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形势政策论文3000_跳远技术论文2017年

跳远技术论文2017年

跳远技术论文2017年 跳远技术论文2017年篇一 跳远的技术分析 摘要:
跳远的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部分,各部分 技术有机联系构成跳远技术的整体。跳远技术根据空中技术的不同可以分为蹲踞 式、挺身式和走步式三种姿势。

一、 助跑 助跑作为跳远技术的重要环节是运动员获得向前运动动力的途经,它 的主要目标:一是在助跑结束阶段尽可能地达到平跑时的最大速度;二是为在达 到最大跑速的同时能准确地踏板完成起跳动作,为获得最佳的起跳效果做准备。

(1)助跑速度 运动员高速助跑的目的就是在起跳时获得最大的起跳速度。鲍威尔、 刘易斯最后10m 的分段速度十分高,而且后5m的分段速度比前5m 的分段速度 快,助跑的最后10m 达到速度的最高峰,助跑节奏呈越跑越快的趋势。西鲁亚 诺研究认为跳远成绩的取得高度依赖于助跑速度(相关系数R = 0.93~0.96)。波波 夫的研究指出,若要跳8.5m ~8.6m 的成绩,就必须有10.6m/s~10.8m/s 的助跑 速度。曹效文、程万才等人研究发现,助跑速度每增加0.1m/s,成绩可提高0.08cm ~0.10cm。赵国雄研究也认为,在所有影响跳远成绩的因素中,助跑速度所起的 作用大于70%。

(2)助跑距离 近一些年来世界最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距离为40-45米,约 22-24步,女子则为30-35米,约17-20步。但是还有更长的助跑距离,如美国刘易 斯的助跑距离为51.3m 之多,这跟他个人的最高速度的发挥有关系,随其专项成 绩、训练水平及绝对速度水平的不断变化而进行必要的调整。只有适宜的助跑距 离才能使自己水平速度充分发挥。如果距离不够长。则不能充分发挥出速度水平;
如果过长,则又会造成无效的体力消耗,甚至起跳时速度下降。所以每个运动员 确定适宜的助跑距离是训练中的任务。(3)最后几步助跑 助跑的最后4—6步的助跑技术,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最后 4—6步应该把步子放小点,频率放快点,形成一种快速进入起跳的助跑节奏律;
第二种观点,主张助跑最后4步步长要二大二小的步子(尤其是最后2 步最明显), 认为这是一种有利起跳发力的节奏;第三种观点,在步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加 快步频,最后四步步长没有明显的变化。目前,优秀运动员普遍采用最后一种技 术,因为在步长不发生显著变化的前提下,增加步频,有利于保持和发挥最高速 度,使助跑和起跳衔接紧密。

二、 起跳 起跳是跳远完整技术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要求运动员在最高助跑 速度的前提下,按正确顺序完成一系列起跳动作,从而获得尽可能大的腾起初速 度和适宜的腾起角度。随着起跳技术的发展,起跳形式逐渐经历了被动性起跳、 制动性起跳、打击式起跳,一直发展到现在普遍认为较合适的“跑步式”起跳。实 践证明,采用这种起跳技术能较好地保持水平速度,并能在较短时间内创造较大 的腾起角高度。整个起跳过程由上板、缓冲和蹬伸三部分组成,各部分有着不同 的力学特征和具体要求。

(1)上板阶段 首先是上板放脚,它是助跑与起跳结合的关键,是人体由“跑”向“跳” 过渡的开始。上板放脚起跳动作的快慢直接影响到腾起初速度的大小和水平速度 的消耗,所以助跑最后一步起跳腿膝关节抬得较低,而且还要积极主动地着地。

起跳脚着地时,足跟与足掌几乎同时接触地面,并且起跳腿应有一个适宜的着地 角,一般优秀运动员的起跳时着地角在(66±3),因为过大或过小都会对腾起初速 度和腾起角有较大的影响。

(2)缓冲阶段 缓冲的作用主要在于减缓起跳的制动力,迅速改变身体重心的运动方 向,为蹬伸创造有利条件。起跳腿膝关节屈膝缓冲使起跳腿伸肌群做退让性收缩, 提高了肌肉与肌腱的弹性势能,使肌肉的总收缩力增大。但对优秀运动员的有关 统计数字表明,要想取得良好的起跳效果,膝关节弯曲最低不要低于130,这样 才能为以后的蹬伸创造有利的条件。如一些优秀运动员的膝关节弯曲度,刘易斯着地时膝角为165,最大弯曲时为140,鲍威尔的膝角为171,最大弯曲时为148, 较小的屈膝角可以在起跳过程中减少身体重心的下降,有利于支撑用力,保证起 跳中获得较快的前移速度,使起跳尽可能快地完成。

