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类课程改革困境与对策
电气类课程改革困境与对策 摘要:本文以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为例,以专业的社会定位为出发点,分 析目前高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从课程开发质量、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出发,分 析了电气类课程改革中的困境;
从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平台应用、建立健全课 程反馈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职;课程改革;电气自动化;困境与对策 课程建设是高职内涵建设的核心。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进行了形式多样地 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已经成为目前高职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高职课程改革的总 体目标是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以响应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但是,高职课程改革进展到现在,暴露出了一些深层的问题[1],本文以陕西国防工 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为例,查找目前高职电气类课程改革路 上的“拦路虎”,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1生源质量特点。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长期影响,与此同时, 一些省份为了促进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对高中阶段的人数进行宏 观调控和科学规划导致高考生源持续下降。近年来,我国部分省份的高职院校已 经开始实施注册入学制度,通过降低入学门槛的方式来保障生源。这将导致高职 院校生源多样化,学生质量下降,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为了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内涵建设。因此,如何在传统教 学方法的基础上改进并有所突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推进课程的教学 改革,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1.2面向社会需求。我校地处陕西关中地区,属于 制造业较发达的西北地区,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为陕西装备制造业发展 提供了机遇与挑战。也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为我们专业的校企合作提供了保障。近年来,我校先后与西门子、长城楼宇等企 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电气自动化化技术专业涉及电机电器、电力电子、信息 通信、网络控制、计算机等诸多领域,综合性强,具有以强电为主、强弱电、电 工与电子、机与电、元件与系统和计算机软硬件相互结合等特点,在国民经济建 设中应用相当广泛。通过对我校所处区域经济特点的分析,通过对本专业毕业生 能力需求的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分两个大的方向[3]。一 是电子技术员,主要工作在弱电环境下,其工作主要从事电路板的设计、焊接、调 试、维修等;
二是电气技术员,主要工作在强电环境下,从事电力供给、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工作。研究调查表明,学生在工作时,往往只 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方向,但在教学中,学生两方向的内容都要学。考虑到工作实际 需要,学生在大三上学期开始根据兴趣选择其中的一个大方向作为未来职业发展 方向,进行深入研究。见表1。
2电气类课程改革中的困境 2.1课程开发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没有落到实处,电 气类企业相关的技术方案、设备实施、仿真动画资源等没有有效地引入到课程中, 从而导致了课程建设的内容与资源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差较远。课程建设内容与 行业标准相脱离,课证融通建设未落到实处[7],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相脱节, 导致学生普遍认为课程学习对自己未来帮助不大。在新形式的教学形态下,数字 化教学资源开发不到位。尤其是“互联网+教育”新形态的出现,各种移动智能终 端的普及,学生的学习不再满足于板书、静态的纸质教材、枯燥无味PPT幻灯片, 对动画、视频、虚拟仿真等数字化资源需求增大,但目前高职教师开发数字化资 源的时间和水平有限,导致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不到位,学生往往对课程提 不起兴趣[4]。2.2课堂教学质量是核心。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培养“职 业人”的主要渠道,是落实高职教育教学思想最关键的环节[2],是决定学校培养 规格,保证人才输送质量的核心,是教学工作组成的基本单元。结合我校实际, 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课堂教学手段单一,学 生参与度低。优秀的课堂教学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促进课程目标 的达成。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有效手段为依托信息化课程教学平台或教学资源 库,而在目前平时的教学中,应用信息化平台或教学资源库实施教学的课堂屈指 可数,课堂中缺乏有效互动交流,学生觉得乏味,课堂成了教师的独角戏。(2) 教师备课没有做到“备学生”,课后不能及时开展辅导答疑,也是导致课堂教学质 量不高的重要原因。(3)电气自动化类部分实训设备更新速度滞后于技术的发 展,实验实训室以模拟仿真类设备为主,缺乏工业现场设备,依托企业真实场景 开展生产性实训太少,影响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2.3课程质量监督体制 不到位。目前,我校课程质量反馈依靠学生期末评教和督导检查来进行,其存在 两个问题:一是学生评教集中在期末进行,不能及时预警、调控和改进课程质量。
二是督导检查存在偶然性,学校的教学班级多,督导老师人数有限,督导检查只 能侧重于课堂纪律,而很难做到课程质量的监督。所以目前课程反馈质量亟待提 升。
3电气类课程改革对策3.1全面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和积极性。指导教师确定研究方向、制 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将人才选拔激励机制与教师发展规划相融合,激励教师不 断学习提升自己。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培训侧重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课 堂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
(2)教学资源库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中发挥作用;
(3)将“互联网+专业”应用到学生的第二课堂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电气自动化类的大赛,从而实现以学促赛,以赛促 学的良性循环[5];
(5)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为电气自动化教学注入 新的活力;
(6)加强教师赴企业锻炼力度,将生产一线技术信息引入课堂教学。
3.2依托网络教学平台,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依托教学资源库等网络教学平 台,课前通过学习任务模块给学生布置任务并推送网络学习资源;
学生带着任务 来听课,课中通过互动、提问等多种方式检查学生任务预习的情况,利用网络教 学平台,一体化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为开展教学创设良 好的学习情境[8]。信息化技术将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新的活力。主要包 括:信息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智能手机、数字化校园对课堂教学带来的 新挑战;
“互联网+”将引领教学改革的新方向[6]。利用这些信息化技术载体,有 效关注设计教学的每一环节,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针对每一个技能点考核 学生的掌握程度,再反馈到课堂教学,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3.3采用毕 业生跟踪反馈制度考核课程改革的效果。课程改革效果考核可采用“电气类毕业 生认为教改课程的重要度”、“毕业生对教改课程的满意度”、“用人单位对电气专 业学生专业能力的满意度”等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依托知识创新相关理论,通过 “学习-创新-存储-改进”,实现课程改革质量的改进提升,从而实现高职人才的精 准供给。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课程改革现状的分析,阐述了高职电气类课程改革过 程中遇到的难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为高职电气类人才培养奠 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