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分析研究 艺术学理论研究方式

艺术学理论研究方式

艺术学理论研究方式 一、综合艺术实践经验 如何理解“艺术学理论”,我们无法绕过它建立的初衷。张道一先生从南京 艺术学院调到东南大学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艺术学”这门学科。他认为“我国的 艺术研究一直停留在分类地进行,缺乏整体的宏构。”无论是从学科,还是现实 艺术研究的状况,都缺乏一个统摄艺术的理论体系和专门探讨、研究这门学问的 学科。基于这个现状和认识,张道一先生提出了“应该建立艺术学”的构想策略。

诚如张道一先生指出:“对于艺术的宏观考察,整体研究,综合地探讨它的共性 和规律,作为人文科学的一部分进行配列设施,在艺术教学中则一直阙如。在这 种情况下,高等院校的专业目录和国家学科目录,就成了一个缺门。譬如说,在 学科目录中‘艺术学’属于‘文学类’,但只是作为‘一级学科’的总名,用来概括音乐、 美术、戏剧、电影、舞蹈等‘二级学科’(专业),而缺少实在的‘二级学科’的‘艺 术学’。这样,对艺术进行宏观的、综合的、整体的研究,就无法定位。”这里张 道一先生已经把构建“艺术学”的目的讲得非常明确了,并率先于1996年在东 南大学开始招收全国首届“艺术学”博士生。这就是“艺术学”建立的目的和意义, 是构建“艺术学”的初衷。2011年升级为大门类的艺术学,把原来的二级学科 “艺术学”更名为今天大家称谓的“艺术学理论”,避免了与大学科门类“艺术学”名 称重复,并升为一级学科。名称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它的性质。原来的二级学科“艺 术学”,与今日的“艺术学理论”本质上完全一致,科学目的、任务没有任何改变。

但是自从艺术学理论成为“大蛋糕”以后,全国各高校纷纷申报艺术学理论 硕士点和博士点。就目前高校申报成功的博士点情况来看,艺术学理论的博士点 申报成功数为18个点,居艺术学下的一级学博士点最多。为何一下增加了这么 多的艺术学理论博士点,这是非常怪异的事情。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就明白其中的 “奥秘”了:其他一级学科都有艺术创作实践学科支撑,也有本学科的史论支撑。

艺术实践需要很多的优秀艺术作品,如国家级别的奖、大展、演出等艺术作品, 来支撑申报硕、博学科点。这些艺术作品一时半会是弄不出来的。譬如五年一度 的全国美展,谁也没有本事马上得一个金奖,就是早期一年一度后又改为一年二 度的“梅花奖”,也不是谁想评就评得上的。这需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磨 砺。这些有艺术实践要求的科学,艺术作品支撑学位点的申报很重要,没有艺术 作品的支撑,学科点是拿不下来的。当然本学科的艺术史论也是很重要的理论部 分。那么,唯独不需要艺术作品而全凭艺术理论支撑申报的“艺术学理论”硕、博 点,就有很大的问题了。即申报的成果材料是否属于艺术学范围内的理论研究成果,非常值得质疑。因为一些申报硕、博点的成果,多是文艺学和美学的研究成 果。有的高校甚至就是以文学院的名义申报“艺术学理论”的博士点,居然也成功 了。这种乱象就给“艺术学理论”的学科方向和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麻烦和混乱。

从学理上讲,文学属于艺术的范畴。但是从当前的学科上讲,文学与艺术学各属 于两大门类科学。而且从学科内部范畴的确认中,艺术学下属的是美术、音乐、 舞蹈、戏曲、戏剧、电影、电视、曲艺等等视听感觉系统的艺术种类,并不把文 学包含在其中。艺术学理论也是对这些“艺术种类”进行综合、宏观、整体的理论 研究,讨论艺术规律和原理性的问题。张道一先生把艺术的理论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艺术的技法理论;
第二层次是艺术的创作理论;
第三层次是艺术的原 理性理论。

