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博士教育论文 传播学博士论文

新闻传播学博士教育论文

新闻传播学博士教育论文 【摘要】中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自1984年1月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两家 高校获得新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至今,总体可分为萌芽、成熟、拓展三个发展阶 段。现阶段中国具有18个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具有新闻传播学一级 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有15家,具有新闻学或传播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 权的单位有3家,主要集中在国内较早开展新闻教育的、师资水平一流的综合性高 校;
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教授或副教授已从3位发展到268位,博导的年龄、性 别、专业方向结构趋于合理。近年来,大陆博士生教育开始走向国际化、注重内 涵发展、学科特色,以及应用实践。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
博士生教育;
新闻传播科学建设;
博士学位;
新闻传 播学发展史 一、新闻传播学博士教育发展历史概述 中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期望培养具有厚实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熟悉新闻传播的历史和现状,掌握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在某一专业领域或研究方 向有深入研究,具备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的高层次人才。与新闻传播学相关 的学科有社会学、心理学、文学、法学、政治学和管理学等。我国新闻传播博士 研究生教育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84-1999年为新闻传播学博 士生教育的萌芽阶段。在新闻学正式设立博士点之前,国内已有6所高校开设新 闻系,8个高校开设新闻专业,1个广播学院,以及1个研究生新闻系。全国新闻 专业应届毕业大学生达519名,研究生78名,专职教员274人(含副教授、教授25 人),在校学生已达1561名。1984年1月3日,国务院批准《第二批博士和硕士学 位授予单位名单》,中国人民大学与复旦大学首次获得了新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并于次年开始招生,这标志着中国大陆终于能培养最高级别的新闻人才。1997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调整,“新闻学”由过去的二级学科调升为一级学科“新 闻传播学”,下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次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通过“第七批名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传媒大学获得新闻学博士学 位授予权,中国人民大学与复旦大学获得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武汉 大学成立了大众传播与知识信息管理学院,获新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20 世纪末最后一个获得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在萌芽阶段,共有5所 高校拥有新闻传播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拥有一 级学科新闻传播学的博士学位授予权;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以及武汉大学拥有新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此时中国新闻传播博士教育面临的最 主要的问题是生源不足。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攻读博士学位要牺牲一定的经济 利益,这导致了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源不足,缺少挑选余地,使博士生的质量受到 影响(方汉奇,2000)。2000年-2009年为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的成熟阶段。

