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论文: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意义

有关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论文

有关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论文 有关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论文篇一 《浅议大学生道德教育》 摘要:道德教育是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 治教育的基本内容。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分析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 及存在问题,进而探索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规律和有效方法,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 现实性。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一、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意义 我国正经历着全方位的变革,改革开放前主流道德一统天下的格局受 到冲击,社会道德价值观日趋多元。多元化的社会道德观使得道德行为判断趋于 相对性,道德行为正误的灰色地带逐渐扩大。面对各种思想、意识形态和多元价 值观的冲突、渗透,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我意识、行为 方式等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大学生在不断追求进步的同时,相当一部分 人也在失去一些不该丧失的优秀品德。道德滑坡不仅导致大学生在观念上、认知 上出现许多偏差,甚至将他们引入误区。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 任。道德教育的任务异常艰巨,必须直面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展、高度开放和价 值多元的现实,正视道德冲突,努力解决道德困惑,帮助大学生辨别是非,学会 判断和选择,逐步培养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道德成熟,使大学生群体 成为最有活力的“四有”新人。

二、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总体呈现积极、务实、健康向上的态势。他们思 维敏捷,思想活跃,接纳新观点和新事物,自主、进取、民主、竞争和平等意识 进一步增强,积极倡导和支持改革开放;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健康;自我认识清醒 客观,心态平稳;发展、成才的愿望增强。但他们同时表现出缺乏谦虚谨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挫折承受能力差;过分注重个性的张扬,缺乏基本的社 会责任感,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等倾向增强,大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存 在差距。

(一)对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认识不到位 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使受教育者接受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价值 观和道德规范的过程,是道德品质的培养、提高和完善的过程。道德教育的过程 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道德观念及道德行为、道德习惯的培养和塑造过 程。

(二)道德教育的理论缺乏创新,指导实践的功能弱化 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重视整体性,只重国家和集体利益,强调个人利 益必须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使得个人利益完全受到轻视。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 过度强调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和需要,灌输“服从”、“集中”等思想,而不顾个人的 生理和心理需要,不关心个人的私利。这种道德教育只重视它的社会功能,忽视 或无视道德教育的个人享用性,从而影响了道德教育功能的实际发挥。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正确处理道德教育的继承和创新 高校作为培养和输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应 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道德,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传统道德,激发民 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道德教育只有不断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才会寻找到新的生长点, 焕发出极强的生命力。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展、高度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使道 德教育在内容、方法和途径上都必须与时俱进,有所创新。

(二)关注知识道德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等新领域 知识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科技的创新,依赖网络信息,同时离不 开道德的规范约束。如果一个人的智商很高,而道德水平很低,则其对社会、对 他人的灾难性危害就越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新时代第一位的挑战不是技术革 命,也不是其他,而是道德问题。因此,人类不仅要掌握经济发展的科学知识,而且要具有保证知识经济发展的知识道德素质,这是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素质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强化以道德感化、道德行为引导和约束为重点的培养方法 道德感化的过程,就是各种感化因素对受教育的影响、熏陶的过程。

教育者可以积极利用这些感化因素,寓理于情,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乐于 接受教育,从而能保持接受系统的开发状态,对教育内容保持亲和的、积极的和 兴奋的情绪,在受到情感感染的同时,比较自然地、潜移默化地接受某种思想概 念和行为规范,提高道德教育效果,达到道德教育目标。

(四)优化大学生道德教育环境 1.加强社会公共环境的熏陶作用 在道德教育中,环境设置教育是一种无意识教育,即不被受教育者察 觉的教育方式。道德教育环境系统在促成健康人格形成过程中具有双重机制:一 方面,变化着的环境引导和诱发人的观念和行为的变革;另一方面,人的观念、 行为的变革反过来又推动了环境的更新。人不仅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且人可 以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环境。

2.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大学校园文化是校园中以大学生为主要载体的文化类型。它反映大学 生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一般分为寝室文化、社团文化、班级文化和人际文化 等。当代大学生参与感极强,以校园文化为突破口,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作 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高校作为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 的发祥地,校园文化会对传统文化带来冲击,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向导作用。学 生置身于这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氛围中,会使自己的思想品德不断升华,特 别是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的校园团队精神,更能成为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 精神力量。

有关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论文篇二 《充分运用道德模范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摘 要:时代前进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 德模范的力量来推动。运用道德模范来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道德模范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具有示范引导、群体效仿、内化自律等作用,通过 做好道德模范的选树培育工作、提高道德模范的宣传水平、坚持关注和爱护道德 模范等途径,能使大学生道德教育收到明显成效。

