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的意义【探索农村素质教育发展的重大意义】

探索农村素质教育发展的重大意义

探索农村素质教育发展的重大意义 摘 要:素质教育注重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强调终身教育, 突出创新精神,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 正确认识和全面领会素质教育精神是前提,缩小城乡差距是条件,提高管理水平 是关键,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契机,提高教师素质是核心,充分利用城市 教育资源带动农村教育发展是有效方式,优化教育结构是保障。

关键词: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农村教育/农村中小学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出发做出的 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对教育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 强创新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村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也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对于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缩 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具有特殊价值。

一、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较差, 教育资源短缺,教育结构单一等方面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存在的、越 来越严重的城乡差异造成的。

1.城乡差距的存在,使得农村家长认识到,只有将孩子送进高等学校才是 摆脱农村户口、摆脱贫困的最佳出路,甚至是唯一出路。城市居民具有良好的生 活环境,在医疗、教育、失业救济,甚至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享受各种优惠,而 农村人则与此无缘。不仅如此,在很多情况下,农村人即使有钱也无法享受城市 人的特殊待遇,比如子女入学、高水平的医疗等。因此;
农村的家长和学生都知 道,只有好好学习,通过各种考试才能加入到可以享受各种优厚待遇的城市人的 行列。哪个校升学率高,哪个学校就好;
只要能使孩子考上大学的学校就是好学 校;
能让孩子考上大学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这是他们评价学校、评价老师的唯― 标准,也是他们对教育的唯一追求。因此,越是贫穷的地方,“应试教育”越严重, 素质教育的推进越困难。

2.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使得农村青年就业、致富更为困难和 艰辛,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地少人多,生产力比较落后,工业不发达,因此除了种植和养殖以外很少有 其他出路。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手段还十分落后,农业的现代化程 度较低,资金匮乏,即使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青年,其创业空间也不是很大, 而且十分艰辛。大多数农村青年还是要进入城市,并且主要从事的是体力劳动, 这就使得农村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技术教育不太热情,学习成绩较好的,更多地愿 意到普通学校学习,希望将来能够升入高等学校;
学校成绩较差的,早早辍学, 外出打工。

3.城乡居民在社会资本上的差距,使得农村家长和学生认为,只有努力学 习,提高考试分数才能在竞争中获胜,这进一步加剧了“应试教育”在农村学校的 盛行。和城市学生的家长相比,农村学生的家长由于社会资本相对较少,在各种 机会面前处于不利境地,只有依靠较好的学习成绩,确切地说,只有依靠较好的 考试成绩来和城市学生竞争。因此,从家长、学生到老师都非常清楚:只有考试 成绩好,才能在竞争中有一些优势。

4.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的差距,使得农村学校更加依靠学生苦学、教 师苦教、死记硬背来提高成绩。办学条件是制约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与城市学 校相比,农村中小学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课程资源等方面均较差,难以满足 教育教学的需要。在中西部的一些农村学校,甚至没有实验设备,没有图书资料, 更没有信息技术方面的软硬件条件。学生应该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获取的知识和 能力,由于没有实验只好死记硬背教材,学生应该通过查阅资料来学习的内容只 好靠老师告诉、自己硬记。为了牢固记住这些应该通过实验、课外阅读、信息技 术手段来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达到教学目标,在升学、考试中与城市学生竞争, 教师、学生只好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记住、背会这些知识。

5.城乡学校在师资方面的差距,使得农村学校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枯 燥,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教师相比,在学历、职称、能 力、水平、见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数量众多的代课教师,主要 分布在农村中小学。特别是相当多的农村学校都没有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 术等学科的教师,从而造成这些学科或者不开,或者简单应付。我们的一项研究 表明,和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的教师工作环境较差,收入较低,工作负担较 重。另外,农村中小学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参加培训、开展学术交流、进修提高, 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机会也严重缺乏。这就导致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育观念、教 学水平、评价方式、课堂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课题组曾在四个县的 农村小学、初中进行课堂教学的个案研究,结果发现,在农村中小学“端坐静听”是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控制下的“注入式讲授”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反复读 书、死记硬背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周周考试、以分数排名是评价师生的唯一标准。

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枯燥乏味,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辍学率居高不下。

单纯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村学校“应试教育”更加严重, 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更多。

6.城乡教育管理上的差距,使得农村学校的教师更加片面追求考试分数, 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城市的管理不同,目前对农村学校的管理主要 是由县教育局代表县政府具体进行的,县教育局是最主要的管理机构。由于在农 村,村民、家长等在参与学校管理方面还不是很多、很普遍,家长、学生评价学 校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升学率,农村家长对学校也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因此县教 育局在农村学校的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教育局对学校的管理和评价也 主要是看考试分数,看升学率;
对教师的管理也主要是看考试分数。目前;
许多 地方对教师实行的末位淘汰制就是典型的表现。这进一步强化了学校、教师和家 长对考试分数的追求。另外,农村教师的流动也进二步强化了教师对考试分数的 追求。凡是教得好的老师即所教学生考试分数高的教师,很快就调入城里,即使 本县不调,也会有其他地方来挖,而所教学生成绩较低的教师只能留在原地,甚 至还要被调到条件更差的学校,在城市学校中教得不好的教师即所教学生考试成 绩较差的教师,也会被“流动”到农村学校。

二、素质教育对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特殊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 向。这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国内的客观形势对教育的现实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 面是由于教育理论及实践自身的发展也提出了改革的要求。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 天,随着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的进一步 确立,使得素质教育这一普通词语带有了浓厚的时代特色和中国特点,并且产生 了新的丰富的含义。我们今天所说的素质教育具有以下几种含义或特性。