2000年12月28日,《第八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名单》获准通过。中国传媒 大学获得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第3所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 授予权的高校。同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有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 的高校可以自主设立二级学科专业点,这为新闻传播学博士教育开辟新的空间, 如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传媒经济学、复旦大学开设广播电视学等。2003年,在“第 九批名单”中华中科技大学获得二级学科新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武汉大学和清 华大学获得二级学科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武汉大学升为第4所拥有一级学 科.3News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前沿论衡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2006年,“第十批名单”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四 川大学和南京政治学院获得二级学科新闻学的博士学位授予权;
北京大学、上海 大学、浙江大学和厦门大学获得二级学科传播学的博士学位授予权;
而清华大学 和华中科技大学取得了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的博士学位授予权。跃进阶段的新闻 传播学博士教育的发展满足了许多高等院校和相关单位对高层次人才的急迫需 求,是新闻传播教育时代的一次转折(陈培爱,2006)。共有10所高校在21世纪 加入到新闻传播学博士生培养的队伍之中。成熟阶段呈现出如下特点:首先,新 闻传播学博士教育发展是表现为层次性的逐步推进。比起萌芽阶段十余年的沉寂, 在成熟阶段大陆新闻传播博士教育的发展,随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全国各高校 博士、硕士点的宏观布局调整,每3年进行一次扩张,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其 次,快速发展的同时保证质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求,拟立项建设为博士 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高校,一般应已是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或该一级学科下 所有二级学科均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拟立项建设为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的, 一般应为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因此各个高校都是从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二级 学科点的建设开始,稳步推进,在保证教学质量与师资条件完善的前提下,再根 据社会对新闻传播博士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扩张学科。最后,发展注重整体性, 布局由点到面。萌芽时期拥有新闻传播博士学位授予资格的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 上海等大城市,而在成熟阶段,在发展北京、上海和武汉等大城市的基础上,又 增加了南京、广州、成都、杭州和厦门等城市,新闻传播博士教育在全国范围内 展开。2010年至今则为大陆新闻传播博士教育的拓展阶段。2010年,北京大学、 上海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河北大学、华东师范大 学和山东大学,共9所高校获得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并陆续开始招生。其中河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及山东大学是首次直接获得一级学科新 闻传播学的博士学位授予权。算上授予新闻学博士学位的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南京政治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目前大陆共有18个新闻学或传播学博士学位的授 予点。在2010年的井喷式扩张之后,新闻传播博士教育的发展趋于缓和,拓展阶 段有如下特点:首先,全国新闻传播教育博士点的分布趋于完善,原先具有优势 的省份或地区得到巩固与加强,河北、山东、重庆和安徽等省份也逐渐加入到新 闻传播博士人才培养的行列中。新闻传播博士人才培养的版图已基本奠定,即以 北京、上海为核心的东部地区向西部输送人才的格局。其次,有些高校通过将新 闻学或传播学挂靠在其他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下的方式,设置交叉学科 的博士点,对原有的人才教育模式进行革新,培养跨学科、综合性的新闻传播人 才。新闻学和传播学本来就是综合性非常强的科学,因此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培养 博士级别的人才,是拓展阶段的必然趋势。最后,快速扩张式的新闻传播学博士 教育发展模式受到学界的反思与讨论。尽管现阶段新闻传播学博士培养的精英取 向暂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但是存在着规模扩张的压力和师生比例失调的隐患 (罗以澄,2008;
吴锋、张先龙,2011);
以一级学科点和博士点的数量,来衡 量学科建设水平,并作为学科乃至大学实力象征的粗放经营模式受到了质疑(吴 廷俊,2009;
胡春阳,2010;
黄旦,2014)。

