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浅析的论文】

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浅析的论文

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浅析的论文 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浅析的论文篇一 《刍议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大一全体新生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课,对大 学生未来四年的生活和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新生入学后的 主要存在的心理状况,阐明了大学新生入学后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当在他们 入学后及时加以心理教育、疏导和调适,指出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 法,提出应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关键词: 大学新生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困惑 加强途径 大学新生通过高考的洗礼,在繁重的学习及心理上接受历练,步入大学。

然而,面对新环境、新面孔……大学新生在各个方面都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他们的 思想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困扰,心理存在着一些困惑,因此有必要对大学新生进行心 理健康教育。

一、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的心理困惑 1.理想和现实的落差感。对于大学新生来说,高考就是前方那一盏最明 亮的灯,同学们你追我赶地向着这一目标奔跑,生活紧张却充实。顺利地进入大学 之后,生活中也就失却了目标和动力,周围全然一片陌生的景观,大学生活反倒显 得失落和茫然。近半数的大一新生认为自己“缺乏生活目标,得过且过”,“学习上提 不起兴趣,考试通过即可”。在高层次目标尚未建立之前常常情绪低落,彷徨迷失。

2.丧失了自我价值的认同感。大学新生带着良好的自我感觉进入大学 校园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大学生中的普通一员,昔日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 发现自己和他人之间原来除了学习成绩外,还有其它诸多方面的差距,如,在知识、 才艺、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乃至身体容貌等方面己不如人的地方很多。特别是来 自农村、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服饰落伍、孤陋寡闻等原因, 方方面面难免有使人相形见绌的感觉,总感到“见人矮三分”,于是沉默寡言、内向 孤僻。所以,在某些学生身上就容易产生自我认识和自我价值感方面的困惑。

3.学习的不适应。大学新生由应试教育造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无法适应 新的大学的教学。没有了中学里老师的耳提面命,许多大学新生面对知识的海洋,不知从何学起,难免会产生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的感觉。在大学里,是一种“师傅 带入门,修行靠自己”的状态,学生要自己管自己,要适应新的师生关系。对于事事 对老师的依赖和顺从、缺乏独立自主学习的大学生,以完成基本的学分为目的,很 少与教师主动交流,对自己不作进一步发展、提高的要求,必然会不适应大学的要 求。也有一些大学新生学习动机的强度发生落差,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较强 的学习动力与意志,于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4.人际交往的障碍。中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他们的中心只是 一个“学习”;而大学里的交往就不那么单纯了,关系分师生、同学、异性、社团等, 新生们远离往日熟悉与密切的人际关系,天天面对着自己无法选择的同班同学和 室友,对于缺乏人际交往实践能力的大学新生来讲,新的交往容易产生隔阂。很多 大学新生面对陌生的人群,不知如何与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相处,由 此而引发的人际矛盾和心理不适往往给一些大学新生带来许多烦恼。这在大学生 的心理问题中占很高的比例。同学们来自天南地北,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既有合 作又有竞争,心与心的交流并不容易。如有的学生与同寝室的同学长期不协调,不 合群,稍有不和便恶语相加;有的学生不愿与人交往,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缺少朋 友,对外界很少关心,完全生活在自己的封闭、狭小的生活中;还有的学生我行我素, 过分关注自我,注重自我在人际交往中的地位,过多考虑自己的需要,而忽视他人 的需要和存在,对别人缺乏关心和谅解,导致了人际交往中的自命不凡和过于敏感 挑剔。

此外,有些同学不知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有的新生受习惯心理影响, 对男女交往过于敏感,从而使正常的异性交往不能自然进行,甚至相互隔离,有些 同学甚至同学一年都只与异性同学讲过几次话。也有的同学过快地将同学关系发 展成恋爱关系,过早地沉溺于“两人世界”。也有的陷入单相思而不能自拔,由此而 产生情感冲突。这些学生大都会出现因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的焦虑不安、心慌意乱、 孤单失落、寂寞失眠、注意力分散甚至社交恐惧等症状。

二、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步入大学后如果心理发展不足、意志品质脆弱,一旦出现理想 与现实的反差就会产生心灵的孤独感、寂寞感和不适应感。

根据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年龄、心理和社会角色特征,当代大学生 心理健康包括智力正常、善于调控情绪、意志坚强、正确的自我评价、人格完整 与稳定、人际关系和谐、适应能力良好、心理行为与年龄特征相符等八个方面。大学生往往处于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自我认同危机期”,在这个时期,他们会 经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出现各种适应不良,如果处理不好,则可能引发种种心理 问题。