1.全面性与整体性。全面性就是要求教育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即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当前,从我国中 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还远没有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片面地重视智育 而轻视其他,尤其是对德育重视不够,而在智育中又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 能力的培养与智力的发展。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 因是,对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理解不深,特别是没有理解到全面发展的整体性, 教育方针把全面发展分为几育来谈是为了更便于说明和理解。实际上这几育所育成的人的素质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而每个人就是靠着这个整体素质来发挥本人 的作用的,所以发展的全面性应与整体性结合起来理解,几育不能得到平衡的发 展,整体的作用就难以正常地发挥出来。

2.全民性与民主性。素质教育的对象应该包括所有的人,人人都有接受一 定程度的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当然,由于人的天赋潜能之不同,不能强使所有的 人都接受同一的教育,但教育的机会应该是平等的,不能人为地加以限制。

3.终身性与可持续性。素质教育要及早开始,要在中小学打好基础,但在 以后的教育阶段中仍应巩固提高,并且坚持终身。今天之所以强调终身教育,不 仅是为了获取新知识及适应职业变动的需要,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人与社会的持续 发展需要每个人都应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4.个性与差异性。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或小或大的差异,因此,实行素 质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即所谓因材施教。只有把各人不同的潜能 充分发挥出来,才能算是充分实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可见,这里提到的个 性与差异性和前面提到的全民性并尤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5.主动性与创造性。教育是离不开学习者的主体性的,教育功能是否能充 分发挥,关键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于主体性的认识。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这 种主体性的重要,才能派生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学习者的主体性中,创造力 的培养至关重要,它是人与社会不断发展的必要因素与条件,也不断给予主动性 以生长与活力。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对于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的全面 性和整体性,对于解决农村中小学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德、智、体、美诸 方面的发展,克服枯燥单调的知识记忆,克服学生厌学具有重要独特价值。素质 教育的全民性与民主性对于保障每位儿童特别是农村儿童的学习权利,保证教育 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的终身性和可持续性,对于农 村儿童青少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农村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 义。素质教育的个性与差异性对于农村中小学进一步尊重学生的潜能和特质,贯 彻因材施教原则,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的主动性与创 造性要求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要注重儿童的内在需求及其心理、生理发展特 点,遵循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要采用多元化的方法,使得教育教学活动生动活 泼。三、农村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对策 1.实事求是,正确认识和全面领会素质教育的精神是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 教育的前提。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实事求是,特别要正确、全面理解 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当前,许多地方特别是相当多的农村学校,在实施 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正确、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要么将素质教育与升 学对立起来,认为素质教育不要升学率了,因此导致教师、学生和家长拒斥素质 教育;
要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开展课外活动,甚至在课外活动方面与城市学校盲 目攀比;
素质教育是要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是要克服一切教育教学活动 都全部围绕考试进行的做法。

当前农村中小学辍学率和留级率较高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学校依然要强 调升学率,但不是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是强调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 或终身发展、生动活泼学习前提下的升学率。实施素质教育是降低留级率和辍学 率,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要通过各种宣传、典型示范、经验 交流会、现场观摩等,使农村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了解素质教育的特点, 全面领会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

2.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农 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条件。只有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差距缩小到一定的程度, 农村教育才能真正摆脱“跳农门”的局面,农村学校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 的制约,素质教育才能顺利推进。

3.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绩效观,加强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 校长的能力建设,提高教育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是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对农村基础教育来说,县级政府是最主要的办学主体,对教育发展的影响较大, 因此县级政府的教育观念,特别是发展观和绩效观直接影响着当地教育的发展, 尤其影响素质教育的推进。

当前,县级教育局局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尚不到位,甚至是一些地方学校 实施素质教育的障碍。因此,要通过研讨、培训、考察、学习等,使各级领导对 素质教育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县教育局代表县级政府具体负责本地区教育发展 的规划和管理,因此教育局负责人的发展观、对素质教育的认识等,直接决定其 对学校的管理和评价、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决定着校长的选拔、任用和评价, 决定着当地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对县教育局主要负责人应加大培训的力度, 要选拔那些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卓有成效的于部担任教育局局长或主要负责人。农村学校校长的选拔与任用,对校长的考核与评价,也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 行,避免单纯按照升学率来进行。

4.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新课程,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是农 村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契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而采取的 重大改革措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新课程从纲要的起草到课程标准的制定,既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又参照了 国际趋势,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新课程在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的实验也 表明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 重要意义。对农村中小学来说,新课程不仅有利于培养目标的进一步明确、教师 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 面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和不同发展,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特别是新课程对于解决农村学校长期存在课程文化单一、课程内容脱离当 地实际、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辍学率居高不下等突出问题具 有重要意义,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重 要突破口。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 程。农村学校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实施新课程,在课程改革中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

5.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是农村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 的核心。目前,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来看,都与城市 学校的差距较大,不能适应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要树立科学的课程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再单单是 教书匠,而是课程的实施者、创造者,教师要能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的实际、现 实的课程资源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教师要能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学校的办 学特色、学生发展的需要开发校本课程。这些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都是新课题、 新要求。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抓住这一机会,建立和完善新的教师培训机制,开 展以新课程为主的新一轮教师培训。

7.优化农村教育的结构,提供实用的职业技术教育是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 教育的保障。要注重农村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协调发展。当前许多地方农村高中 数量偏少,难以满足初中毕业生的升学需求,进一步加剧了入学的竞争,强化了 “应试教育”。还要注意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比例。政府要加大对农村职业技术 教育的投入,除了校舍和实验设备、师资等投入以外,还要注意设立助学金、奖学金,积极开展银行助学贷款,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实用的职业技术教育,从而增 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