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力量和有力保障,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工作迫切而必要。本研究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探究,发现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中存在着职业耗竭普 遍、专职教师自我成长缺乏、兼职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的不足之处,并从全员育人、 资源共享、专业培训三个方面提出培养对策,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 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培养对策 1引言 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近年来因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 校园悲剧屡屡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而持久的关注。大 学生处在由“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转折点,其自身的易感性和内外压力的冲 击,极易造成心理状态的波动。社会的变化、外界的诱惑使得心理尚未完全成熟 的大学生思想摇摆不定;
高校扩招后带来的激烈竞争、就业压力,令未曾经历过 风雨的大学生情绪起伏。大学生们渴望长大又缺乏独立的判断与处事能力,期待 友谊与爱情又无法承受随之而来的挫折与失败。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 解决,不仅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会造成自杀等校园危机事件。因此,社 会各界对于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投 注了较多的关注与期待。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 后期。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陈出新、硕果累累,特别是2001年、2003 年教育部门相继出台文件[1,2]主张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来,我国的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远远达不 到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全员化的程度,无法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宏伟目 标。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是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光荣任务的践行者和主力军,是 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障,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条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是指在高校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力量, 既包括专兼职心理咨询员,也包括在其他岗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如辅导 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等[3]。2001年,教育部强调了建设好这支队伍对于加强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2003年,教育部又出台文件再一次强调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问题,主张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 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2]。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素质、优化 队伍建设水平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有力保障。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现状与不足 2.1现状 在队伍规模方面,与日益扩大的招生规模相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人员编制紧缺,师生比严重不足。据报道,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大约不足10% 的高校能达到1:5000的师生比,有的高校低达1:30000[4]。在队伍结构方面,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专兼结合的队伍格局。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量较少, 兼职教师和其他参与人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兼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主 要包括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骨干等。在培训成长方面,专兼职人员 的专业化培训制度还未完全建立,专职教师的培训不够系统,兼职人员的培训机 会更加稀缺。基于此现状,在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在培养提高 专职教师队伍的同时,加强兼职教师及其他参与人员的队伍建设,是促进我国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

2.2不足 近年来,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正蓬勃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 在人员数量上日益增长,在人员专业素养与技能上也进一步提高。尽管当前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仍然无法有效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的现实需要。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2.2.1职业耗竭状况普遍存在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个性鲜明的大学生个体,面对的问题是大学生 在学习生活中错综复杂、渊源深厚的心理问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 包括心理咨询、课程讲授、普及宣传、危机干预等。这对于教育者的育人理念、 工作技能和个人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然而,一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 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就匆忙上岗,接受专业培训和督导又不够系统,在从事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一段时间后,感到工作压力大,产生了无助感、茫然感,甚至形成 很多负性的自我概念。这种现象,在职业心理学中称之为职业耗竭,将导致从业 者身心受到伤害。职业耗竭是由于精神、体力和资源方面的过度需求而产生的失 落、疲惫、耗尽感,国外研究者调查发现处于耗竭状态的心理咨询师比例在40%以上[5]。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耗竭状态也普遍存在[6]。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独自面对来访的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他们处 理的大多数是学生的消极情感和危机,向来访学生提供接纳、理解、支持、指导, 这都会导致咨询师情感损耗过度、个人成就感降低甚至人格解体。

2.2.2专职教师自我成长需求无法满足 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专业及社会知识、恰当的方法与技巧、专 业角色建立与自我成长三方面的素质。在高校,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毕 业于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培训,其专业知识 与技能都较为扎实。然而,面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不断变化,专职教师仍需持续 学习与成长,才能保持与大学生们心灵相通。研究发现,学校心理咨询师对个人 成长非常重视,但成长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个人成长任务艰巨[7]。心理咨 询师的自我成长包括个人成长和专业成长两个方面。个人成长强调咨询师首先要 成为一个“人”,具体包括完善人格、提升自我接纳与自我觉察力、处理个人未经 事宜、深化对人性的理解、提高职业伦理水平等[2]。专业成长则是如何成为一 个专业的“人”,具体包括对于自身职业动机、专业认同度、理论取向、个人心理 保健的探索与精进过程。专职教师需要通过参加系统培训、参与临床督导、进行 自我体验等方式获得自我成长。然而,当前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培训 和督导机会还十分有限,高水平的培训师、督导师奇缺,且地区差异明显。由于 编制稀少,专职心理教师在高校中往往承担着大量的心理咨询、课程教学、培训 辅导工作,只能利用空闲时间参与零星的专业培训,进行自我体验和督导的机会 更是少之又少,因而无法获得系统性、全程化的自我成长。这可能造成他们专业 水平停滞不前、工作效率降低、助人效果不佳、身心疲惫等后果。

