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从毒论治透析|透析可以只透毒不透水吗

中风从毒论治透析

中风从毒论治透析 中风毒邪论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王永炎院士在总结《内经》以来历代有关中 风发病理论,针对临床治疗中的难点与疑惑,结合现代中医中风病研究,吸收、 借鉴现代医学成果基础上提出的中风病机理论的新观点。王永炎[1]认为,毒, 主要是邪气亢盛,败坏形体,即转化为毒。毒系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失常,使体 内的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过多而生成。中风后可产生瘀毒、 热毒、痰毒等,可破坏形体,损伤脑络,包括浮络、孙络与缠络。在辨证与方药 应用方面需充分重视毒邪的作用,这样才可使中医治疗中风急性期的疗效有望提 高。

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毒邪认识的深化,诸多医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中风 病的病机探讨中,逐渐认识到毒邪与中风病的密切关系。以王永炎院士为代表, 在中风毒邪论指导下形成了“毒损脑络”病机假说[2],这一病机假说是对中风毒邪 学说的发展和完善。该假说认为,中风发病是由于毒邪损伤脑络,络脉破损,或 络脉拘挛瘀闭,气血渗灌失常,导致脑神失养,神机失守,形成神昏闭厥、半身 不遂的病理状态。毒之来源,因于脏腑虚损,阴阳失衡,内风丛起,风火上扰, 鼓荡气血,气逆血乱,上冲于脑,或风火夹击,内生瘀血,痰浊上犯于脑,交结 阻于脑络等,终致营卫失和而壅滞,则毒邪内生。毒损脑络是中风发病和损害的 最直接病机,因此,解毒以驱除损害因素,通络以畅通气血的渗灌,从而恢复脑 神的正常功能,是中风治疗的核心环节。而日本汉方医家常把具有清热解毒功效 的黄连解毒汤作为脑血管病常用方予以应用,临床疗效可[3],从而也反佐证明 中风确有内毒存在的事实。

尽管目前毒邪在中风病机中的作用逐渐成为热点,采用解毒、排毒法治疗 也能提高中风的疗效,但从毒论治中风仍有许多问题需深入探讨,有待进一步充 实完善。笔者不揣浅陋,试就一些问题稍作浅探。

1“毒损脑络”学说中毒邪的界定 毒的本义是指毒草,《说文解字》释:“毒,厚也,害人之草。”在古代医 药典籍中,毒具有多重含义,或言病因,或言病证,或言药物,或言治疗等。就 病因学而言,毒是指毒邪,有内外之分。外毒由外而来,侵袭机体,造成毒害, 如寒毒、热毒、疫疠之毒等;
内生之毒来源于体内,它是正衰积损、脏腑功能减 退、体内排毒系统功能发生障碍的标志。“毒损脑络”学说认为,在病理状态下的毒邪,系脏腑功能失调和气血运行 失常使体内的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过多而成。照此来说,中 风“毒损脑络”之毒当属内毒范畴。笔者认为,中风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内毒之邪 是肯定的,但致病因素中,尤其是在中风病危急重症中,此毒邪是否尚包括外来 原发之毒? 外毒,顾名思义来源于体外,以外感六淫为主,六淫之邪侵袭人体,著者 邪盛为毒,微者病因积累,日久反复外感,邪积为毒。就中风而言,此毒当以邪 积之毒为主,且很多中风病起病急、来势猛,尤其是急性期,病程之短以致内毒 尚未完全形成之时病情就变化迅速、变证丛生,从而也反佐证明了中风致病原因 中尚存在外毒,且具有性质猛烈的致病特点。故认为,“毒损脑络”中毒邪的界定, 确以内毒为主,但不排除外毒的存在。

2对“毒损脑络”学说中络的认识 《素问・调经论》云:“先客于皮肤,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 络脉满则输于大经脉。”《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 肠。”可知中医学中的络,一是指经脉的一种,其大小介于经与孙之间;
一是指 连络。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有“久痛入络”,认为凡久痛、久病,多因络脉瘀 滞而引起,亦因久痛、久病而致络脉瘀滞。张学文教授的“颅脑水瘀系指瘀血与 水湿痰浊互阻于脑络”,此络似乎是指脉道而言。笔者认为,“毒损脑络”之说可 以是指毒邪损伤脑部的某一脉络,亦可以是对毒邪侵袭出现的某一类证候而言, 或者是某一基因调控紊乱的一组表现。毒损脑络,络之内涵有待深化。

