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及前瞻_思想政治教育不足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及前瞻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及前瞻 自1994年以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定量研究的文章在每个时间段仅 有零星数篇,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问题探究的 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研究方法是促进学科发展的有力支撑,其独特性、科学性、成熟度是学科 独立性与发展潜力的重要衡量标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跨时空、跨文化、跨 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其研究方法的运用水平和成熟程度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的发展密切关联。近年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蓬勃发展,取得了丰富的研究 成果,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尚未引起学界应有的重视。从目前已有成果 来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尚未形成系统而完善的方法体系,针对研究方法的 深入探讨是突破研究瓶颈的关键,颇具必要性与紧迫性。

学术期刊是展示学科动态的重要载体,对期刊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 洞察学科研究主题的变化、研究重心的转移,把握学科研究的发展现状,预测学 科未来研究发展方向。本文选取1994-2014年《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 研究》《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五本期 刊所载的有关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420篇文章为研究对象,对论文所使用的 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做出较为清晰的研判。

一、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分析 在420篇有关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论文中,运用传统研究方法的论文 388篇,比例高达92.3%,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运用量化研究方法的论文19篇,约占 4.6%;运用质性研究方法的论文13篇,约占3.1%(见下表)。就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 究方法运用现状而言,总体还处于传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偏重于中外思想 政治教育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思辨,少有实证研究、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成果, 往往建立在对二手文献以及翻译文本的解读基础上,同质化研究较多。这说明目 前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尚不成熟,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方法体系还未建 立起来。

1.经验总结法居首位,实用主义倾向较为明显 经验总结法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方法。近20年来,使用经验总结法的论文数量不断攀升,所占比重在43.5%~60.4%之间波动(见图1),平 均占论文总数的51.9%(见表)。这些研究成果题名大多包含启示借鉴思考探析等 词汇。研究方法服务于研究目的,经验总结法的突出地位反映了比较思想政治教 育学科的实践取向和应用性特点--立足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在获取域外实 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吸收借鉴相关的理论和经验,将研 究成果运用于完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领域,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质言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以借鉴和应用为主要目的,以服务实践为落脚 点。这对于解决我国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然而 受借鉴模式自身的束缚,存在缺乏理论深度的现象,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实用主义 取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有其自身的知 识特性;同任何应用学科一样,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研究离不开学术性指 导,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然而已有研究更多的是侧重于对外国具体思想政 治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介绍及学习,鲜有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进行系统思 考与探索,这使得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某种程度上缺乏方法论指导和方法自 觉。

2.传统思辨方法仍占优势 思辨法也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较为常见的研究方法,比例为32.1%, 居第二位(见表),如果对经验总结类文章进行细分,其中多数论文均具有思辨的 成分,即使是划入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文章,也渗透着思辨法的身影。由于学 界传统的学术训练以思辨为主,因此较容易得到研究者的认同和采行,在其他研 究方法上尚难有较大突破。有学者在总结我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时认为,运 用归纳的理论化方法进行体系建构,在这一致思路径下,多数学者立足文献证据, 致力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梳理、介绍和阐释以及对各国实践经验、规律、趋 势的调查与追踪,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定义、对象、方法等抽 象概念的认识.通过逻辑推理的思辨研究抽象出基本的概念和范畴并建构学科知 识体系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非常倚重的方法,但如果研究者只乞灵于逻辑思 辨,忽视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缺乏对现象形成的脉络、根源和背景的实证 研究,就可能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3.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开始采行 自1994年以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定量研究的文章在每个时间段仅 有零星数篇,总共只有19篇,所占比例为4.6%(见表),但不可否认的是,运用经 验总结、思辨、历史等传统研究方法的文章也可能包含着学者对各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调查和实地考察。即使在19篇量化研究的文章中,也存在通过文本研究、 已有数据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现象。通过对量化研究文章的进一步分析发现, 使用调查研究的作者大都来自高校,多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对国外某一院校通过短 期的参观考察开展学术活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得到新的发展,不能仅仅 通过书本和网络来进行,必须深入到别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中参观调查、感受, 获得更多的一手资料,形成若干具有原创性的成果,避免低水平重复化的研究。

当下很多学者提倡质性研究方法,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质性研究应用还 非常少,共有13篇(3.1%),其中12篇文章为个案研究,代表性论文有《美国公立 大学学生事务管理的特点与启示--以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乐敦分校为例》、[2] 《美国高校就业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研究--以全美大学和雇主协会为例》、[3]《国 外对阅读与儿童道德成长关系的研究及其启示--以〈哈利波特〉系列为例》。[4] 虽然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目前还稍显薄弱,但是也开始逐渐进入比较思想 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并呈现增长趋势。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之间不是对立的,完全 可以在不同的方法之间构筑桥梁,以服务于研究目的为原则。部分研究者除了采 用质的描述性和分析性资料以外,同时引用了统计图表和分析数据,方法的采用 相互弥补、相得益彰,实现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互补耦合。

