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能力有哪些_高中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组成及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组成及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组成及培养策略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
能综合 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 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它是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等基本数学能力的综合体现.由于高考数学科的命题原则是在考查 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 了综合性.这就对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试卷的题 型更新,更具有开放性.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学生在这一方面失分的普遍存在, 如97年的理科24题、98年的理科24题、99年的理科23、24题、2000年的文科21 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减少在 这一方面的失分.笔者就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组成及培养谈几点刍见. 一、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组成 1.审题能力 审题是对条件和问题进行全面认识,对与条件和问题有关的全部情况进行 分析研究,它是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审题能力主要是指充分理解题意, 把握住题目本质的能力;
分析、发现隐含条件以及化简、转化已知和所求的能力. 要快捷、准确在解决问题,掌握题目的数形特点、能对条件或所求进行转化和发 现隐含条件是至关重要的. 例1已知求的值. 分析:怎样利用已知的二个等式?初看好象找不出条件和结论的联系.只 好从未知入手,当然,首先想到的是把、分别求出,然后求出它们的乘积,这是 个办法,但是不好求;
于是可考虑将写成,转向求、.令 ,,于是. 从方程的观点看,只要有、的二元一次方程就可求出、.于是转向求 ,. 这样把问题转化为下列问题:已知① ② 求、的值. ①2+②2得. ②2-①2得,.这样问题就可以解决. 从刚才的解答过程中可以看出,解决此题的关键在于挖掘所求和条件之间 的联系,这需要一定的审题能力.由此可见,审题能力应是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2.合理应用知识、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知识包括函数、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复数、立体几何、解 析几何等内 -1- 容;
数学思想包括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与讨论和等价转化等;

数学方法包括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数学归纳法、反证法、配方法等基本方法. 只有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思想、方法,才能解决高中数学中的一些基本问 题,而合理选择和应用知识、思想、方法可以使问题解决得更迅速、顺畅. 例2(2000年全国高考题)设函数其中 (Ⅰ)解不等式;

(Ⅱ)求的取值范围,使函数在上是单调函数. 解:(Ⅰ)不等式即 由此得即其中常数 所以,原不等式等到价于 ,即 所以,当时,所给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所给不等式的解集为 (Ⅱ)在区间上任取使得 ()当时, ∵ ∴ 又 ∴ 即 所以,当时,函数在区间上是单调递减函数. ()当时,在区间上存在两点满足 -2- 所以函数在区间上不是单调函数. 综上,当且仅当时,函数在区间上是单调函数. 在上述的解答过程中可以看出,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单调 性等基本知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算、推理能力. 3.数学建模能力 近几年来,在高考数学试卷中,都有几道实际应用问题,这给学生的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而数学建模能力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重要途径 和核心. 例3(1999全国高考题)下图为一台冷轧机的示意图.冷轧机由若干对轧 辊组成,带钢从一端输入,经过各对轧辊逐步减薄后输出.(Ⅰ)输入带钢的厚度为,输出带钢的厚度为,若每对轧辊的减薄率不超 过.问冷轧机至少需要安装多少对轧辊? () (Ⅱ)已知一台冷轧机共有4对减薄率为20%的轧辊,所有轧辊周长为 1600mm.若第对轧辊有缺陷,每滚动一周在带钢上压出一个疵点,在冷轧机输 出的带钢上,疵点的间距为.为了便于检修,请计算、、并填入下表(轧钢过程 中,带钢宽度为变,且不考虑损耗). 轧辊序号 1 2 3 4 疵点间距(单位:mm) 1600 解:厚度为的带钢经过减薄率均为的对轧辊后厚度为. 为使输出带钢的厚度不超过,冷轧机的轧辊数(以对为单位)应满足 , 即. 由于,对上式两端取对数,得, 由于,所以. 因此,至少需要安装不小于的整数对轧辊. (Ⅱ)第对轧辊出口处疵点间距离为轧辊周长,在此处出口的两疵点间带 钢的体积为(其中%), 而在冷轧机出口处两疵点间带钢的体积为. 因宽度相等,且无损耗,由体积相等得 %) 即. -3- 由此得. 填表如下 轧辊序号 1 2 3 4 疵点间距(单位:mm) 3125 2500 2000 1600 评述:(Ⅰ)题是一个常见的等比数列模型问题,即平均变化率类型,要 解决该问题关键是理解题中“若每对轧辊的减薄率不超过”的含义;
(Ⅱ)题若通 过合理联想,带钢从第对轧辊出口处两疵点间的距离和冷轧机出口处两疵点间的 距离的关系,由于在此过程中,两疵点间的钢板体积相等,故是一等体积几何模 型问题,可列式:
.在该题的解答中,学生若没有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正确解决此题实属不 易.因此,建模能力是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培养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1.重视通性通法教学,引导学生概括、领悟常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数学思想较之数学基础知识,有更高的层次和地位.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 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它是一种数学意识,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 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 性的特征,可以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只有对数学思想与方法概括了,才能在分 析和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
只有领悟了数学思想与方法,书本的、别人的知识技 巧才会变成自已的能力. 每一种数学思想与方法都有它们适用的特定环境和依据的基本理论,如分 类讨论思想可以分成:(1)由于概念本身需要分类的,象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中对公比的分类和直线方程中对斜率的分类等;
(2)同解变形中需要分类的, 如含参问题中对参数的讨论、解不等式组中解集的讨论等.又如数学方法的选择, 二次函数问题常用配方法,含参问题常用待定系数法等.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 中应重视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使学生认识一种“思想”或“方法”的个性,即 认识一种数学思想或方法对于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有效.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合理、 正确地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应用题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模式识别能力 高考是注重能力的考试,特别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更是考查的重点,而高考中的应用题就着重考查这方面的能力,这 从新课程版的《考试说明》与原来的《考试说明》中对能力的要求的区别可见一 斑.(新课程版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充满模式的,就解应用题而言,对其数学模式的识别是解决它的前 提.由于高考考查的都不是原始的实际问题,命题者对生产、生活中的原始问题 的设计加工使每个应用题都有其数学模型.如1997年的“运输成本问题”为函数与 均值不等式;
1998年的“污水池问题”为函数、立几与均值不等式;
1999年的“减 薄率问题”是数列、不等式与方程;
2000年的“西红柿问题”是分段式的一次函数 与二次函数等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应用题的教学,同时要对应用题进行专题训练,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各种应用题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才能有 的放矢,合理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适当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要分析和解决问题,必先理解题意,才能进一步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 问题.近年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要求数学教育培养出更高数学素质、 具有更强的创造能力的人才,这一点体现在高考上就是一些新背景题、开放题的 出现,更加注重了能力的考查.由于开放题的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 确定的结论,而新背景题的背景新,这样给学生在题意的理解和解题方法的选择 上制造了不少的麻烦,导致失分率较高.如1999年理科的第16题和第22题,很多 -4- 学生由于对“垄”和“减薄率不超过”不理解而不知所措;
又如2000年文科第 16题和第21题、2001年春季高考的第11题,只有在读懂所给的图形的前提下,才 能正确作出解答.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适当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拓 宽学生的知识面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的补充. 4.重视解题的回顾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解决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加以回 顾与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数学解题过程的最后 阶段,也是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 解题教学的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 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一教学目的恰恰主要通过 回顾解题的教学来实现.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解题的回顾,与学生一 起对解题的结果和解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解题的主要思想、关键因素和同一类 型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可以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总结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 以掌握,并将它们用到新的问题中去,成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