关键词:道德模范;大学生;道德教育 道德模范是指在一定社会道德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道德品质高尚、 事迹先进感人、富有人格魅力、体现时代主流精神和道德规范,可供大众学习与 效仿的先进典型人物。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关系的一种 行为规范的总和,不过是客观的真实的人们道德关系的反映和摹本,而道德模范 却是这些关系的更集中、更突出、更典型的表现。[1]如果说道德的原则和规范, 作为科学的抽象,更科学、更正确、更全面。那么,道德模范把这种真实的道德 关系就表现得更直接、更亲切、更生动。

一、运用道德模范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人的自身发展需要道德模范 在多元化的信息社会里,人们接受的信息日益多元,市场主体要求利 益主体的多元,多样化的社会存在形式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常常使人面临着价 值选择与行动的困惑。这时,榜样模范对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引导便成为必要。在 人的主体意识加强的多元化时代,人更需要发展自己,彰显自己的主体性,人的 生命更需要有向上的力量的牵引,模范就是这样一种向上的力量。正如拉康的镜 像理论所言,人类在镜子中,在他人身上,看见了另一个自我,人的主体建构过 程正是把自我想象为他人,把他人指认为自我的过程。我们在模范身上看到了一 个“可能自我,它们是可以实现的,代表了个体想要或能够成为的一类人[2]”。榜 样模范激活了人的生命向上的内在冲动,引导人不断冲破自我狭隘生命的有限性 和局限性,激发出生命内在的潜能,从而塑造更丰满的生命。

2.大学生更需要道德模范 我们国家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 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大学生正处于青年 中期,虽然生理上基本成熟,但思想政治上还不太成熟,对消极腐朽思想的鉴别与抵御能力并非很强。可以说他们处在社会化链条的始端,价值观念体系正在整 合阶段,在这个多元化时代开放的价值空间中,其自我控制与自我选择能力受到 了严峻挑战,极易迷失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对大学生时刻不能放松思想道德教育, 要引导大学生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道德模 范是大家推崇的先进典型,集中体现了当代社会思想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主流价值 观念。[3]模范走过的人生之路,特别是成功之路,能增强大学生对自我的信心。

学习模范的过程,也是大学生美好自我的生成过程。模范为他们确立了生活的参 照系,他们也在对模范的学习过程中体悟自身存在的意义并不断超越。因此,运 用道德模范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有利于引导他们学习先进典型,树立远大志向, 自觉抵制消极思想的影响,提高思想道德觉悟。

二、道德模范对大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作用 培育选树先进道德模范,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引导广大学生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青年 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有效形式。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正引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自 觉投身道德实践,道德的力量在推动国家发展、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

1.示范引导作用 道德模范具有道德威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杰出代表, 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具有示范引导作用。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主要是指道德模 范在思想行为上做出的榜样和典范,以供人们效仿和学习。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 察学习或模仿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方式,人的思想观点、社会态度和道德品行, 无一不是通过观察学习他人而获得的。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过程获得,但 是至于获得什么样的行为以及行为的表现如何,则有赖于榜样的作用。榜样是否 具有魅力、是否拥有奖赏、榜样行为的复杂程度、榜样行为的结果和榜样与观察 者的人际关系都将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所以,社会学习理论非常重视榜样的 示范作用,强调榜样示范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4]道德模范产生于道德实践 活动中,其身体力行的行为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真实可供模仿的道德形象,让人们 直接从中得到某些教益和启示,以唤起人们对道德模范高尚道德行为的叹服和崇 敬,促使人们追求更为高尚的道德行为来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

2.群体效仿效应全国道德模范作为我国当今时代的榜样,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 大实践中产生的,行业多样、富有层次,影响深远,平凡中透出伟大,可亲、可 信、可学,从而在全社会兴起了寻找道德楷模、学习道德楷模的热潮,产生了巨 大的群体效仿效应。道德模范高于群众,具有一定的超越性,较之普通群众有更 高的道德境界、更强烈的道德情感、更坚定的道德立场和意志,能够最好地表现 他所处时代的道德。道德模范又是普通群众的一员,源于群众,属于群众。从道 德模范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平凡的名字,平凡的面容,但在其名字和面容的背后, 我们感受到的是不平凡的坚持、不平凡的勇毅。我们宣传的模范是既先进于普通 群众又与广大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能为群众所接受的先进道德模范,他们身 上带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对于广大群众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学生一般 具有较强的模仿性、从众性、进取心与崇拜倾向等,如果加强正面宣传与有效引 导,不断强化与大力倡导,道德模范可成为他们崇拜的偶像,成为自觉学习的榜 样和主动效仿的楷模,可使大学生不断进行自我激励与强化,积极开展道德实践, 提升道德品质。