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健康的心理、完美的个性、健全的人格、较强的心 理调适与承受的能力,就是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的,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并拥有 幸福生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应达到的目标是:充满自信、勇于开拓、敢于创新、 善于合作、积极主动、吃苦耐劳,具有高度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怀有 强烈的成就欲和追求成功的信念,能够不畏艰难险阻而勇往直前。现代社会,决定 竞争胜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心理素质的优劣。一个人的成功,其心理素质所占的 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对其今后的学业及人生道路有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客观存在,科学地、分层面地剖析并有的放矢 地进行疏导、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认为加强构建大学新生心 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途径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辅导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力量 高校辅导员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位老师和引路者,辅导员自身的心理 健康水平及其所具备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大学新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起着示 范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在大学新生出现心理危机时,起着帮助、引导和解难的 作用。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处处把握自己的态度、情绪和言行,以平和谦逊的 态度、稳定平静的情绪、恰当稳妥的言行,影响学生、激励学生。这样学生也会 从内心敬仰辅导员的魅力与风度,把辅导员视为学习的榜样、效仿的楷模,进而形 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辅导员还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学会必要的心理调控方法,通过适当 的方式,放松紧张的情绪,形成良好的心理反应能力,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每一个学 生。多渠道了解新生的心理情况,了解新生的情况包括心理状态,通过表面观察、 直接接触问卷调查和与家长沟通等多种渠道及时尽早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这有 益于对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早期评定和早期干预。

总之,辅导员在大学新生入学后,须及早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有针对 性地进行心理教育,使新生在智力上、情感上得到全面发展,为学生认识自我、完 善个性、开发潜能,避免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提供最大的帮助。2.做好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课 新生入学初的前期引导工作包括:请老生交流学习和生活经验,设立班 级心理宣传员,协助心理咨询机构进行活动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新生尽快顺 利地适应大学新的环境,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集体生活之中,另一方面可以从中释 放新生种种不适应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生迷茫、浮躁、焦虑的情绪,在心 理上给新生打好预防针,从而使新生早日进入良好状态,并减少造成心理问题的隐 患。

在新生入学后,应向他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应 对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问卷调查,可以初探新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建立起他们 的心理健康档案。对发现有心理危机或有家庭病史的学生,要注意跟踪了解、交 谈,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特别是要与家庭配合,共同做好这些新生的思想工作。

邀请心理教育专家为大一新生做专题辅导报告,并对大一新生做心理 健康状况普查,及时掌握新生的心理状况,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心理 健康状况。在向广大新生传播普及心理卫生常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把知识内化为 能力,能力一旦形成,人格的完善、心理素质的提高就不再是一句空话了。要侧重 操作性的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自我探讨,以达到促进学生个人成 长的功效。注重对大学新生进行适应性心理问题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大学学 业、成绩、能力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环境,而不是抱怨环境。当遇 到问题时能采取正确的办法,有效解决问题,从中不断提高自信和自我悦纳水平。

我们还要通过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新生了解心理健 康对成才的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3.特别关注贫困生群体 新生贫困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 新生阶段也是这一人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阶段。新生贫困生自卑心理产生 根源一般在于综合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他们大都在单纯的知识学习方面具有优 势,综合素质等方面不具备优势。高校辅导员应该在日常管理、教育和服务中引 导他们正确认识贫困所带来的心态,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开展自尊心、自信心、 责任心、自立能力、自强能力、关爱能力、奉献能力的培养,能够引导新生贫困 生正视物质贫困,避免发生心理贫困,健康成长。据调查,新生中的弱势群体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这包括经济贫困弱 势群体、情感弱势群体、生理弱势群体、能力弱势群体等。新生辅导员与学校心 理健康中心要付出更多的爱心与关注,与他们交流谈心,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挖 掘他们的特长,让每一位新生都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从而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和 勇气。

4.创造积极健康的校园心理气氛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大学新生的心理和品德的健康发展,这是大学 生成才的外在条件。高校应充分重视环境对大学新生心理和品德的影响力,通过 创造积极健康的校园心理气氛,如:“比、学、赶、帮”的校风、高雅的校园环境文 化、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活动等来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大学新生一入学,就在 这种情景的熏染下,自觉地接受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校园群体意识,在良好氛围 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形成健康情绪,从忧郁、孤独、消极中走出来,乐对人生。

5.积极开展“拓展训练” 所谓拓展训练是通过简单的形式培养提高受训者的心理素质,使受训 者充分发挥其潜能的训练方法。其特点是经济实用、简单易行、见效快。尽管我 们有军训、演讲、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各种学生组织,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心 理素质锻炼的机会,但是不系统、强度不够。更主要的是面太窄,很多活动和机会 只是少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可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拓展训练”,通过长途跋涉、 在公开场合演说、高空跨越、高空攀登等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拓展 训练是一种可行的心理素质训练方法,值得研究和推广。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集 体活动,为新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既可以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校园生活,又可以 使他们在活动中丰富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实践证明,举办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并在活动中善于引导,也是调节心理失衡的重 要手段和途径。

6.加强教师的心理知识的培训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首先有一支素质较高的、心理学理论较好的教师 队伍。这支队伍除了有专职心理学教师外,主要应加强对全体从事学生工作的辅 导员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使他们通过多次培训和自学后,能掌握和运用心理学基础 理论来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以帮 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学生面临困难的心理承受力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三、结论 为进一步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高校应尽快建构教 学、辅导、监护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 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辅导服务。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心理障碍,防治心理疾病,优化 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心理障碍的主要 措施。