最后一个层次当属我们今天说的“艺术学理论”了,但前面两个理论层次才 是它的基础。没有艺术技法理论和艺术创作理论为基础理论,艺术的原理性理论 就无法进行展开和研究。艺术技法和艺术创作直接与艺术作品关联,艺术学理论 的研究首先也要面对它的研究对象。艺术学理论不能简单地从理论到理论,它需 要自己的研究对象―――艺术作品作为底层基础。脱离艺术作品的理论,只能是 空洞的乌托邦似的理论,也不可能把问题讨论清楚,把理论说透。因此,从事艺 术学理论的研究,应该首先是熟悉各艺术种类的艺术,知道它们是如何被创造出 来的,艺术家运用的什么技法,艺术家如何运用的技法,作品的结构如何,布局 如何,怎样呈现主题或母题。如果再具体一点,绘画艺术的笔墨生成、技法与艺 术原理是一种什么关系,如何去理解中国画论中所探讨的笔墨问题,什么是皴法, 为什么说皴法的出现是中国山水画成熟的重大标志。怎样解读范宽《溪山行旅图》 中的皴法与线条的关系问题,怎样理解皴法与树木山石的结构关系问题,李成、 郭熙又是如何推进山水画的进程,他们使用的蟹爪树枝造型和卷云山石造型,对 中国山水画造成的是什么影响,又怎样分析《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蟹爪树枝的 形态与李郭之间存在的关系。再譬如西方绘画。威尼斯画派、荷兰画派对“光” 是如何理解和表现的,他们与印象画对“光”的理解和表现的差异是什么,印象派 的环境色是依赖什么关系构成的,环境色在画面中是怎样呈现的,如何看待印象 画派的写实性质,他们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写实是何种关系的写实,与写实主义又 是一种什么关系,这些不从技法和创作上探讨是说不清楚的。《蒙娜丽莎》画面 的焦点在什么位置,为何要出现这个焦点,面部的明暗关系和人物结构形成的是 何种对位的关系,如此等等。没有这样的艺术技法理论和艺术创作理论为基础, 又如何做艺术学理论的研究呢,又怎么上升到理论高度呢。这里我们还仅仅是以 绘画为例―――而且是顺便提出几个问题。艺术学理论是要把所有艺术种类全部 打通,来探讨艺术的原理性问题和艺术的规律等问题的,而所研究出来的成果,又能揭示所有不同种类艺术共性的本质特征,而不是某一艺术种类的本质特征 (否则就是门类理论),还能解释艺术总体规律,又是具有宏观的、综合的和整 体的高度的艺术理论。试想,当下这种混乱的现象,如何做艺术学理论研究和学 科建设。

我们这里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简单方法,就是从事艺术学理论的研究者, 首先要真的懂得艺术,了解艺术。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艺术学理论的研究者, 具有一定的艺术创作实践经验。学习一些美术、音乐、舞蹈的基础知识。很多的 人在探讨中国山水画时,常爱用“散点透视”来理解中国的所谓“透视”问题,而且 还有一些研究者,非得把郭熙、郭思父子提出的“三远”当成西方的透视对待。这 些都是常识性的错误。为什么我们这里把美术、音乐和舞蹈作为艺术学理论研究 者需要具备艺术实践的对象,主要在于这样几个方面:美术是视觉的、空间的艺 术,音乐是听觉的、时间艺术。就是说从美术和音乐各自包含了艺术存在方式和 感受方式两个方面,人类感受艺术的两大主管精神层面的高级器官―――视觉和 听觉,被美术和音乐全囊括尽了。舞蹈的载体非常特殊,它是我们人类自身,情 感直接宣泄的载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 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大序》)从这 个层面讲,舞蹈与人类关系最直接。其他的艺术形态诸如戏曲、影视、设计、曲 艺等等,都有我们说的美术、音乐和舞蹈的基本要素。除了设计外,但设计与美 术相关,其他均是“时空艺术”“视听艺术”或“综合艺术”。