(3)蹬伸阶段 前苏联的丘帕等人研究表明,在最大缓冲身体重心处于垂直支撑面3 ~8有利于提高蹬伸力量,有利于起跳腿由退让性收缩转成主动性收缩,获得较 大的蹬伸冲量。当然摆动环节对蹬伸也起着重要作用,蹬伸的目的是使髋、膝、 踝三关节充分伸直,而摆动加大的动作幅度,上肢有意识的向前上方的摆动起到 提肩、拔腰的作用,提高了身体重心。下肢摆腿的作用更不可忽视,现在跑步式 起跑加快了摆动腿的速度,减短了起跳的缓冲时间,加快了蹬伸速度。摆动腿的 幅度加大,带动髋关节的快速移动,有利于起跳腿的充分伸直,所以在蹬伸过程 中,要更合理利用摆动的作用。

三、腾空 跳远运动员完成起跳以后,自身任何动作都不能改变身体重心的抛物 轨迹,空中动作的目的,只是为了维持在空中的平衡,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抛物 线的轨迹,争取远度,并为合理的落地做好准备,也就是说将落地损失减少到最 低限度。运动员采用蹲距式、挺身式还是走步式跳远,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在实 践中,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采用走步式跳远,因为事先对腾空时的走步动作就有所 领悟,因而摆动腿能够高效地配合,这样可以确保有一个良好的起跳。

走步式跳远技术与其他跳法相比的优点是:各技术部分衔接紧密,动 作自然连贯,便于在助跑中发挥速度和在空中维持平衡。此外,通过臂部和腿部 腾空阶段的回旋摆动,躯干产生一种向后扭转动作,这一动作对良好的落地准备 十分重要。

四、落地 落地动作对跳远成绩有直接影响,落地的任务是尽可能使两脚向前远 伸,加大着地点和身体重心投影点之间的距离,防止后坐和后倒,使身体移过着 地点,安全落地。落地前团身高抬双腿,小腿前伸,脚尖勾起,两臂后摆,当脚 跟接触沙面时,向前向下压脚掌两腿迅速屈膝,髋前移,两臂由后向前摆出,帮 助身体迅速前移,使身体重心尽快移过落点。(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 跳远技术论文2017年篇二 跳远起跳技术的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跳远技术方面的文献资料,从跳远起跳 这一重要环节入手,对有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体 现跳远起跳效果的两个指标――腾起角与腾起初速度及二者的合理组合关系进 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起跳腾起角;缓冲;腾起初速度;运动成绩 跳远是人体通过快速的助跑和积极的起跳,采用合理的姿势和动作, 使身体腾越水平距离的运动项目,它是田径运动竞赛与体育技术教学的重点项目 之一。跳远的起跳技术是影响跳远成绩的最关键的环节,起跳时使人体重心的动 量发生急剧变化,从而获得腾起速度和腾起角度,一定的腾起速度和腾起角度基 本上决定了跳远的飞行距离并决定着跳远成绩。

1.腾起角 由生物力学原理可知,腾起角是由腾起瞬间的垂直速度和水平速度的 比值决定的。我们知道跳远成绩主要是由腾起角和腾起初速度决定的。我国优秀 运动员起跳腾起初速度与国外优秀选手差异不大,甚至比国外选手具有更高的腾 起初速度。我国选手腾起瞬间的水平速度与国外选手无显著差异。刘易斯的水平 速度最快,而垂直速度只有3.17(m/s)腾起角仅为18.2°。由此可得出“在水平速度 一定时或相差不大时,腾起角的大小主要由垂直速度决定。根据数据计算得出, 我国运动员的这一比值为32.67%,而国外运动员则为40.71%”。可见在这方面我 国运动员和外国运动员之间差距较大,所以要增大腾起角必须在垂直速度上下功 夫。

2.着板缓冲阶段 缓冲是起跳动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着板瞬间高速运动的人体与 地面之间产生强烈碰撞,在巨大的冲量作用下,积极地进行屈膝缓冲是非常必要 的,起跳腿的髋、膝、踝关节以及脊柱产生一定弯曲,它使得起跳腿伸肌群做退让性收缩,提高了肌肉与肌腱的弹性势能,使得肌肉的总收缩力增大。一般认为 要取得更好的起跳效果,膝关节不能过度弯曲,最低不要低于130°。据对世界优 秀运动员的有关统计研究,起跳过程中,膝关节的缓冲幅度对垂直速度和腾起角 有着重大影响优秀运动员鲍威尔着地时的膝角为170°最大弯曲时为148°膝关节 角度弯曲变化为23°。尽管缓冲动作是必须的,而且也是迫不得已的,但是在起 跳过程中绝对不能有主动缓冲的意识。相反的情况下按照起跳脚一踏上起跳板就 开始蹬伸的要求进行起跳,可以有效的减小缓冲的幅度和缓冲的时间。在高速助 跑的情况下,着板缓冲的时间越短蹬伸动作开始的就越早,是人体改变运动方向 作用力的时间也就越长。因此可以更快的改变运动方向获得更大的垂直速度和腾 起角。起跳脚缓冲的幅度和蹬伸的时机是评价起跳技术的两个重要因素。

