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和帕罗西汀合用吗 [帕罗西汀合并利培酮对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研究组采用帕罗西汀联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疗程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8周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与安全性。结果:两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后第2、4、8周末HAMD总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TESS量表经统计学检查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帕罗西汀,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难治性抑郁症;帕罗西汀;利培酮

难治性抑郁症是一类以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高自杀率为特征的严重精神疾患[1]。由于单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再加之病情的长期发作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会功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采用帕罗西汀联合使用利培酮治疗类似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安全性可靠,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为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我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有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入院时HAMD量表评分≥17分;经过2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抑郁药足剂量、足疗程(6周)治疗,抑郁症状无明显好转;HAMD减分率≤30%;排除严重躯体疾病、酒依赖、药物依赖、妊娠、哺乳期妇女及合并其他精神障碍者。共6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研究组: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38.7±12.9)岁,平均病程(88±4.9)年,HAMD评分(26.1±5.1)分;对照组男女各17例,平均年龄(40.1±11.9)岁,平均病程(9.1±4.9)年;HAMD评分(25.9±6.1)分。两组性别、年龄、病程、HAMD评分经统计学检查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研究组帕罗西汀20~60mg/d,平均(34.5±3.5)mg/d;对照组帕罗西汀20~60mg/d,平均(36.8±4.2)mg/d。研究组合并使用利培酮0.5~2mg/d,平均(1.2±0.8)mg/d可酌情合用苯二氮卓类药及盐酸苯海索。采用HAM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8周评定疗效。HAMD减分率75%为痊愈;50~74 %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采用TESS评定安全性。同时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将数据输入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结果

2.1HAMD评分比较,见表1。

注: 与治疗前比较,**P<0.01;两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研究组治疗2周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则在治疗4周起才开始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后第2、4、8周末HAMD总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2.2疗效:治疗8周后,研究组痊愈8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11例,无效5例,有效率85.3 %;单用组痊愈7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12例,无效7例,有效率85.3 %,有效率79.4%,两组疗效经统计学检查有明显差异性(X2=6.37,P<0.01)。

2.3安全性:研究组不良反应有口干4例,头晕3例,嗜睡2例,便秘3例,静坐不能2例,2例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对照组失眠4例,口干3例,恶心6例,头痛1例及心悸1例,1例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不良反应两组患者都可以耐受,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可以得到改善。治疗结束时两组TESS总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3讨论

据报道,难治性抑郁症可能与5-羟色胺系统(5-HT)、多巴胺(DA)及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生化异常有关,也可能是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导致丘脑下部-垂体-甲状腺轴(HPA)活性功能不足[2]。对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仍然是精神科的难题之一。帕罗西汀是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其通过抑制5-HT的回收而增加5-HT能效应,改善抑郁;利培酮为作为DA和5-HT平衡阻滞剂,可通过激动前额叶皮质多巴胺(DA)受体[3]、阻断5-HT2A和α2受体而增加单胺释放,从而起到抗抑郁、改善认知的作用[4]。尽管利培酮对抗抑郁药增效作用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两药联合可起到协调作用[5]。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自治疗2周起显效、对照组自治疗4周才开始起效,说明两药联用起效更迅速;合用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提示两药联合疗效更明显。而且,两药合用的不良反应较单一使用帕罗西汀相比并不增加。因此我们认为,帕罗西汀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27

[2]孙学礼.难治性抑郁障碍及其药物治疗[J].中国处方药,2006,10(55):9-13

[3]Zhang W. synergistic effects of olanzapine and other antipsychotic agents in combination with fluoxetine on norepinephrine and dopamine releasa in rat prefrontal cortex[J].J Neuropsychopharmacology,2000,23:250-262

[4]蔡军,陆峥,江三多,等.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的关联.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3):129

[5]Thase ME.What role do antipsychotic drugs have in 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J Clin Psychiatry,2002,63:111-l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