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技术与控制的研究] 大跨度钢结构

  实践证明,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积极发展已离不开先进技术的鼎力支持,技术是建筑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就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而言,该技术具有颇多的典型性特征,例如精确度教高、工作量大以及难度系数较高。与此同时,该技术中实则还含有预加的成分在。施工单位在落实该技术的前期,必须及时了解该技术的非凡之处,并且还需要对这一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管理与控制。

  1 概述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技术的显著特征首先,在采用该技术的时候应做到高精准度,并且要及时完成较多的焊接施工内容。事实上,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技术的技术含量比较大,可想而知其难度系数会较高。通常情况下,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技术主要用于重点大型工程之中,因此必须确保较高的施工质量,其中所有的构件精度需经过严格把控,从而实现高标准的施工工程。在实施焊接工作的时候,要能够确保达到一级焊接的效果。

  其次,要对预应力技术得以高效融合,也就是说采用的是预加的方式。当钢结构的荷载量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便可确保材料强度有所提升。事实上,该举措主要是通过应力作用将钢结构的内部进行适当的分布,继而将结构刚度逐渐扩大。借助预加力则可确保构件的好荷载更加合理、平衡。当其截面积减小的时候,则会促使用钢量得以降低。

  2 具体的施工方法及其技术类型

  2.1 概述整体吊装法以及整体提升法

  就前者而言,主要是将不同的结构进行组装,从而使其达到整体结构的目标。随即,可借助起重机得以转移至相应的位置并及时安装。具体的施工方式为场外总拼以及地与柱错位总拼的形式。也就是说,先将拔杆吊装结构放置在适当的位置,继而借助起重机及时调整结构。如此一来,便可实现地与柱错位总拼的目标。由于此方法会限制施工进度,所以可借助塔吊等实施场外总拼,从而达到平行作业的目标。就后者而言,是将拼装胎架放于地面投影的位置中,随即可进行单元拼装。与此同时,还需要将液压提升器放置在支撑架位置或者是主体结构柱的地方。由此可知,两者之间的连接目标即可完成。在此基础上,只需随时调整液压系统即可。

  2.2 概述滑移施工法与高空原位单元安装法

  就前者而言,基于标准化的钢结构即可积极落实。无论是采用圆形结构还是方形结构均需确保主桁结构具有一致性,而且支撑轴线需确保整齐性。该方法的显著特点在于,能够将小区域中的施工项目得以组装。就后者而言,其可靠性更高且便于操作。可想而知,整个施工的效率便会随之提升。若是用钢量不多的工程项目,无论是网架结构还是管桁架结构均可采用这一技术方式。

  2.3 有效控制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技术的途径首先,关于桁架钢构件制作事宜。科学规划钢构件的大小规模以及胎架事宜,与此同时还需要将其拼接过程中的基准线进一步明确。除以上内容外,相关部门需及时管控其定位方式。

  若是已经完成了相应的焊接工作,就可进一步实施钢构件拼装检查事项。构件结构的大小应与其支点的三维空间相互吻合。

  其次,关于钢结构焊接事宜。由于焊接事宜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着极大的影响,故而在具体的监管过程中需严格把控。

  需要注意的重点不仅在于焊材等材料类型,还需要严格审核焊接的具体位置及其实效性等。及时的预热措施可有效避免焊接裂纹现象与焊接应力过强等问题,与此同时还需要进行加热举措,确保焊缝效果理想化。

  最后,就有效控制钢结构的安装质量水平,确保其质量效果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在开展施工项目之前,必须要将施工中使用的构件质量进行管控,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同时,需要对设计文件进行严格的审核,尤其是对细致、关键性的因素进行检查。关于偏差明显且严重的设计文件需及时要求其进一步更改。除此之外,该应该对钢结构吊装中的相应问题进行审核,例如构件定位轴线是否合理、精确,并且标高位置是否科学。焊前检查工作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即检查焊接接头的具体位置是否具有对应性。

  3 结语

  经过对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全方位研究可知,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各种高效施工方式进行明确区分,继而采用与之相适应且具有高效性的措施即可。若要确保施工技术的高效性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须对其相应的举措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确保施工质量得以提升。若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忽视了质量检验以及安全因素,则极易导致安全事故随时发生。

  参考文献:

  [1] 郭正兴,罗斌.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大跨空间钢结构的预应力施工控制技术[J].施工技术,2017,40(12):96-100.

  [2] 郭正兴,罗斌,GuoZhengxing,等.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施工方法和张拉装备[J].施工技术,2016,40(11):102-110.

  [3] 郭正兴,罗斌.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技术发展与应用综述[J].施工技术,2016,40(9):

  101-108.

  作者简介:张彦龙(1984.10- ),男,本科,山西忻州人,山西宏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土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