如果能够打通美术、音乐、舞蹈这三门艺术种类,基本上就有艺术学理论 的视野了。我们把艺术学理论要求打通的核心三门种类美术、音乐和舞蹈,称为 “三原色”打通论。我们这里形容的“三原色”来自绘画色彩理论。从色彩的关系上 讲,拥有了红黄蓝三原色,就可以调出任何颜色来。从事艺术学理论的研究者, 如果拥有美术、音乐和舞蹈这“三原色”,就有综合的学术能力,有宏观的学术视 野和整体的驾驭能力。但是,一个从未学过绘画的人,没有艺术实践经验,他哪 里会知道这里“形容”的含义。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何种颜色调在一起,变成的又是 一种什么颜色来。如果是一位学过绘画的人,这个形容对他来讲,艺术学理论的 困惑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知道为什么要打通各种门类艺术关系的含义,知道艺术 学理论是做什么的了。很多“看热闹”的群体,最多知道一些类似这样的概念,仅 仅是文字表层的概念而已,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们倡导从事艺术学 理论的研究者,需要掌握美术、音乐和舞蹈的一些基本技法,亲自参与一点艺术 实践创作活动,并将这些实践经验综合之,作为自己从事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基础 知识。二、形下至形上归纳普遍性 基于以上的艺术实践经验角度,艺术学理论的研究方法需要“形下至形上”, 然后归纳艺术的普遍性和原理性。张道一先生指出:“艺术学则是研究艺术实践、 艺术现象和艺术规律的专门学问,它是带有理论性和学术性的,成为系统知识的 人文学科。”不懂得艺术实践或没有艺术实践的经验,如何去研究艺术实践,如 何研究艺术现象,当然也就无法研究艺术规律了。对艺术规律的探究,首先是来 自于对艺术本身诸问题研究所得出的结果。艺术理论研究如果不是针对艺术作品 去研究问题,而是从一个概念到另一个概念,一种理论到另一种理论是没有意义 的。张道一先生曾借用陈之佛教诲说,“搞史论不要离开实践,一旦与实践脱离, 许多问题不但看不出,也吃不透。”的确如此,没有艺术实践的人,做出来的东 西,多是在被抽空的概念中绕圈子,抓不住艺术的本质性问题。中国文化思想一 直强调的是“道”与“器”的关系问题,“道”与“器”的关系正好说明了“艺”与“术”的 关系问题。“道”与“艺”对应,“器”与“术”对应。中国的“艺术”这个概念就是“道器” 概念的物质化具体的呈现。没有形而下的“器”,就不可能产生形而上的“道”。艺 术同样如此,没有形而下的“术”,就没有形而上的“艺”。

由“器”进“道”是中国文化的基本逻辑。这里正好给我们提供了艺术学理论 的研究方法,就是以艺术作品为研究对象和起点,再上升到艺术的理论高度,即 由形而下至形而上的研究方法。脱离艺术作品这个研究对象的理论研究,终究是 伪艺术学理论。这种伪理论的确有。有人提出艺术学理论二级学设立“应用艺术 学理论”,这就是本身脱离了艺术作品和艺术实践的人,才会提出这种奇怪的“理 论”来。艺术理论不是抽象理论,不是从概念到概念。它本身就是具体的并且对 艺术创作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这就是艺术学理论的“用”。怎么会再“整”一个古怪 的“应用艺术学理论”来。提出这样“理论”的研究者,估计是哲学或美学学术背景 出身。因为在美学中提出了“实践美学”,便借用这个概念略微改动,用到了艺术 学的学科里来了。我们都知道,哲学和美学在西方来讲本是一家。都是以逻辑的 方法,用概念推演概念,概念实证概念的学科。黑格尔就是用他的绝对理念来证 明他的美的概念,最终实证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结论。所以,黑格尔的绝 对理念、绝对精神和他的美是一致的,美也是抽象的概念。即使黑格尔在他的《美 学》著作中谈到了艺术,也是作为论证“美”的概念的,而不是以艺术为研究对象 探讨具体的美的本质问题。因此,西方美学中的“美”是抽象的“美”。

实质是把“美”作为一个哲学的概念,探讨的依然是哲学问题。哲学的思维 方式就是逻辑推论,从概念到概念的推论,不是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是解决思维本身的问题。故此,随着西方美学发展,美学家们认识到“美”要解决实际问题, 要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提出了“实践美学”,近年来也有直接提“实用美学”的。

艺术学则与美学不同,艺术学的建立就是要解决艺术的问题,西方同样如此。所 以,一旦美学解决不了艺术的问题,德国的德索(1867-1947)和乌提 兹(1883-1965)等西方美学家,将艺术学从美学中分离出来。中国艺 术学的建立没有遭遇西方这种“分离”情况,一开始就是针对艺术进行研究的,要 解决艺术的问题。中国古代画论、书论、乐论、舞论、曲论,甚至诗论、文论, 都是直接以作品为研究对象,并直接解决艺术(也包括文学)的问题。也就是说, 中国的艺术学研究是从形而下开始的,然后才提出了形而上的艺术理论来解决艺 术问题。诸如气韵论、意象论、意境论、写神论、逸品论、一画论,立象尽意, 得意忘象,中得心源,澄怀味象,以形媚道,神与物游,大象无形……这些形而 上的艺术理论,就是解决中国艺术问题的艺术理论。再提一个“实用艺术学理论”, 不但缺乏起码常识,逻辑也不通。这就是跟着西方文化逻辑跑的结果。