4.历史研究尚显不足 从统计结果来看,仅有35篇文章使用了历史研究法,约占论文总量的 8.3%(见表)。从图2可以看出,历史研究法所占比重偏低,历年来波动幅度也较 大,最低为4.7%,最高为11.0%.历史研究法应用较少,侧面反映出比较思想政治 教育对民族性和文化性关注不足。历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看清问题产生发展的过 程,有利于从历史中找寻解决当前问题的办法,从事物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中去探索本质和规律。历史与现实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历史研究法的缺席会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我们对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理解与阐释,若脱离历史和文化的 背景,忽略重要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无异于盲人摸象。以高峰、傅安洲为代表 的一批学者在历史研究方面进行了探索,特别是对于美国品格教育、战后德国政 治教育状况,以及中德、中美德育比较,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和研究。

例如,《对美国品格教育的深层透视--兼论中西方德育的理路分野》[5]一文对美 国品格教育的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渊源进行了剖析,厘清了不同历史发展时期西方 德育的历史主题,并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比较分析中提出对美国品格教育所蕴含 理念的借鉴和反思;《战后德国学校政治教育课程发展及启示》[6]一文梳理了德 国学校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发展、完善的过程,揭示了德国学校政治教育的基本面貌和特征。历史研究法可以用来反思既定理论,避免只接受既定的概念和 话语体系,而不追问概念和话语从何而来;不但可以修正流行的一般性概念,甚 至还可以丰富和发展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前瞻 研究方法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学科的健全程度与理论深度, 影响甚至决定着该学科的研究趋向。通过对20年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使 用情况的梳理,我们发现,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 的问题,应以研究方法为利器,促进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发展。

1.实现研究方法的多元整合 多元整合研究,顾名思义是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综合化以及多种研究方法 的整合与平衡,以改变目前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失衡的状况。

这种整合不是各种方法的简单集合,而是各种方法之间内在联系、相辅相成、相 互补充的有机整合。打破某一种研究方法一统天下的局面,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者提供多元化的选择空间,消解不同研究方法的对立状态,为既定的研究目 标择取最佳研究方法,扩大研究方法的库存,并致力于发展一种跨方法的对话。

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在科 学的整合作用下也能相得益彰。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和反思传统研究方法的 同时,还要积极吸取和借鉴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并将它们合理地加以综合运 用,在此基础上对日益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分析和把 握,摒弃单一的传统研究取向,实现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突破和创新。

2.提高研究者的方法论意识 方法论指导的缺失、研究方法的单一导致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理论 深度上踟蹰不前。要扭转这种局面,一方面需要强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 方法论意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以国外经验的 借鉴和应用为落脚点无可厚非,但若缺乏科学方法论的支撑,必将制约其向纵深 处发展。学科的发展诉求要求研究者必须对研究方法、论证逻辑给予高度的关注, 在研究范式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和思考。只有使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更具科学 性和规范性,才能让方法论的研究既能很好地服务于实践,同时又能在具体的研 究活动中实现方法的不断更新与超越,从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博士生研究方法的专 门训练。缺乏有效的研究训练就难以做到准确、合理运用研究方法。高校是硕、 博士的主要培养单位,也是高级研究人才的聚集地,尤其应当注重研究方法的课 程建设,提高学生的研究方法意识,培养出既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又能熟练掌握和 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的后备人才。

3.注重对历史文化的观照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描述和引介为主,所使用的方法多是建立在对文 献资料的分析基础上,单纯依赖文献资料进行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研究者 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隔离的,被研究者成为同质化的、悄无声息的客体。

由于缺乏相互的交往与对话,难以产生对被研究者内在精神生活和意义世界的洞 察、理解和反思。研究者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及其实践活动,才能对所研究的问题有较为深入和全面的认识。为了更好地把握 一个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有必要以历史的视角,兼顾对民族文化和传统的观 照。相比借鉴,我们更强调理解,提倡细致深入地探究发源于不同社会内部的异质 文化自我演进的动因、背景、过程和机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事实与其特定的经 济基础、文化背景、社会结构以及价值体系等联系起来进行整体地考察,且充分 考虑其流变性特征,[7]唯有如此,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