建立完整的学生心理健康监护系统应着眼于全体学生,通过各种手段 普查学生的心理状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应建立全校性的学 生心理健康监护系统,对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不良问题有针对性地消除排解,不断提 高大学新生的适应能力,促进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浅析的论文篇二 《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路径浅议》 摘 要:随着教育发展和进步,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度 越来越高,因此浅议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路径的有效方式十分重要且必要。本文主 要从心理健康鉴于实施现状和问题入手,简述提高和改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路 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实施路径 浅议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9082(2014)05-0261-01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极大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其关 注点也逐步由物质需求向精神追求转移,整个社会都越来越关注现代人的心理健 康问题。青年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在逐步走向独立的关键过渡期, 他们的各种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来讲是指人们长期保持高效、满意的心理状态;狭义来讲是包括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等内容都能和社会要求协调同步。

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现状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 该得到充分重视。中职院校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 要时期,因此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明确服务对象,认清教育目标,将完善 中职学生的人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教育过程中还要注重 方式方法,在教学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并积极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 辅导课程,三管齐下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由于近年来大学的扩招,大学 生数量激增,导致中职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经调查表明大部分中职院校都 没有设立管理学生心理健康的机构。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宣传和咨询辅导的专业 人员、开展经费以及活动场所都得不到落实,上述所以问题综合导致中职院校的 心理健康教育形同虚设。

三、中职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问题分析 大环境对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中职院校内部 教学管理也未予以足够的重视。首先,各种资源没有进行合理配置;其次,没有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进行科学规划;最后,心理健康教育的层次太少,缺 乏中间环节,在班级没有设置基层机构,不能及时反映与反馈学生的心理状况。

四、中职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路径浅议 1.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和管理机构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有别于一般课程的实施,要想落实这项工作,并 找准实施路径就必须先针对该项教育的特点建立科学的体系。中职院校的心理健 康教育体系可以分为管理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一套工作和监督双轨道并行的体 系。其中教育管理机构建议由院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带领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 长和相关教师和学生代表,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资源分配和效果监督工 作。工作机构的建立应有层次,首先是建立起院级大学生心理干预小组,然后在 各个班级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小组,还要设置心理卫生老师,聘请专业人员对学生 进行定期辅导,还需要设置一定规模的宣传小组,全方位的保证利用好管理机构 所配置的资源,将各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2.建立、健全心理教育网络体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应该体现出多层次、多点覆盖的特点,建立 至少三级网络。首先是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人员担任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建立校 级“心理咨询中心”;其次,指定长期从事学生思想工作,了解学生思想状态的老 师负责,建立系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最后,在各班级推选出群主基础好, 思想成熟,具有乐于助人特质的优秀学生干部作为班级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能及 时帮助一些思想上遇到困惑和波动的学生,并定期向上级机构报告学生群体的心 理健康状况,建立班级“心理健康辅导小组”。只有建立多层机构,才能结合给方 面的优势,合理运用好学校配置的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综合素质提高 相比于社会而言,学校具有许多自身特质,因此完全靠引进心理健康 辅导的专业人才是不够的。学校必须要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优秀教师充实心理健 康教育工作岗位,才能将专业能力和学生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无缝对接, 更好的开展心理教育工作。

4.重视心理教育课这一重要教育渠道,提高心理教育课的授课效率 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最主要的部分,只有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 才能真正让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落实和普及。针对中职院校的特点,可以开 设必修课和选修课程,即对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思想还具有较强依赖性,不能 很好的自学,因此针对他们采取必修课教育,而对于其他中高年级学生,可以开 设选修课程,这样能节约教育资源,更多的开展活动和宣传来达到普及心理健康 教育的目的。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开设课程的 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因此教学内容尽量避免长篇大论的枯燥讲解和 考试考核,更多采取团队辅导、户外活动、户外拓展训练几种模式,通过这些活 动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增强学生的沟通、思考能力。

5.提高教师团队整体的心理健康、心理教育意识 在设置好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进行资源配置后,需要有执行力度 才能真正的开展好这项工作。而各层机构的执行力度又直接源于学校领导、老师 对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因此,提高教师团队整体的心 理健康教育意识是学校能否实施好这项工作的基础。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1) 由学校领导担任心理辅导工作站的站长,从而提高教师们的重视程度;(2)鼓励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老师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并对其费用采取全额报 销,并对持证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相信从这两方面进行投入,学校一定能 提高整个教师团队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认识程度,从而增强工作开展的执行 力度。

四、小结 中职教育为全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实用型人才和专业技工,本应是教育 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近年来中职教育不受重视。中职学生 的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我们能否培养出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繁荣有助力的 人才。因此,让学生具有阳光的心灵、和谐的人际、尊重生命的态度、自信拼搏 的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