最近看到钱乘旦的《中国学术不能再唯“外”是从了》,我们很赞同他的观 点:现在,中国人头脑里装满了“进步”“发展”“先进”“落后”“规律”“必然性”这一 类西方文化特有的概念,为了不“落后”,因袭照搬西方话语,也就成了中国学术 “进步”的一个标志。20世纪以来,中国学术越来越“欧化”“美化”,其原因就在 这里。这不是说,中国学者不是在做中国学术,而是说,有更多的中国学术变成 了西方学术的传声器:套用西方方法、论证西方结论、用西方语言说话,甚至直 接重复西方话语……学术要求思考,思考是批评的第一步。中国学术不能再人云 亦云,不能再唯“外”是从了。现在缺少的正是思考,是在思考基础上的分析与批 判,这是当前中国学术最大的障碍。现在的中国学术不是无知,而是没有自信, 中国学术应当构筑自己的话语了。这里对“唯外”的这种现象,批评得非常有道理。

艺术学界这种现象也是非常突出。总以为西方人的著作、理论、概念以及表述方 式,都是先进的,不用几个西方的概念和理论,就显得自己落后。西方美学中提 出了“实践美学”,故此改头换面地跟风,提出了一个所谓的“应用艺术学理论”。

为此,艺术学理论学科主要创始人之一,张道一先生批评到:“艺术学研究艺术 理论,指导艺术实践,它虽然也带有思辨的成分,但不是思辨型的学科,也不可 能将艺术分为理论艺术学和应用艺术学。” 艺术学理论研究方法,除了我们指出的从形而下的作品作为切入点外,还 有就是最普通的一种研究方法,即归纳法。前面我们用了“三原色”原理来形容艺 术学理论需要打通美术、音乐和舞蹈这三门艺术种类的道理。就是说,至少我们 应该把美术、音乐和舞蹈的共性探讨、研究和分析出来,从这些种类的艺术创作中,寻找到它们的规律和共同的原理。张道一先生曾经反复做过这样的比喻,他 说艺术学(即现在称“艺术学理论”)就像水果,水果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 但又存在着,经常提到它。我们常说“吃水果”。这句话对,也不对。抽象的水果 怎么吃,只能吃具体的苹果或香蕉。这就如同其他艺术的门类,如美术、音乐、 舞蹈、戏曲戏剧、影视等,是具体的艺术种类。就像苹果、香蕉、梨子、葡萄等, 是具体的水果种类,它们为何叫水果,因为它们有“水果”的共性特征。艺术学理 论就是要通过这些具体的艺术种类,找出它们共性的东西。为什么美术可以称为 艺术,音乐可以称为艺术,舞蹈可以称为艺术,戏曲戏剧、电影电视、设计等都 可以称为艺术。说明它们有共同的原理性的东西,才能被称为“艺术”。归纳出共 性的东西,研究原理性的特征,这就是艺术学理论的方法。一旦我们掌握了艺术 规律和原理,就可以用这些原理性的和规律性的艺术学理论指导艺术创作实践了。

往往有的研究者,过去的学术背景可能是某一种类的艺术,如美术、音乐、设计、 舞蹈、影视、戏剧或戏曲等等。在从事艺术学理论研究过程中,如果只限于自己 的专业背景,就可能会成为门类艺术的理论研究。局限在美术中,就可能成为美 术学的理论研究;
局在音乐中,就是音乐学的理论研究,以此类推。这些都不是 艺术学理论的研究。简单地讲,毕竟还有一个学科的问题。从学理上讲,如果没 有打通艺术的种类,缺乏归纳的方法,没有整体的宏观学识视野,就做成其他的 门类学科研究了。目前艺术学理论博士论文的开题,都会遭遇这个问题。有的艺 术学理论博士生论文,不符合学术要求,开题报告跑到别的学科去了,做成了诸 如美术学、设计学或戏剧戏曲学等等。

