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论文 内部控制制度(以下简称“内控制度”)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 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 建立、健全及实施情况的好坏,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因此,应建立和完 善内控制度并强化其实施,本文就此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企业内控制度建立原则 1.相互牵制原则。企业每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 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在横向关系上,至少由彼此独立 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监督;
在 纵向关系上,至少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或环节,使下级受上级 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对授权、执行、记录、保管、核对等不兼容职务要相互 分离控制。
2.协调配合原则。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 同步,各项业务程序和办理手续需要紧密衔接,以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 连续性。协调配合原则是相互牵制原则的深化和补充。贯彻这一原则,尤其要避 免只管牵制错弊而不顾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 从而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完成经营任务。
3.程序定位原则。企业应该按照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功能将其经营管理活 动划分为若干个具体工作岗位,并根据岗位性质相应地赋予职责权限,规定操作 规程,明确检查标准,责、权、利统一。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办事有 标准、工作有检查,以此定出奖罚制度,增加每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工 作效率。
4.成本效益原则。实行内部控制的成本要低于由此产生的收益,力争以 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层次效益原则。正确处理企业内部控制层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防止 以增加层次的“人海战术”来获得较好内控效果的现象。以高效、有用为出发点, 合理设置内控层次(或人员),明确各个层次的职责权限,强化各相应层次的责 任心,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用性和效率性。二、企业内控制度的主要内容 1.结构控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内部良好的 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客观上需要明确股东会、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以保障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董事会维护出资 人权益,对股东大会负责,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做出决策;
监事会 对董事会、公司的财务工作及经营者执行法律和公司章程情况进行监督;
同时还 应设立满足企业监控需要的职能机构如审计部、稽查部,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 上受监事会指导。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形成各负 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
2.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以授权批 准来进行控制。在公司制企业中,一般由股东会授权给董事会,然后再由董事会 授权给企业的总经理和有关管理人员。企业每一层的管理人员既是上级管理人员 的授权客体,又是对下级管理人员授权的主体。单位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职员在 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进行,否则就无权审批。授权批准有一 般授权和特定授权两种形式。授权批准控制的基本要求是:首先,要明确一般授 权与特定授权的界限和责任;
其次,要明确每类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
再次, 要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以保证经授权后所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实践证 明,权利应受到制约,失去制约的权利极易导致腐败。
3.会计系统控制。会计系统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企业应依据会 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控制规范,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交接办法,实 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以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重点把好两个关口:
(1)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原始凭证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最 基本证据。取得和审核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也是保证会计数据的合 法、真实、准确、完整的关键。因此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是各单位经济活动 依法进行的重要环节。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 理;
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其进行更正、补充。在实 际工作中人们往往忽略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在审核原始凭 证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①大项经济业务要审核监督审批程序,是否经主管财 务的领导批准,是否是单位正常业务工作的需要,有无超出单位业务范围之外的 经济活动。②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是法律赋予会计机构、会 计人员的一项重要权力,要明确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不能讲情面或有后顾之忧,应坚决依法制止和纠正。③《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了单位领导人对会计资料 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性负有责任,这对于审核监督原始凭证起到至关重要 的作用。
(2)加强对财务收支的审核监督。对财务收支监督的内容包括:资金来 源、资金管理渠道、资金支出管理范围和支出标准项目等,监督的重点是合法性 问题。在对收入监督审核时应注意有否超越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巧立名目收费 的;
是否不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收费,提高收费标准的;
有否收入不按国家规定管 理,挪用、截留、转变资金性质、设账外账和设“小金库”的。在对支出审核监督 时应注意审核财务支出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
