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根本内容是言语形式教学_什么是言语形式

语文教学的根本内容是言语形式教学

语文教学的根本内容是言语形式教学 情感也好,思想也好,必须通过言语教学加以落实。工具性也好,人文性 也好,都得通过言语形式体现。发现言语形式,关注言语形式,深入言语形式, 从而把握它的奥妙,熟悉它的门径,学习它的艺术,这就是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 务。这里的关注发现更着眼于静态的是什么的指认,而深入熟悉把握学习更着眼 于动态的怎么样的掌握。张传宗先生更明确地强调由来已久的共识:语文教学基 本任务是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教学,并进一步阐释语文教学基本任务可以带动其 他相关任务的完成,语言教学带动思想教育、文学教学和知识教学。现在的问题 是如何落实语言教学,如何使静态的语言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言语能力,如何以语 言教学带动思想教育、文学教学和知识教学。实现这样的落实、转化和带动,就 要培养学生关注言语形式的阅读习惯,发现言语精妙的敏感意识,深入品味言语 形式的方法,学习掌握各种精妙言语形式的方法。仅仅停留于关注的习惯、发现 的意识,易于滑入一种静态的言语学习,它必须和深入品味、学习掌握言语连成 一个言语学习链,才能达成一种动态内化的言语能力。这样才能落实语文教学的 根本内容,完成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一、关注和发现的纠正首先我们得纠正 关注和发现上传统的中心主旨确定指认的偏颇。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的 传统语文提问,是由来已久现在仍未绝迹的语文课堂现象。一读《我与地坛》, 似乎就条件反射似地关注起作者奋力抗争残疾人生的主旨,关注起母亲对我渡过 艰难人生的帮助,发现了荒芜的地坛对我的残疾人生的启迪。其实这样的关注和 发现,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它缺失过程,缺失由语言品味到思想主旨发现的 过程。因为缺失这样的过程,所谓思想主旨的发现,就只能呈现为静态的贴标签 式的结论。这样的结论,常常是单一干枯而非繁富丰盈的,这样的结论也是令学 习者感到语文学习面目可憎的原因。其次我们还得纠正关注和发现上电、光、声、 色的现代传媒渲染的时尚偏颇。这样的偏颇仍是关注作品内涵的偏颇,常常是采 用电、光、声、色的现代煽情法,煽起学习者廉价的感动后就迅速贴上思想主旨 的标签。较之前一种贴标签,这种贴标签更能迷惑语文学习者。长此以往,学习 者就以为语文学习就是电、光、声、色的传媒煽情。笔者多次听到这样的《我与 地坛》的展示课,上课伊始,电、光、声、色就全上场。各种造型的坐在轮椅上 的史铁生轮番闪现,命运交响曲作为课堂背景音乐几乎轻轻地响彻整堂课,在声、 色渲染下,师生情感饱满地诵读史铁生有关生死思考的哲理文字,诵读有关物我 交融、感悟生命的文字。最后,大屏幕投影展示所谓的思想主旨。再次我们还得纠正静态指认语言 妙处、写作艺术的偏颇。前述两种偏颇,都是脱离语言学习的对思想主旨的所谓 关注和发现。只不过,第一种是板着面孔中贴思想主旨的标签,第二种是传媒忽 悠中贴思想主旨的标签。与这两种偏颇不同的,是另外两种偏颇。关注语言了, 似乎也发现语言了,但要么静态指认文本语言妙处,要么脱离文本进行语言训练。

静态指认文本语言妙处,就是一度被批驳得体无完肤的所谓写作艺术的静态小结。

作为语文教学根本任务的语言教学的着力点,不能停留在是什么的静态指认上, 它应该向前发展,把着力点落实在怎么样的言语运用上,体悟品评文本是怎么样 运用语言从而达到如此的表达效果的。在体悟品评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各种语言 形式,表情达意,形成语文能力。这里,我们尤其要警惕的是新近很是流行的一 种课堂语言训练。这种训练常常脱离文本内涵,仅仅把文本作为一种语言训练的 由头。有老师讲授《我与地坛》公开课,有个课堂环节是为每个阶段的史铁生写 一个生命颁奖词,从暴躁迷惘到安静沉思到忏悔自诉,每个阶段写一段。这个环 节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颁奖词的写作没有建立在相关文本语言的体悟品味上。