3.蹬伸、摆动阶段 蹬伸阶段是膝关节开始伸展至起跳脚蹬离地面并进入腾空阶段时结 束。蹬伸动作有利于获得必要的垂直速度,而之前的缓冲动作的质量对起跳蹬伸 动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合理而充分的缓冲前提下尽快开始蹬伸动作是跳远运动 员所要努力的目标。大部分有关蹬伸技术的研究也都把蹬伸阶段的动作质量归因 于运动员的支撑缓冲能力。运动员支撑缓冲能力强则能获得较大的垂直分力,并 且各阶段的平均力值之间呈现高度相关。这意味着良好的缓冲能为蹬伸阶段带来 更多的垂直冲量。人体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任何动作的完成都离不 开作为有机整体的各组成部分的积极参与、协调配合。踏跳时双臂及摆动腿的摆 动和起跳腿的积极下压就是一个协调配合的过程。在起跳中合理地掌握摆动腿的 摆动时机、速度、摆动幅度,有利于增加起跳腿对地面的压力,加大腾起角,缩 短缓冲时间,加快蹬伸速度,而且对维持身体平衡及保持运动时的合理姿态都起 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跳远教学训练中要重视“以摆带蹬,以摆促蹬,蹬摆结合”。

4.腾起角与腾起初速度 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都是由起跳时所产生的水平分速度和垂直分 速度的匹配所形成的,因此起跳效果的优劣的实质就是看水平分速度与垂直分速 度是否达到了合理或最佳组合。有研究表明,随着腾起角的增大,腾起速度将减 小,这意味着垂直速度的更多获得不仅会造成水平速度的损失,而且也会使两者 的综合效果腾起合速度下降.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逻辑起点建立在腾起速度保 持不变的前提下来寻找力学意义上的最佳腾起角度.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地加大腾 起角,可以获得更大的腾起高度,这一点又无疑有利于增加跳远的远度.因此可 以说,腾起角与腾起速度是起跳中的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如何处理好这一矛盾尚有争论,也就是说在起跳中是应尽量保持水平速度, 还是损失一些速度以增加腾起角这个选择上存在两难的状况.为尽可能多地了解 腾起角与腾起速度之间的复杂关系和不同见解。

目前,我国选手与世界级选手之间在腾起初速度方面水平相当,国内 选手均值为9.39m/s,世界级选手的均值为9.48m/s,相差0.09m/s,并无显著性差 异。从构成腾起初速度的因素方面分析,腾起水平速度平均值国内外选手之间的 差异为0.06m/s,无显著差异。从腾起的垂直速度分析,国内选手的平均值与世 界级选手相差0.35m/s,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外选手大多属 于高跳型选手,起跳角度大,其腾起垂直速度也大,对腾起水平速度的影响也就 相对要大些。同理,由于我国选手的腾起角度太小,对水平速度的影响也相对较 小。因此,虽然国外选手的助跑速度明显快于我国选手,但在腾起初速度方面却 与国内选手相当。另外,但由于我国运动员的腾起垂直速度偏低,腾起角度太小, 腾起高度不够,不能充分发挥水平速度的作用,起跳能力与助跑利用率不相适应, 所以成绩也就比世界级优秀选手差些。从大多数世界级优秀跳远选手的技术资料 和近几年的世界跳远技术情报上看,适当增大腾起角度的趋向日渐明显。

5.结束语 最佳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一直都是跳远研究探讨的核心问题,解决 好此问题将极大的推进跳远技术与成绩的增进。优秀跳远运动员的腾起角度大多 在18-24度之间,而集中于22-24度。也就是说世界级优秀跳远运动员的腾起角度 大多集中在22-24度之间。但刘易斯在创造8.91m的成绩时,其腾起角度仅为18.3 度,这说明,只有根据个人的技术特点设计选择适宜的腾起角度才有可能创造最 好运动成绩.理想的起跳技术应是尽量损失较小的水平速度而获得最大的腾起垂 直速。特别是在高校及业余体校中的跳远训练中教练员应该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差 异,找出运动员起跳技术的最薄弱的环节着重加强训练,是提高跳远成绩行之有 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