审核行政事业 性收费有无挪用、截留或改变资金使用性质的问题;
审核财务支出的内容有无变 通、虚报冒领的问题;
审核是否有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的问题;
审核支 出金额与实际需要量是否相符。只有这样才能堵塞漏洞,防止违法违纪现象的发 生。
4.资产保护控制。就是对实物的采购、保管、发货及销售等各个环节进 行限制接近、定期盘点、记录保护、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控制。在实际工作中, 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和存货等变现能力较强的资产必须限 制无关人员直接接触,货币资金的收支管理只能限于特定的出纳员,支票等重要 票据的签发,必须是单位指定的负责人,存货的实物保护可以有专职的仓库保管 员控制,对一些特殊的存货还应采取一些必要的其他保护措施,达到保护单位资 产的安全完整性,防止资产流失。
5.职工素质控制。企业内控制度落实好坏与否,取决于执行者,职工素 质控制是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保证,单位在招聘、使用、培养、奖惩等方面 对职工素质要进行控制。招聘是重要环节,单位的人事部门和用人部门应共同对 应聘人员的素质、水平、能力等有关情况进行全面的测试、调查,以确保受聘人 员能够适应工作的要求。同时应注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 制度,推行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使企业充满生机和 活力。
6.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保证内部控制结构运行质量的监督手段。预算 管理是将企业的目标及其资源的配置方式以预算方式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 的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或过程的总称。预算管理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 预算考评等环节构成,内容可以涵盖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融资、采购、 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诸多方面,也可以就某些方面实行预算控制。预算方案由董事会制订,组织实施由总经理执行。但在实践中,大多数企业的预算是由 总经理组织编制,报董事会批准后实施的,由于信息不对称,董事会不可能对预 算提出实质性意见,预算管理中董事会职权弱化的现象十分突出,从而滋生了预 算管理中由内部人控制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应该在董事会下设预算委员会或 由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的内部审计部门进行预算的制订、协调、监控、评价、考核 等工作;
预算的执行层由各预算单位组织实施,并辅之以对等的权、责、利,预 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的资金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 的资金支出。企业在实行预算管理时要注意:①所编制预算必须体现单位的经营 管理目标,并明确责任;
②预算在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 整,以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
③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的执行情况。
7.风险控制。企业针对每个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 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 险进行全面的防范与控制。主要包括:①筹资风险控制。企业的财务结构、筹资 结构、筹资金额及期限、筹资成本、偿还计划等都要事先评估、事中监督、事后 考核,关键是要保证有一个合理的资金结构,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既要充分利 用举债经营这一手段获取财务杠杆收益,提高自有资金赢利能力,同时要注意防 止因过度举债而引起财务风险的加大,避免陷入财务困境。②投资风险控制。无 论是债权股权投资还是长短期投资,企业都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根据项目和金额 大小确定审批权限,预计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及对策。③信用风险控制。主要指 应收账款引起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应制定客户信用评估体系,确定信用授权标准, 规定信用审批程序,进行信用实时跟踪。④合同风险控制。建立合同起草、审批、 签订、履行监督和违约措施的控制程序,防止因发生法律纠纷而导致的企业诉讼。
8.审计控制。审计控制主要是指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对会计的控制和 再监督。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 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 立评价,以确定既定政策是否得到有效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规 定以及单位的目标是否达到。内部审计的内容十分广泛,一般包括内部财务审计 和内部经营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对会计资料的监督、审查,不仅是内部控制的有 效手段,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根据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 我国会计工作实际情况,新《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中 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以便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 计人员对会计资料的审计工作制度化和程序化。三、企业内控要杜绝四种偏向 1.在内部控制机构的设置上,克服重眼前利润,轻专职机构建立的偏向。
尽快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构,以从组织上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2.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上,克服重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轻内部会计控 制制度建立的偏向。建立健全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完整的簿记制度、严格的核 对制度、合理的会计程序制度、科学的预算制度、定期的资产盘点制度等比较完 善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3.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上,克服重非经常性发生事项控制,轻经常性 发生事项控制的偏向。进一步强化责任管理、制度管理,规范控制行为,建立健 全集良好的控制环境、完善的会计体系和可靠充分的控制程序为一体的企业内部 控制管理机制。
4.在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上,克服重程序监督,轻对“内部人”监督的偏 向。真正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对企业法人的内部控制监督,建立企业重大 决策集体审批等制度,以杜绝厂长、经理独断专行,胡作非为;
二是加强对企业 部门管理的控制监督,建立部门之间相互牵制的制度,以杜绝部门权力过大或集 体徇私舞弊;
三是加强对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控制监督,建立关键岗位轮岗和定 期稽查制度,以杜绝企业中层干部和供销、会计等重要岗位人员以权谋私或串通 作案,从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