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由专业人员、管理人员、一线教师 等组成的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建立日常工作制度,负责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整 体规划和推进方案,研究解决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当前,各学校应按照国家、 省市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保证建设经费足额投入,做好“三 通两平台”的建设工作,争取早日搭建好学校的信息化软硬件教学环境。
( 二) 加强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
开展信息化教学,教师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学校要把信息化师资队 伍建设摆在战略高度上,加大新教师职前培养和教师在职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 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加强对信息化资源开发、应用、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专项培 训,将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 价作为主要培训内容。学校应鼓励并支持更多的教师参加国家及省级信息化教学 大赛、课件制作大赛、微课程大赛等信息化比赛,从备赛、参赛等过程快速提升 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对在各级信息化比赛中获奖的教师及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做 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要予以奖励。学校应严格执行教师职称评聘中有关信息技术应 用能力的相关政策要求,对信息技术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要限期整改。
四、构建网络环境下的“三段式”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三段式”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的一种有益尝试。“三段式”教学是把教与学的过程划分为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 部分。对教师而言,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反思;
对学生而言, 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预习) 、课堂学习、知识拓展与延伸。
( 一) “三段式”能够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1. 教学设计。“三段式”教学设计既要考虑到教师、学生、技术、媒 体,又要考虑知识内容等多种因素。可利用数字校园教学平台、网络学习空间等 信息化平台或常规的网络通讯工具,比如QQ 空间、博客等这些学生易于接受、 耳熟能详的网络工具,将预习要求、教学视频、重点难点、教学课件、知识拓展 等内容上传到空间,以方便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和自主学习。2.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主战场,应该尽可能让信 息技术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三段式”所呈现的课堂教学是:
课堂上学生相 互交流学习体会、每个学生都呈现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收获,教 师解难答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参与,而教师只是参与者和指导者,真正体 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
3. 课后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学习体会、知识巩固与拓展 延伸,可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教师或学生的空间,师生可以互访,并实时交流沟 通。
( 二) “三段式”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对学生而言,“课前”就是学生根据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提供的学习指导, 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预习新知、自主学习;
“课上”就是利用课堂有效的时间, 交流预习、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其他同学和教师那里得到解决问题的 方法;“课后”就是学生完成所学知识的巩固,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利用网络实现 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借助网络环境,即使在课外时间,也可以与教师沟通和交流, 实现个性化教学,并实现同学之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三段 式”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把更多的时间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 主人。
五、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一) 讲求实效,勿流于形式。
要避免无限夸大技术的作用,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造成形式脱 离内容的现象。应根据课程特点、本次课教学内容和授课班级学生特点,来确定 合适的信息化教学实施方案。
( 二) 因地制宜,结合实际。
当前,多数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距离理想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还 相差甚远,但这不应该成为消极对待信息化教学的理由,要根据现有条件积极开 展信息化教学。
( 三) 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开展信息化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有效的信息化教学受制 于信息化环境、任课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所教学生的素质能力等条件因素。较好 的做法是:
在学校中率先选择少数专业、少数班级、少数信息素养高的教师开 展信息化教学试点,积累经验、找出不足,为后续的信息化教学闯出新路,待经 验成熟以后在学校全面推广信息化教学。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决不会一蹴而就。学校在信息化建设 过程中,应按照国家、省市的统一部署付诸行动,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学校的做法 和经验,要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兼顾长远发展。教学改革是学校发展的永恒 主题,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提高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要结合学生特 点,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积极培 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质量和效率。总之,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适合国情、省情、校情的 信息化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