二、新闻传播学博士教育发展现状与师资 纵观整个大陆新闻传播学博士教育的发展历程,新闻传播学博士教育充分 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历史背景,体现了在不同阶段下社会各界对新闻传播学高级人 才需求与期望,也符合一般学科从兴起、繁荣到转型的发展规律。从总体上来看, 大陆新闻传播学博士教育质量较高,注重建设,各个培养单位特色突出,涌现出 一批国家级的学科建设示范点,在新闻传播教育中起到突出的引领作用(赵玉明、 庞亮,2008),如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的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和中国传媒大 学的二级学科新闻学皆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名单。目前中国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授 予点,主要是在国内较早开展新闻教育的、师资水平一流的综合性高校。除了山 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外(其新闻学专业始于20世纪60年代外,并于1995 年重新恢复),剩余的16家培养单位均于1985年前――新闻学被列为博士学位二 级学科前――开展了有建制的新闻教学活动。其中于2010年直接获得新闻传播学 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河北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同样也具有从事新闻教育悠久 的历史。河北大学于1982年就开设过新闻专业,有教职工10人,在校 本.3News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前沿论衡科生30人,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大 夏大学(1929年)和光华大学(1925年)――更是在创校伊始就开设新闻学和广告学的课程,是当时国内最早的一批开展新闻教育的高校之一。从各个高校的综 合实力来看,在16所招收新闻传播学博士的高校中,有11所属于“985”兼“211”高 校,5所属于“211”高校,而且有14所高校长期占据国内百强高校排名的前50名, 剩余的2所高校的排名也在100名左右。尽管各个院校类型侧重有所不同,如清华 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侧重于理工科,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侧重于师范类, 但绝大多数高校都属于综合性院校(中国传媒大学属于艺术类院校),因此可以 说承担大陆新闻传播学博士教育的主体单位是老牌综合性一流大学,为新闻传播 学博士生的培养提供了天然的人文底蕴和跨学科培养的可能性(吴锋、张先龙, 2011)。在17个具有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的命名上,有14个单位以 “新闻/传播学院”命名(包含新闻学院、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 播学系、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部、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等),这是在传播 学在大陆被纳入学术视野和学科建制后,各个新闻传播学教育单位的主流命名方 式。其中有2个单位仍然以“新闻学院”命名,分别是大陆最早开展新闻学硕士与 博士教育的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尽管“新闻学院”的内涵在发生变化,科系 专业在不断丰富,但是保留“新闻学院”作为学院的招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老 牌新闻院校的历史延承。余下的4个新闻传播学博士教育单位系交叉型院系:山 东大学和四川大学向来以文学见长,将文学与新闻传播学交叉,故以“文学与新 闻/传播学院”命名;
上海大学将艺术学与新闻传播学交叉,成立“影视艺术技术 学院”,于2015年改名为“电影学院”;
浙江大学将文化学与新闻传播学交叉,故 以“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命名。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点挂靠一级学科公共管 理学下,设置了大众传播与媒介管理二级学科。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于 2002年9月成立,在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下设立新媒体传播与管理交叉学科的博士 点,以及文化产业与媒体管理二级博士点。另外,其他挂靠的新闻传播学博士点 还有,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设有新媒体艺术与理论博士研究方向;
安徽大 学新闻传播学院,于2012年起挂靠在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下,招收媒介文化方 向博士研究生;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招收政治传播学、公共传播管理博士研 究生;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于2013年起依托法学院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自主设 置新闻法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文学院共建“文化 传播”博士点(与文学院分别设点招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 院设有传媒管理博士点。我国新闻传播学的博导队伍依照新闻教育发展历程大致 能分为三个梯队。来自第一梯队的博导为当年同时拥有政治资本、业务资本和教 育资本的“老新闻”,如甘惜分、王中。来自第二梯队的博导,一部分是文革前的 教师,碰到好气候,迅速成长为骨干:如方汉奇、蓝鸿文和丁淦林等;
另一部分 是大陆新闻教育机构自己培养的博士、硕士中的后起之秀,如童兵、李良荣和刘建明等。来自第三梯队的博导具有高学历和新知识,视野更加开阔,知识结构更 加合理,将带动新闻传播学研究走向高层次和规范化,包含自己培养的博士、硕 士,以及从海外学成归国的洋博士(向芬,2009;
吴廷俊,2009)。笔者对目前 大陆17个具有新闻学或传播学博士点的高校或研究机构(不包含南京政治学院, 以及挂靠在其他一级学科下的新闻传播博士点)的268位博士生导师进行了初步 的统计分析(所有资料来自于各新闻传播学博士授予点官方网站的师资简介,截 至2016年6月),除个别博士生导师为副教授外,其余博导均为教师。60和70年 代的博导是大陆目前新闻传播学博士教育的主力军,占72%。处于退休边缘的50 年代的博导占总人数的21%,20、80年代的博导极少,仅为个别现象。从性别比 例来看,在40年代的博导中,女性博导占6%;
在50年代的博导中,女性博导占 16%;
在60年代的博导中,女性博导占28%;
在70年代的博导中,女性博导占37%, 呈上升趋势。总体而言,大陆新闻传播学博导年龄构成较为合理、比例协调,女 性博导的比列逐步增高,有利于新闻传播学博士教育的长期发展。从博导从事的 主要研究专业来看,新闻学和传播学是其主要研究方向,增长较快,而从事广播 电视学和广告学的人数则增长较为平缓。在总量上来看,主要从事新闻学研究的 博导在占绝对优势,传播学次之,但是以1960年代为转折点,主要从事新闻学或 传.3News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前沿论衡播学研究的博导数量发生转变,出生于 1970年代的博导更多从事于传播学的研究,较少从事新闻学研究,其人数急剧减 少。(详见图一)从各个高校或研究机构博导的年龄构成来看,每个新闻传播博 士授予点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除了个别高校年龄结构偏老以外,总体上年龄结 构合理。