3“毒邪”的具体含义及临证的难以把握性 前已述及,“毒损脑络”学说认为毒邪系脏腑功能失调和气血运行失常,导 致体内的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过多而成。然而,我们知道, 传统中风病因病机中的风、火、痰、瘀等无不是脏腑功能失调和气血运行失常的 产物,其与“毒邪”有何区别,风、火、痰、瘀蕴结到何种程度才化为火毒、热毒、 痰毒、瘀毒,二者有何区别?其在临床上有何特异表现?临床辨证应以何依据为 准? 冯氏等[4]在对中风毒邪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发热、头痛、呕吐、神 昏甚至厥脱可作为瘀血转化为瘀毒的标志;
喉中痰鸣、喘促气粗是痰浊化毒的标 志;
火热化毒的标志是发热、烦躁不安、吐血、便血、便秘、尿少、尿赤、舌绛、苔黄燥、脉数等;
二便不畅是毒邪内存的显著标志。这些都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刘氏[5]则强调毒邪具有依附性,内毒往往依附于体内的病理产物,如痰饮、瘀 血、积滞等,形成痰毒、瘀毒、粪毒等各种毒邪。因是在原有病邪基础上而化生, 故又保留了原有病邪的某些特点。王氏[6]也提出,作为病因而言,“毒”并不是一 个单独的致病因素,而是依附于其它病邪而致病,即所谓“无邪不有毒”。其所以 称为火毒、热毒、痰毒、瘀毒者,盖言诸邪致病暴戾,病势急骤,病情凶险,预 后不良,或病情反复顽固,常规治疗难以奏效,且诸邪交挟为患。另外,“毒邪” 亦表明邪侵部位的重要,如同为痰浊,若阻于脑窍、损伤脑神、出现神昏等病情 危重者,此即为痰毒为患;
若仅有言语不利、半身不遂、麻木等病情轻浅者,则 宜称为痰阻脑窍而不称为痰毒。在此基础上,王氏提出中风发病后出现意识障碍 是诸邪化毒的标志,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笔者以为,中风病毒证是对中风病情危重、恶化状态的描述,反映风、火、 痰、瘀诸邪亢盛暴戾,致病凶险,病情危重,预后不良;
“毒为邪甚”,故毒邪致 病的作用主要强调在瘀、热、痰至久至甚时的情况。但毒邪在临床上有何特异表 现及临床辨证标准如何,仍需深入探讨。

4解毒法指导下的方药应用缺乏特色 迄今为止,很多医家已探讨了解毒法的应用。林氏[7]认为,中风“临证施 治以解毒为要”。原氏[8]指出,解毒法在中风超早期和早期运用,不但能解毒、 抑毒,导毒邪外排,而且会因毒邪被及时清除而瘀滞渐化。刘氏[9]则提出解毒 降浊法是防治中风病机转归的关键。然纵观解毒法指导下的具体用药,不外乎清 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安宫牛黄丸、至宝丹及承气汤、黄连解毒汤之类, 常用药物有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生栀子、生大黄、黄芩、黄连、丹参、天麻、 黄芪等,所用方药与传统中风病因病机学说指导下的用药无甚区别。笔者认为, 一种理论的创立,不仅在于创立了新的学说,更重要的是要在用药上有突破,这 样才会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而目前尚不存在特异性中风解毒药,一般只认为能 够缓解或消除某些毒性症状的药物,即为相应的解毒药。因而,笔者以为,解毒 法与一般疗法之间如何区别应用,解毒药如何选择,是使中风内毒论真正确立、 临床具有可操作性、研究具有可深入性的关键,尚需医家共同探索。当然,需要 明确的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一味夸大毒邪的作用,只重视毒邪的存在, 寻求纯粹的解毒方法与药物,置内毒原发病邪及辨证论治于不顾,恐怕也很难得 到理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