老师只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匆匆浏览一下相关文本,就布置这样的语言训练。脱离 文本语言的为人物写作颁奖词的流行语言训练样式,使这节课显得游离和轻飘。

二、品味和掌握的方法 对精妙语言关注和发现之后,能够深入品味和学习掌握的环节,才是语文 学习最要紧处,才是语文老师最应着力处。可以说《我与地坛》的文本,是极佳 的以语言教学带动思想教育、文学教学和知识教学的文本,繁富丰盈的语言形式 高度契合了繁富丰盈的思想。下面即以此文本具体解说语言学习中品味和掌握的 方法。卑之无甚高论,其实所谓方法也就是应该常用的语文的方法,即诵读品评 仿写等。具体板块如下:第一板块:引文本 1.诵读中,激发知人论世、进入文本的兴趣。课堂导入环节,笔者投影两 段情感充盈、准确凝练概括史铁生的颁奖词,激发学生在流行语言形式的诵读中, 知人论世,跃跃欲试进入文本的阅读兴趣。第二板块:读文脉 2.诵读中,把握文脉,体悟情感和思想。请同学们找出并诵读下述文字:
史铁生以我的视角思考死的事,思考生的意义,思考怎样活以母亲的视角思考我 的生活之路;以我的视角反思我的写作之路。这一环节的集中诵读有助于学生整 体把握文脉,整体把握作者核心的情感思想。史铁生沉思型的表述,也适宜反复 诵读。荒芜的地坛一度是我常去的地方,诵读贯穿第一部分表明我常去地坛的句子。这一环节的集中诵读,有助于学生把握我与地坛的文脉,体悟地坛之于史铁 生生命感悟的意义。

3.诵读互文文本,加深对我与地坛关系的理解,加深对史铁生的理解。诵 读《秋天的怀念》和《北京青年报》有关史铁生遭遇残疾初期暴躁绝望、屡次自 杀的互文文本,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史铁生感悟生死的心路历程。诵读《天涯》杂 志社 2010 年 1 月 6 日关于在北京地坛公园塑造史铁生铜像的倡议书,从而更 深刻地理解地坛之于史铁生生命的意义。第三板块:品文句 4.品评第一部分 3、5、7 节。采用意象描述法、关键词嵌入法、互文对 读法和改词比较法等方法,品评文本的语言形式,体悟其中的情感思想。比如第 3 节的自然景物描写的品评体悟、园中小动物描写的品评体悟。比如第 7 节, 去掉 6 个譬如也通,加上6 个譬如的好处何在。

5.还可以用固定的句式写作品评文字。比如,写一段排比句:先用既然句 总结第5 节的描写文字,再从由此得到的生活感悟角度小结。再比如,请同学从 我对母亲感悟的角度,以一个的母亲句式,提炼我对母亲的感悟,并读出文本中 体现这种感悟的词句。固定句式写作品评文字,既可品评文本,又可锻炼表达。

只是这样的形式在品评文字写作中不宜太多,否则会有以文害义的弊端。

6.反复式言语的品评。比如第 7 节出现了 4 个又是、3 个在和 3 处母 亲,试从形式或内容的角度加以点评。再比如第 8 节,连续用了大量的母亲、 她、我,老师一连删去了 12 个,也通顺。能说说原文的好处吗第四板块:练文 句 7.仿写。老师仿照第 8 节的反复式言语形式,以我们同学的日常生活为 背景,写了以下一段文字,请同学们批评。第五板块:点文眼 8.你能用文本中 3、4 个关键词,专题板块主题词和互文对读材料关键词, 提炼出史铁生的命运及他对人生的思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