三、中国新闻传播学博士教育前景展望 (一)开拓全球视野,博士生人才培养走向世界新世纪以来,全球化的浪 潮席卷世界,与国际接轨成为发展大陆新闻传播学教育中的应有之义。人民大学、 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著名新闻院系都已意识到国际化的重要性,并开 展了一系列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项目(庞亮、赵玉明,2008;
吴锋、张先龙,2011;

罗良清,2015)。但是在新闻传播学高等人才博士生的培养上,由于种种原因, 导致国际化程度略低,如针对硕士研究生的国际交流项目层出不穷,但面向博士 研究生的国际交流项目屈指可数;
在博士专业外语的课程安排上也往往流于形式, 很难起到帮助博士生与国际接轨的作用。因此,中国新闻传播学博士培养机构, 现阶段需要加强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合理吸收、借鉴世界顶级新闻传播学院的人 才培养模式。如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新闻学博士生采取“联合培养”的方式, 由新闻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和文理研究学院一起开设博士项目的课程(蔡雯、周欣枫,2005)。开发国际性课程与项目,建设国际化的校友智库,探索适合本 校的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模式(罗良清,2015)。大陆新闻传播学博士教育培养 单位都是国内一流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也一直重视学科建设的国际化,因此需要 进一步推动资源共享的结构改革,将目前已有的国际资源向博士研究生开放,使 得博士研究生能真正受惠于国内一流的国际学术资源,拓宽全球视野,走向世界。

(二)注重内涵发展,建立学科特色与品牌效应近五年来,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 热点落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特色项目和教学实践上(蔡雯、 邝西曦,2016)。这体现了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愈来愈注重由外延扩张到内涵发 展的转变。在中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发展规模足够大的前提下,厘清新闻学 与传播学的关系,博士教育应该侧重专业性还是开阔学术视野,侧重学养造诣还 是关注学科前沿等学科建设问题(罗以澄,2008)依旧需要深刻的探讨与反思。

而学科特色是学科建设的重点和核心,一旦具有了特色,一个新闻院系就有了自 己的基本立足点,有了传承,构成其特有的文化和传统(黄旦,2014)。因此实 行差异化竞争与合作,实现博士生教育的多元化,各院校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授 权点应彰显自己的特色,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侧重培养博士生(罗以澄, 2008)。(三)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实践应用与理论研究两手抓目前中国新闻传 播学教育的思路,是遵循教育层次与理论要求的程度成正比的逻辑,即教育阶段 越高,对理论的强调程度越高,但是以研究生报考允许跨专业、跨学科的实际情 况来看,目前的思路,对那些非新闻传播学科背景的研究生来说,会带来因缺乏 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和核心专业技巧的积累而难以真正理解深层理论的问题(张 咏华,2008)。尽管在博士教育阶段需要侧重理论,但新闻传播学 毕.3News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前沿论衡竟是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专业。新闻 传播学博士研究生的实践技能经常在培养理念中被忽视,新闻传播学是实践性很 强的学科,很多研究问题从新闻实践中来。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毕业后,直接进入 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有难以与实践接轨的问题(王芳,2009)。此外,培养 具有专业技能的专业性博士生,进而服务传媒产业,也有广阔的市场。因此大陆 新闻传播学博士教育开展学制为2年的专业性博士教育十分必要(吴锋、张先龙, 2011)。在新闻传播学博士人才培养上,进一步区分学术博士学位和专业博士学 位,既能在不同层次上满足市场对专业技能强的新闻传播学博士的需求,又能避 免新闻传播学博士培养精英取向的“恶性膨胀”。

作者:王易可 单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