从这个角度讲,艺术学理论对研究者来说,必然有学科的学术要求。既然 是用综合的、宏观的和整体的学术研究方法,行之于艺术的分析、揭示和诠释中, 就要求从事艺术学理论的研究者,“打通”艺术学的各个门类的一级学科,使研究 者的思维来回贯穿于各门类艺术创作实践中,及其各自的历史中和现象中。中国 有句俗语,叫做“隔行如隔山”,意思就是一行不同一行,差异很大。譬如美术和 音乐,表面上看,二者根本不搭边。但同时,中国还有一句俗语,叫做“隔行不 隔理”,意思就是说尽管各行不同,不搭边,但是道理是相通的。某种程度上讲, 艺术学理论探讨、研究、分析和诠释的就是这个“隔行不隔理”中的这个“理”。研 究者能够基于几个艺术种类,再打通这个“理”,基本上就能够有“一通百通”的学 术能力了。只有“通”了,才能归纳出“理”来。由此可知研究方法,需要看研究者 的学术能力之所及。也由此而知,艺术学理论的研究,对研究者的要求较高。

三、对象、材料和理论结构艺术学理论的对象、材料和理论结构问题,是研究艺术学理论研究运用方 法的问题。绘画、雕塑、设计、音乐、舞蹈、戏剧、戏曲、影视、曲艺等等,从 整体、宏观和综合的方面说,它们是艺术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从具体研究的角 度讲,它们是艺术学理论研究运用的“材料”。一定要注意,我们这里对“对象”和 “材料”用法和区分的描述。我们可以说,艺术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就是艺术,因为 我们在研究雕塑或乐曲作品时,我们可以笼统地说这个研究对象是艺术。但是, 当雕塑或乐曲作为具体运用的“材料”时,即在具体地如何运用这些“材料”时,却 关系到是否属于艺术学理论的研究。换句话说,当我们运用和选取这些“材料” 时的不同方法,不同用途,不同目的,是区别其是“艺术学理论”研究,还是“美 术学”研究、“音乐学与舞蹈学”研究、“设计学”研究,或“戏剧戏曲影视学”研究的 重要标志。有的学者认为,所用的“材料”探讨的是艺术原理性的问题,规律性的 问题,即使用的一个门类的“材料”,都属于艺术学理论的研究。这种观念大体是 正确的。说大体是正确,是因为在认识艺术学理论的学理方面是正确的。但是不 完整,有缺陷,关键点还是“材料”单一,缺乏说服力。譬如仅仅使用书法作品作 为艺术学理论研究的材料,某种程度上可能只会解决书法方面的一些问题,即所 探讨书法艺术的规律并不具有普遍性。

如果仅仅用绘画艺术作为材料,研究的结果,同样只能说明绘画的问题, 可能连雕塑的问题都解决不了,也很难得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来。以此类推, 同理可证。虽然说研究者的主观愿望是基于艺术学理论的宏观、综合和整体的把 握艺术本质和规律问题,但是受其所使用的“材料”局限,很难得出一个具有普遍 性的结论来。而且,单一的“材料”也容易被人质疑,或被理解为某个种类的如音 乐学或美术学的理论研究。因此,对“材料”的占有、分布和运用,关系艺术学理 论研究的成果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能研究出原理性的问题来。同时也可以以此 印证,是否是艺术学理论这门学科的研究。材料的全面性和典型性便是决定艺术 学理论研究的基础。艺术学理论的研究材料,尽可能涵盖所有的艺术种类,至少 要涵盖美术、音乐和舞蹈这三方面的作品,用这三方面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同 时作为材料,归纳和印证出所研究的实质性问题。在所有被运用的材料中,为了 围绕研究的问题,研究者就不能再按照艺术的“分类”来组织材料,而是依据研究 的问题“重新”组织材料。从这个角度讲,美术、音乐和舞蹈的作品―――材料, 就是被打“乱”的,不是按艺术种类组织材料。研究者必须明白,这里没有“种类” (“门类”)之分,唯有总体的艺术作品或艺术材料。

这里就涉及一个材料和理论结构先后的问题。即使不涉及先后问题,也涉 及材料与理论结构的关系问题。应该注重的是首先掌握大量的材料,只有拥有了大量材料,才能做研究工作。但是,一些研究者却先框定一个所谓的理论体系, 然后根据需要再来补充材料。这样“先入为主”的做法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忽视或 遮蔽另一些材料的存在,或者选取材料时为我所用,容易走向片面或极端。前面 我们就讲到“形而下至形而上”的方法过程,这个逻辑发展下来就是以材料和对象 为依据,即依据艺术创作和艺术现象,去发现和研究问题,研究艺术的规律和原 理,研究艺术与人的关系,研究艺术与思想的关系等等。因为只有艺术发生了, 我们才有可研究的对象和材料。所以,艺术学理论的理论结构是从艺术创作、艺 术现象中去发现问题,探讨艺术的规律和本质,研究艺术与社会、艺术与人的问 题。同时,我们要看到的是,从事艺术学理论的研究者,对材料的掌握和运用本 身是一种学术能力的表现。对于没有艺术实践经验的人来讲,面对研究的对象 ―――艺术,是麻木的,掌握起来要困难一些,运用起来会吃力一些。没有良好 的艺术感受能力,对艺术材料也就没有什么感觉。艺术作品的精奥也会因没感觉 而遮蔽,驾驭不了丰富的艺术材料。因此,我们反复强调从事艺术学理论的研究 者,自身需要懂得艺术,最好具有一定的艺术实践经验。

