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思索
法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思索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向来被誉为“天之骄子”,曾几何时,大学生就业是“皇帝的女儿 不愁嫁”,然而近年来随着各高校自主招生、连年扩招,毕业生的人数也连年增 长,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横亘在学校、家长和大学生面前的又一座大山。曾经不 愁工作的法学院的毕业生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而且尤为严重。麦可思研究院 (My-COSInstitute)独家撰写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的数据显示, 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低的专业大类是法学(82.3%);高职高专 就业率最低的是法律大类(73.2%)。法学本科专业,因失业量较大,就业率 持续走低,被列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且被亮红牌。2009年中国法治蓝皮书《中国 法治发展报告》披露,截至2008年11月,全国共设立法学院系634所,法学本科 在校生30万人左右,法律专科在校生达22万人。而且由于前几年法学的热门,现 在的法学在校生只多不少,这意味着法学学生就业在最近几年将更加困难。即使 政府已经在尽可能多的给大学生提供岗位,创造就业机会,但就业难这一问题仍 然不好解决。
二、问题的分析 造成法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国家、社会的原因,也 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从制度层面看首先,我国法学高等教育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学 教育向来被人们称为是精英教育,而法学在国外学生通常是在结束了本科阶段的 学习之后,才开始进入法学院学习的。我国的法学教育是本科教育,而且同时还 有很多的法学专科。《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主撰稿人王伯庆在接受记者 采访时说:“我们现在的状况是什么?法学专业毕业生一本在培养,二本在培养, 三本也在培养,甚至高职也在培养。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能从事法律工作, 一个很显著的证明就是对于很多不合格的法学专业毕业生来讲,通过司法考试比 高考还难。”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许章润外地讲学时,发现了一个令他感到不可 思议的现象:“一些系统独立设置的特殊类型的院校也开设了法学专业。如某铁 道医学院开设了法学专业,对外宣称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铁道医院的医患纠纷’。
但是教学质量令人生疑,因为它属于铁道系统的一部分,学生往往还是能 够分配到相对不错的工作。”这种不符合资质的院校大量招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政法名校毕业生的就业,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样就进一步 挤压了优秀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其次,近几年高校扩招也导致了就业难 问题的进一步加剧。近年来,各大高校在大肆扩招时都把法学专业作为主要扩招 专业之一。传统的法学院校扩招法学学生;
而相比起理工科来,法学专业的建立 无需实验设备,专业师资要求也偏低,大多学校建立法学专业作为迈向综合性大 学的第一步。这就导致法学学生短期内供大于求,毕业生的就业难也就顺理成章 了。
(二)从观念上看首先,社会上普遍有高学历就有高就业能力的误区。高 等教育是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我国法学教育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偏重学术性专 业教育的特点,这种教育下的毕业生就容易出现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平衡。而学 生和家长却盲目追求高学历,将高学历等同于高就业率、高工作能力。本科毕业 找不到工作就考研,研究生毕业不行就考博,甚至有直接考博的倾向。这种错误 认识不能够让学生将知识有效地转化为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缺乏是大学生就业 难的主要原因。其次,社会中缺乏创业氛围。我们国家受传统观念影响甚重,社 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舆论。一方面,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还不是很强, 很多大学生创业之后因为缺乏经验,后续扶持不够等原因维持不了很长时间;
另 一方面,新毕业的大学生不想创业,也不会创业。据调查,文科专业的学生毕业 后选择创业的明显少于工科生。
(三)从大学生自身来看首先,受“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时下,许多 法学毕业生毕业之后的主要选择之一便是考公务员,但国家每年招收公务员的数 量是有限的,招考公务员的门槛也比较高,就这会导致不能保证想走仕途的人均 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