2.2.3兼职人员专业性素养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各界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和大学生主动寻求 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的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急需扩大。越来越多的辅导员、 班主任、任课教师、宿管阿姨、学生干部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复合型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正在建立[8]。从广义上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兼职人员数量 少则几十人,多则成百甚至上千。然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从事着与心理工 作无关的本职工作,也未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专业培训。一些兼职人员对于 心理工作性质与特点认识不清,助人心切,常做一些超出自己专业能力的心理工 作,结果适得其反、害人害己。不当的教育与引导,不仅无法切切实实帮到大学 生,反而会误导学生,甚至会加重其心理问题。同时,专业性不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容易过度卷入,将工作中的挫折感带到家庭生活、学习娱乐之中,对自 己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庞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兼职队伍急需专业培训、 管理与监督。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合型队伍建设对策 3.1全员育人,组建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员教育的工作。当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 育专职教师人数较少,达不到教育部配置要求,远远不能满足心理咨询、课程教 学、普及宣传、科学研究、危机干预等工作需求。兼职人员,特别是辅导员、班 主任日益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心理委员等学生干部更是心理健康教育 队伍的有力补充。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培养学院心 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队伍,是实施普惠式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前提和保障。

在高校中,心理辅导员队伍是学院或系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每个 学院应至少设立一名专职的心理辅导员,专门负责在本学院内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把握学生心理动态,疏导学生一般心理问题,跟踪、监控重点人群等心理健康教 育工作。心理委员队伍是一支负责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队伍。每个学生自然 班中应选拔一到两名心理健康、热爱工作、乐于助人的学生作为心理委员。心理 委员负责把握班级全体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识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上报心理 辅导员,在班级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3.2团队建设,共享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建立一个团队,仅凭专职心理教师的孤军作战不能 达到整体运筹帷幄的效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职教师专业性虽强,但往 往工作在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中,与学生的接触面十分有限。辅导员、班主任、 学生干部则能广泛接触全校上下各类大学生,但若缺乏专职人员指导,在各自的 学院、班级中单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其视野和发展也会受到很大限制。因 此,将专职人员与兼职队伍有效结合起来,组建起一个团队,不但可以充分利用 两者的优势,还可以实现专职人员培训资源的共享。在专兼结合的团队建设中, 由专职心理教师定期向心理辅导员、心理委员等兼职人员实施专业化培训和工作 督导,不仅加速了专职人员自身的专业成长,也为其他人员提供了专业学习机会, 更能在团队互动中交流工作经验、启迪工作思路,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经过定期 的团队培训与交流,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必将实现 增长,而整个队伍的凝聚力与合作精神也必将增强,从而实现团体成长[2]。3.3专业培训,促进成长 对于专兼结合的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而言,实施多层次培训方案更能 提高培训的效能。专职心理教师通常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培训, 所以,后续的培训方案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心理咨询视角高级技能的连 续培训。专职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则依赖定期接受专业督导或自我体验来实现。

对于全体心理辅导员、班主任的专业培训可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培训 的内容涉及心理咨询关系建立、心理咨询谈话技巧训练、常见心理障碍的识别、 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等,培训方式可为专家讲座、案例督导、工作交流、团体辅 导等。同时还可抓住机会选送优秀兼职教师参加校外更加专业的业务培训。对于 心理委员等学生骨干的培训与管理主要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学院心理辅 导员共同承担,培养方案应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和实务操作训练两大部分,可通过 专题授课和团体辅导等形式,教授心理保健知识和工作开展技能,通过组织举办 心理班会、编辑心理健康刊物、发布心理知识短信、填写班级心理日志等形式, 在日常工作实践中提升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力与素质。

作者:陈瑜 裴涛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南京师范大 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