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新教材教学论文|物理教学论文初中

物理新教材教学论文

物理新教材教学论文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转变 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强调以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力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 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这三者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自主是探究 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及的,而对未知的探究,尤其对初中 学生学习物理来说,相互的合作启发更是不可缺少。

如何在初中物理新教材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呢本文认为 要处理好下列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我想学”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 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 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人是万物之灵,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有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

求知欲往往是从“”开始的,一个好的物理问题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从而使其主动参与物理活动。

如“物体的浮沉条件”一节的教学中,一开始我通过演示把木块、铁块放在 水里的情景,就提出:“为什么放在水中的木块总是浮在上面,而铁块放在水中 总是下沉?”学生回答:“因为铁重,而木块轻。”于是,我从平衡的天平上取下 质量相等的木块、铁块,紧接着问:“把重10牛的铁块和重10牛的木块都放进水 里,将会出现什么情景?”这一问,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 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冲突,调动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这个并不复杂的问题也许花 了他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却反映了课堂上的问题意识的延续性、后继性,这才是 最宝贵、最“长效”的丰厚回报,因为它真正实现了其内在动机的状态由“要我学” 到“我想学”的转变。

二、设计探究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物理的独立性――“我能学” 现代教育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性的独立学习能力, 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而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压制这种良好的愿望,滋养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新教材》在内容上、版式上都考虑到了初中 学生的心理特征,用亲切友好的版面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独立探索。

例如,物理第一节“序言课”时,我给学生展示各类的摆,并提前提出课题:
探究“摆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由于是八年级物理中第一次遇到用控制变 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我尝试着先由学生独立完成这一内容的探究学习,学生在教 材、以及活动卡的指导下,利用两个星期的实验探究,经历了观察――猜想―― 实验――概括的过程,效果很好。在学习“摆的启示"这一节时,我们交流了课题 的研究成果,并交流了实验中的问题,不管成功与否,同学都经过思考,有的同 学提出问题:“如何知道摆摆动的快慢?为什么要记录10个来回摆动的时间?为 什么在研究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重是否有关时,要选择摆线相同?……”每一问题 都有同学抢着回答。当我询问研究每一问题有何规律时,学生将其“独到的见 解”“传授”给我:“研究物理问题与某一因素A是否有关时,要控制其他的一些有 可能有关的因素B、C、D……,变化A因素。”控制变量法这一物理最常用的科 学研究方法,被在学生的学习中“发现”了。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独立探索的成果。

他们增强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实现了其自我意识由“我怕学”到“我能学”的 转变。

三、运用媒体技术,开发学生学习物理资源的能力――“我善学” 计算机和互联网蕴涵了无穷的学习资源,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这一 强有力的工具去学习物理和解决问题,使他们乐意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 探索性的物理活动中去,实现其学习活动由“跟师学”到“我善学”的转变。

我在进行九年级物理“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前,根据九年级物理新教材 (上册)的教学顺序:“密度、阿基米德原理、压强、浮力的产生原因……”,“浮 力的产生原因”作为学生探究,布置学生可以通过理论分析、网上查找自己探究, 介绍学生可以通过在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物理学科/课件库网站/下载相关课 件解决这一难题。该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慢镜头表示立方体浸在水中时前、后、左、 右表面所受的压强、压力相等,但加在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由于深度不同, 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浮力的产生是由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 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压力差,立方体慢慢向上移动,同时超级链接浮 力大小的推导公式录像。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很容易就攻破这一难点。又复习了液 体内部的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等基础知识,而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很难做得到的。

许多物理知识、模拟实验如光学的知识实验在都能学到,引导学生利用网上资源,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实施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学习物理的独特性――“我选学” 多元智力理论指出,每个人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 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它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 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忽视个体差异,现代学习方式更为尊 重学生的差异。在把握《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把问题设计成有 一定的弹性的问题,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且每个学生都能对其中的一 些问题给出自己的想法、获得成功的体验,最终达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在物理探究性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大课题,每个因素研究的思想方法是 相同的,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一般采用分工协作研究,而让学生先选 择一个小课题加以研究,有时间的再去完成其它课题。

如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探究中应尽可能地开放学生思维,让学生 猜测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自选感兴趣的小课题进行合作研 究,使学生将有限的心智集中在实验过程的设计上,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控制变量 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不仅体会了研究的方法,而且获得了成功的乐趣。

五、开展小组活动,加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合作性――“协作学” 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 重要的。这种走进课堂、分工合作的学习形式已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各守其阵、闭 门造车的学习形式,加上学习者的积极参与、相互作用,整个过程已成为一个远 不只是认知的过程,它为学生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施展才华的舞台。物理课的大多 数科学探究,应该分组进行,每组4~6人。组内的角色分工要明确,例如甲负责 操作、乙负责记录,或不同学生负责从不同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
另一方面, 组内角色要转换,例如:第一次甲操作乙记录,第二次乙操作甲记录。要注意发 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不能由少数学生包办代替,这样做既能使每个 学生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又能充分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学生在分 工的过程中增强了责任感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增强了 交流、交往能力和竞争意识,在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团队精神和用物理的意识。

对于多数探究活动来说,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用尽可能准确的语言表述 自己的探究过程、所得的证据及自己的观点。不但要重视书面表达,也要重视口 头表达,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作口头陈述。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的结果更重要。在探究活动中,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得 出结论。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 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在交流及探究的其他环节上,要使学生认真听取 与自己不同的意见,而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则应有充分的根据。它有利于学生创新 意识的培养和全面、和谐地发展。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对新教材的使用加以发挥创造,才能使生动的新 教材教学变成生动的活泼的课堂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传统到现代的转 变。愿以我们创造性的劳动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