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流域水利发展管理论文] 管理论文

世纪流域水利发展管理论文

世纪流域水利发展管理论文 21世纪的水利发展首先要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水利的可持续 发展是以一定区域为基础的系统平衡发展。我们强调流域的系统综合概念,但实 际上从管理模式来看,流域的概念在可持续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及其深刻的 内涵还没有被人们广泛理解。对于给定流域,给出一定的条件后(包括人类活动、 自然条件等),流域内的各种因素就在这些基本条件下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特征。

其中,天文气象特征相对较稳定,一般是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准周期性波动。而地 表及地理特征的变化也十分缓慢,就流域整体而言,不会发生急骤的变化。然而, 人类介入的影响是最明显的。首先人类活动改变的就是水与土的平衡,进而导致 流域内生态变化。从流域动态平衡的角度考虑,流域内每一种水的利用方式都会 形成与其相应的一种生态准平衡系统。因此我们要注意的是,什么样的综合利用 方式,什么样的水利开发有利于流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而我们水利 工作者的任务就是为流域量身定做一套水利系统,使流域的水资源及其生态系统 能够可持续地利用。

分析一些发达国家所走过的水利发展道路,我们不难发现,人类活动通过 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对大自然的索取,由于索取过度,大自然反过来对人类 生存发展形成了反制约,迫使人类活动按照大自然基本规律回报自然。现阶段, 我国的水利发展仍然属于向大自然的索取阶段。很多现象证明这种索取在某种程 度上已达到了社会、经济平衡发展的极限,有些方面甚至开始向反的方向发展。

环境的污染、生态条件的恶化、频繁的洪水或干旱灾害等都预示了这种平衡破坏 的情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程设计要考虑宏观综合关系。这种关系体现的往 往是一种无形的效益。以大坝为例,以往人们多考虑它的防洪、灌溉、发电等综 合效益,这些都是能够看得见、可以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的东西,而这个工程对上 下游的影响(如对河道演变,生态平衡影响),对左右岸的影响(如水位抬高、 两岸地下水位上升),对非经济指标能衡量的行业影响都是应该考虑的。

判断水利发展的合理性、综合效益的可靠性等是我们进行战略决策的重要 依据。以往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水利工程的布设等是否适合所在区的基本特点, 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往往通过完成工程量的多少来衡量,我们经常说这几 年建了多少坝、修了多少堤、打了多少井、灌溉面积又增加了多少亩,对于一个 区域这些数量指标是否能够保障全区域内系统水环境水生态安全,是否满足一个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则不得而知。新的水利发展形势下需要研究更加客观、合理的 水利发展判别指标。综合起来考虑一个区域的水战略问题实质上就是要处理好区域内社会、经 济、环境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1.水质与水量的关系 水质与水量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破坏了水质就等于减少了有效使用的 水量;
没有充足的水量,保证良好水质就缺乏基础条件。反过来,如果有足够的 水量则为水质的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人类生存的 基本用水还是工农业生产用水、生态用水,水量水质是并重的。然而,在一定的 环境条件下,自然界的总水量基本上是恒定的,提高人类有效用水量的重要手段 就是大力改善水环境和供水水质条件。水质的保护将可能是我国水利发展战略的 重要目标。

2.防洪与减灾的关系 防洪安全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绝对安全的环境是不存在的。要根据国家经 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来制定合理的洪水安全标准。但另一方面,就是考虑在发生超 标准洪水时的安全问题,这就是减灾。要正确处理防洪与减灾的关系,要双重兼 顾,做好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平衡。

3.洪水与干旱的关系 时间上,汛期来水偏多,产生洪水灾害,非汛期来水偏少,不能满足用水 需求;
空间上,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水多,西部水少。而这种不平衡还时 常产生变异。实际上在我国汛期发生干旱、非汛期产生洪水,南方发生干旱、北 方发生洪水的灾害情况并不少见。对于发展经济来说,洪水与干旱两者都是灾害。

战略决策中要妥善处理好洪水与干旱矛盾的综合措施,关键在于将时间空间的不 平衡调整为相对平衡。

4.局部工程与流域的关系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流域系统内,组成系统的各个因子是相互联系、相互 影响的,上下游之间、左右岸之间的宏观影响长期存在,一个工程在一个流域的 作用往往影响到相当大的范围甚至整个流域,工程的规划与建设要特别注意这种 宏观影响。5.工程与管理的关系 人类改造自然,现阶段最重要还是通过工程措施,然而工程作用的发挥是 通过管理来实现的。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工程措施有不同的侧重点,如何从系统的 角度合理调度、发挥工程的综合作用,在这里要避免工程的重复或者工程运用功 能的冲突,甚至对流域综合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6.人类活动与自然规律的关系 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结果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以流域内兴修水利工程为例, 流域内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水资源利用方式将改变流域内水土平衡及水循环特征, 形成了新的水资源分布特征,这时,人类调控的程度就需要遵循自然资源与社会 发展的基本需求。大量兴建水库、堤防将流域内一部分水资源更多地拦蓄在河道 之内或排洪入海,而使另一部分区域相对干旱或少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湿地 流失、湖泊萎缩、植被干枯等生态恶性变化。因此,水利建设不能盲目满足社会 需求,相反要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出发,考虑自然基本规律,综合减灾、环 境、域内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利发展进程图 7.河道与流域的关系 河道是流域内水体的传输通道,与流域是线与面的关系。大部分水利发展 活动离不开河道,河道不畅则通道不畅,但河道不是孤立的,河道的治理作用相 当一部分都反映在流域上来,我们在实施治理河道工程时要充分考虑这种全局性 影响。

8.水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关系 一个区域的水资源量决定了其他行业的开发度,这就是水资源承载力的问 题。因此进行区域的水战略布局要了解国家在本区域的国民经济发展布局,根据 水资源的可能最大承载力考虑水资源配置。超出水资源承载力极限的,要提出建 议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进行修正,或者通过必要途径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9.水利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水利发展全局性目标中,关键是要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分析水利开发对环境生态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实际上,不同区域水利开发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是有区别的。

10.近期与长远的关系 今天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的利益为代价,水利发展要考虑长远目标,处 理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工程的规划与流域水功能的安排不能前后矛盾,要体现 一种自然和谐的关系。

水利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人类与自然之间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如图所 示。我国目前水利发展模式仍然处于征服自然、向大自然索取的单向模式。新世 纪,正是我们转变观念,逐渐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转变时机。要通过全局性问题 的研究,形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发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