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视频案例;心理健康教育;价值与实现
医学院之教学离不开病例,军事学院之教学离不开战例,法学院之教学离不开法学案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也离不开心理案例。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心理案例,让学生通过对典型事件的有效体验和分析,来厘清各种心理关系,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一般课堂中呈现的是对信息作了有选择性加工的文本案例,其真实性往往受到怀疑,而且,文本案例都是从教师的角度进行理性陈述,不利于学生对案例进行多角度的再加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很多教师开始尝试用视频的形式去真实生动地呈现案例,因此,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视频案例的选择及其应用显得十分必要。
一、视频案例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价值
1.为学生提供真实生动的学习情景
教师呈现文本案例时形式单一,要么通过自己的讲述(声音),要么通过文字(案例文本)这两种形式进行。而视频案例提供的材料却非常丰富,包含声音、图像、动画、色彩等多种形式,具有空间的、动态的、情景化的、可视化的特点,给人以生动、真实、立体的感觉。此外,视频案例本身的真实性和丰富性对心理健康教育也很重要。学生真实的心理问题通常是模糊、复杂、情绪化的,这些非言语信息很难用文字表现,视频案例则可以捕获真实情境下的大量细节,可以更好地揭示心理问题的模糊性、复杂性和情绪性,同时也弥补了文本案例可被节选和选择性加工的不足,增加了案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2.有利于学生获得内隐的知识
视频案例有利于学生获得内隐知识。所谓内隐知识是个人主观的经验与策略,具有很强的情境特殊性,这种知识往往隐含于实际生活中,无法剥离出来,也很难通过文字、程序或图形进行传授,主要是通过接触真实情境下的实际案例获得。视频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真实案例,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表征,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根据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概念框架去反复观察、反思和分析同一个案例,挖掘其中的内隐知识,建构自己对心理知识的理解,形成实践经验。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视频案例的内容都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心理有关的典型事例,有些还可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虽然经过编辑,但都源于生活,贴近实际,学生对这些案例自然希望得到较为权威的解释与信任的心理分析,好奇心与内驱力必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视频案例本身是集声音、形象、动画、颜色和文字等于一身的结合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交叉运用,这比起传统借助听觉和感悟的文本案例获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4.培养学生分析与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
实施视频案例教学,除教师要认真选取案例材料外,学生作为案例讨论的主体,必须充分作好课前准备,以便在获取案例信息之后能较为准确地对案例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教师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可以适时中断,让引导性的讨论和分析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而且视频案例可以重复播放,有利于学生直接参与案例的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了条件。
5.为学生提供向专家学习的机会
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并不是每个学生在学习时都可以随时向专家请教,特别是高层次的专家。并且专家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默会的、动态的,如果离开自己的实践背景而去模仿专家的行为,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在视频案例中专家介入心理问题的处理方式有三种:作为心理专家给予当事人直接的诊断与帮助,为观看案例的学生提供观察和分析的参照;作为观察者对案例进行点评,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视角;在案例中作为讨论者与学生进行实时或异时交流,拉近专家与学习者之间的距离。这就向学生提供了难得的向专家学习的机会,是学生习得专业性很强的心理知识与经验的有效手段。
二、心理视频案例的选择
为了有效实现视频案例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价值,教师必须对之慎重选择。
1.视频案例的选择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所选取的视频案例既要满足播放的软硬件支持、清晰度等要求,又要达到心理案例的常规标准:
(1)典型性
所选择的视频案例应具有突出的代表性,能反映心理事件与所适用的心理原理的对应关系。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是要教给学生身心发展的常识、自我调节的技巧和方法。通过视频案例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又要帮助学生将在案例学习中学会的技能广泛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这个案例学会在类似情境中如何应对冲突、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真实性
真实的案例才能令人信服,引起学生的共鸣。案例的人物背景、性格特点、事件的前因后果,都要完整如实地介绍,不能凭空想象。但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特殊的领域,涉及到个体的隐私,因此在选择和制作视频案例时,教师应在保持真实性的前提下稍作改造,用面具遮挡或给当事人脸部打上马赛克,并对当事人的姓名、年龄等内容进行处理,以便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隐私。
(3)问题性
案例都带有一定程度的矛盾和冲突,包含需要解决的问题。心理视频案例必须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常见问题有关,以便学生从中获得启迪,培养其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时效性
这里的时效性也可称为时代性,指选择的视频案例能够反映时代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在选择视频案例时,要考虑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选择他们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如交友心理、情感心理等。