四、结语 任何理论的有效性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者使用的方法正确,得 出有效性的结论,并能有效地解决艺术问题;
二是任何研究出来的新理论,本质 上又是一种理论的方法,在于有效地对未知领域的研究运用。当然,前提是前者 的有效性,再向前推,就是一个正确的研究方法。正确的研究方法来自于正确的 思考。我们在探讨艺术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时,也涉及其他相关问题的探讨。譬如 学科问题,分类问题。学科的分类在于明晰制定教育方针策略和教育措施的践行, 也在于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范围,更形而上一点,也在于教育制度的确立。“艺 术学”为什么要从原来的“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大的门类学科,下设5个一 级学科(当然5个一级学科是否合理,还可以再探讨),说明了这是中国教育制 度和教育方针的进步,也是在学理上把“乱辈”的现象梳理了一下。从学理上讲, 文学应该属于艺术的范畴之中。尽管“乱辈”现象还没有彻底被清理,但比起“儿 子”成为“老子”要好得多。既然我们已经确立了艺术学的科学范围和对象,在学 科的建立中,就需要遵守这个学科的基本要求和规范。但是,大家在分蛋糕――― 申报硕、博点的时候,规矩方圆被任意切割。蛋糕是拿到了,可是接下来研究的 时候,成了各唱各的戏,想怎样做就怎样做。我们不反对交叉学科的研究,反而 鼓励交叉学科的研究。学科交叉会成为一些新的研究方向,甚至出现一些新的学 科。为此,张道一在建立“艺术学”时,早就思考到了这个问题:(一)艺术思维学―――这是艺术学与思维学交叉结合的学科。

(二)艺术辩证法―――这是艺术学与唯物主义辩证法交叉结合的学科。

(三)艺术伦理学―――伦理学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也称“道德学”,是 研究人的道德义务的科学。艺术伦理学的建立,既为艺术理论增添了道德哲学的 支柱,也充实了艺术的内容。

(四)艺术社会学―――社会学是以社会为统一体而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 主要研究人类的社会生活及其发展、社会的本质、社会进化的过程及其原理…… 艺术社会学是将艺术学当做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来研究,有于在不同的社会中对 艺术进行定位,从而发挥艺术的功能。

(五)艺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规律的科学。艺术心理学从艺 术的角度研究各种心理活动。

(六)艺术文化学―――文化是一个大概念,不论是广义的解释还是狭义 的解释,它所包括的内容都很广。艺术是文化的一部分。艺术文化学是在文化的 大背景、大范畴内通过比较研究,展示艺术的特点和作用的。

(七)艺术考古学―――艺术考古学是艺术学和考古学的结合,它不仅为 艺术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使艺术史更加充实丰富,并且也有助于考古学 的发展。

(八)宗教艺术学―――宗教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一种社会艺术形态,它 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成为一种信仰。宗教艺术学是解释这种历史的现象,阐明艺 术以宗教为载体、宗教利用艺术形式的社会影响及其自身的发展的科学。

(九)艺术市场学―――市场学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市场经济,信息, 经营与策略;
票房价值与经纪人,附加价值。

(十)工业艺术学―――在现代社会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

工业艺术学既带有综合的性质,又是一个新兴的学科。

(十一)环境艺术学―――当今世界,环境科学已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一 门学问。环境艺术学是研究如何在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创造优美 的生活环境的学科。我们不惜篇幅引用下来,在于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无论怎样交叉,立足点必须是艺术学,而不是其他学科。不然就不是艺术学理论的研究了, 可能就变成了文学研究、哲学研究、美学研究,或经济学研究了。学科交叉研究, 本质上仅仅是一种方法,借用其他学科的方法研究艺术学,不能把方法当成学科。

当前一些“掺沙子”“打擦边球”的现象还是有的。提出来,仅希望关注,因为艺术 学理论的路很长,需要同仁共同努力。

作者:李倍雷 单位: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