3.内化自律效应 榜样之为榜样就在于他们的价值追求和行为选择不是迫于外在压力, 而是内在道德规范的自然外化。榜样人格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体性的 要求,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具有内化自律效应。作为规范的人化,榜样人格为人 们人格的提升和优化提供了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人们正是通过对理想人格在特定 境遇下的行为模仿来揣摩理想人格所遵循的规范,由人同此心达到心同此理,这 一过程正是规范的内化。这样,对于规范的遵守不再迫于外在压力的强制,不再 迫于理性的专制,而是情感、意志、理性诸方面统一即人格优化的过程;对于道 德行为的主体来说,在遵守规范的过程中体会着人格优化的愉悦,从而也就会更 加自觉自愿地遵守规 范。[5]道德模范榜样是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高度统一的典范,是知 行合一的道德先锋,对大众道德规范具有感染、激励等一系列作用。它能刺激大 学生寻找其中的共性契合点,通过模仿,使他们在思想上受到深刻教育,在精神 上受到极大鼓舞,在感情上引起强烈共鸣,进而促进大学生将从书本上学到的道 德知识进一步内化,并且从道德模范那里受到激励,从而升华道德认识,逐步提 高思想道德素质。

三、运用道德模范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思路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力量,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 望。要根据他们身心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地开 展学习活动,使先进模范人物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成长道路上的良师,教育 引导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要做好道德模范的选树培育工作,让模范“站”出来 提高大学生先进模范培育工作水平,要把大学生道德模范的选树和培 育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与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 要结合起来,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其一,要增强选树道德模范的意识,当好善于发现道德 模范的“伯乐”。其二,要提高选树道德模范的质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 解有关情况,认真研究大学生先进道德模范成长成才的规律,确保道德模范选树 的严肃性、规范性。其三,要丰富选树道德模范的类型,既要选树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的优秀大学生,也要尊重个性和本色,形成多方面多层次的先进道德模范选 树格局。[6]其四,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大学生发言权,使得选树道德 模范的过程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

2.要提高道德模范的宣传水平,让模范“亮”起来 要让道德模范更好地去凝聚人、引导人,关键是其崇高的理想信念、 人生境界和道德追求能够在人们的心中形成共振、引起崇敬。让道德模范“亮” 起来,就是让他们的事迹广为知晓,深入人心。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 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开设专栏和专题节目,对道德模范进 行系列报道,从多角度、多侧面挖掘他们的感人事迹,挖掘大学生先进道德模范 的精神内涵和时代意义,进一步扩大道德模范的影响力;其次,要创新宣传形式, 根据大学生受众特点,可以尝试运用多种艺术形式,以先进事迹为蓝本,创作剧 本、小说、诗歌、歌曲、舞蹈等作品,生动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增强道德 模范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再次,宣传模范既要强调模范闪光的一面,但又不 能无限拔高,因为模范的魅力在于他的真实性和可学性。正如邓小平所说:“宣 传好的典型时,一定要讲清楚他们是在什么条件下,怎样根据自己的情况搞起来 的,不能把他们说得什么都好,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更不能要求别人不顾自己的 条件生搬硬套。”[7] 3.要坚持关注和爱护道德模范,让道德模范“领”起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最终要转化为实践,落实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行 动上。让道德模范“领”起来,就是要使模范效应传递为社会效应,使道德模范成 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评选道德模范,决不仅仅在于发现和树立几个道德标杆, 而是要把评选过程变为一个动员全社会参与道德建设的过程。通过群众自发推荐 道德模范、关注道德榜样,必然在全社会形成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 当道德模范新热潮。另外,先进模范的成长进步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帮助,特别 是大学生先进模范,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爱护。要在不断选树新模范的同时, 关心老模范的发展,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帮助,为他们创造进一步成长成才 的良好条件。要引导他们珍惜荣誉、正确对待荣誉,鼓励他们戒骄戒躁、永葆先 进,使我们选树的模范,不只是昙花一现,而且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实践的 检验。社会道德的力量来自模范,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最终要体现在全社会的认 同和实践,唯有如此,社会正气才会树立,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才会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