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洗尽铅华、还原历史人物一个真实的历史面目呢?我个人认为,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标准。
第一,必须尊重历史,客观、公正的去评价,体现人物的时代性。因为时代不同,阶级属性不同,所以,我们就得按照这个时代的价值尺度来理解、评述历史人物。实事求是,尊重史实真相,是评价历史人物最基本的原则。如,在评价华盛顿、拿破仑时,除了从表面上把握他们的行为推动了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历史的进步之外,还要看到他们阶级属性的局限性,他们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因此,他们的任何做法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如美国独立战争后不久,就将黑人歧视明确写进了《1787年宪法》这点,就体现出了资产阶级为自己着想、时刻维护自己本阶级利益的局限性。
第二,看主流。俗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所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要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上,注重看他的主流,就是看他对历史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如对秦始皇的评价,我们必须抓住秦始皇“结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具有推动作用”这一巨大的历史贡献,虽然他的暴政统治,引发了农民起义,最终将自己的国家大业葬送在了农民起义手中,使秦朝成了短命王朝,但这并不能抹杀秦始皇“千古一帝”的功名;再如对武则天的评价,我们必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上,客观分析她在唐朝出现繁盛局面———“开元盛世”中的桥梁作用,也就是说,如果武则天时期,没有继续推行唐太宗时期那些发展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那就很难会有后来的“开元盛世”,所以,郭沫若先生给予武则天很高的评价,称赞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至于她任用酷吏、对反对她的大臣们施以酷刑这一点,就成了瑕不掩瑜了。
第三,坚持思想教育原则。合理的评价历史人物,能使我们的学生从历史人物身上吸取到优秀的东西,思想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使我们的三维目标实现于不知不觉中,课堂结构也会更加完善。历史教材中,对学生的思想观和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俯拾即是。如:鉴真、玄奘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品质;邓世昌、佟麟阁为国献身的精神;林则徐、左宗棠维护国家利益的浩然正气;周恩来、邓小平外交中不卑不亢、维护祖国尊严的潇洒风度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很好的素材。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不一。不管怎样,我们要坚持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注意引导学生深入“庐山”,抽丝剥茧,去伪存真,还原“庐山真面目”,达到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