2.心理视频案例的选择
(1)利用已有的视频材料
教师可以从公开发行的电影电视网络节目中挑选合适的案例材料,这些视频几乎都是基于真实的案例制成的,具有现实性、客观性。例如,上海电视台的《心灵花园》《幸福魔方》,山东卫视的《打开你的心结》等节目素材,其中央电视台的《心理访谈》是一档现场个案访谈栏目,讨论了许多关于亲子关系、青春期困惑、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有当事人的自我陈述,有讨论,有专家的分析和点评,是非常合适的视频案例材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选择性地使用。
(2)用情景剧的方式自制案例
心理辅导的文本案例较多,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资源优势,组织学生编写脚本,以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心理小品或小话剧为主,通过情境重现和角色模拟将这一案例中的心理问题或者冲突场景呈现出来。情景剧式的案例隐去了当事人的真实姓名,能很好地保护当事人的隐私,还能够表现人际交往和冲突中的种种细节,加上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电脑等设备在生活中日渐普及,视频制作、编辑软件越来越“傻瓜”,教师和学生们的多媒体制作技能也越来越高,这些软硬条件的具备为师生自导、自演、自拍、自制心理视频案例提供了方便。
三、视频案例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实现
1.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视频案例的组织实施
视频案例的运用分三个阶段进行:课前准备,课堂操作,课后延伸。
(1)课前准备
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根据上述原则选好视频案例。每个学生也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第一,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作全面而重点的预习;第二,针对预习内容思考学习的知识点是什么,这些心理知识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哪些问题,本人如果在现实中遇到这些现实问题,应如何运用这些心理知识加以分析和解决。
(2)课堂操作
视频案例可以用于导入或讲授新课,甚至是课后拓展延伸,无论是哪种教学设计的运用,教师都要就本视频案例的内容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进行师生互动。互动的内容主要是:第一,对案例有何看法;第二,视频中的主持人或嘉宾或当事人是如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第三,从视频播放中能学到的最有用的东西是什么?互动的形式可多种多样,从实践来看,笔者主要采用如下形式:第一,“沙龙型”,围绕视频案例的主题展开讨论,对视频案例进行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弄清其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最后总结应如何运用所学分析和解决案例难题的规律性知识;第二,“记者招待会”型,由学生当“记者”向教师发问,再由教师解答,通过一问一答使学生了解视频案例的精神实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法庭辩论”型,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由教师或者一部分学生当“专家”,通过双方辩论,把双方所持的观点暴露无遗,教师作好记录,最后由教师作总结性评判,并指出各自的优缺点,使学生提高思维能力。第四,“演讲”型,由学生登台演讲,阐述自己所持的观点及其理由,其他同学加以评判,通过比较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从中提高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应用几分钟时间作画龙点睛式的总结。总之,教师的总结与评述主要是看学生讨论的思路是否合理,分析方法是否科学,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正确。
(3)课后延伸
有些学生对播放过的视频案例饶有兴趣或仍不甚明了,这就有必要进行深入交流。交流的形式可多种多样,比如电子邮件、电话,或者约定地点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既可以师生交流,也可以是学生间的交流,只要学生有兴趣交流下去,教师就要不厌其烦、创造条件,直至其弄明白并有收获为止。面向全班学生,也可以通过作业、写小论文等形式,对案例讨论的意见进行系统归纳与总结。
2.应用视频案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安排学生课前预习
由于播放视频占用了一定时间,播放结束后还要进行讨论,如果还是按传统的方式授课,课时就会显得紧,因此,只有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环节,才能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2)保持教学与视频的互动
视频仅仅是一种教学工具,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应该始终保持主导地位,通过视频适当地去引导和启发学生,从而达到互动的教学效果。如果不加选择地过度使用,将课堂变成视频播放的展台,就无法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导致教学质量降低。另外,运用视频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惟一途径和手段,教学中不能为了视频而使用视频,不能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交流,应该从中设计师生课堂交流的环节,使案例成为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的强梁。
(3)视频案例的应用是分析不是模仿
视频案例不是模仿的范例,而是研究的范例,许多学习者对案例中心理专家的操作技术非常感兴趣,如自我宣泄法、心理戏剧法等的具体操作与应用步骤等,但案例中专家给出的任何一种心理诊断结论与治疗方法都是建立在一定心理理论基础上的分析。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研讨,分析为什么要在不同的情境中采用不同的策略,而不是简单地模仿专家的心理操作技术,从而将知识内化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总之,视频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再现了真实的情境,通过学生的观察、体验、讨论、反思,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但是视频案例对教学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受到限制。随着社会不断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员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视频的制作与教学研究工作中,推动视频案例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