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关于四个全面的论文
形势与政策关于四个全面的论文 形势与政策关于四个全面的论文篇一 《“四个全面”的战略思维体现》 摘要:四个全面是是以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运用战略思维进行系 统集成创新的成果,体现出集大成者恢宏的理论气魄和坚定不移贯彻执行的实践 品格。本文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提出着手分析战略布局的逻辑联系、战略规划 高度以及协调推进过程中的重点领域。关键词:四个全面 战略思维 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四个全面。他强调"协调推进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这是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在中华民族 靠近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紧要历史关头,主动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时代发展潮 流,真切体现人民发展意愿,有力回应不同发展质疑,进行战略研判、形成战略 共识、作出战略决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向世人昭示:中国共产党人 有责任、有能力、也能够把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丽中国,带进于世 界强国之列。四个全面既是战略布局,又是战略思想。是以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 集体运用战略思维进行系统集成创新的成果,体现出集大成者恢宏的理论气魄和 坚定不移贯彻执行的实践品格。其中所体现的战略思维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认真 学习。
一、洞察世情,和平崛起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在对当今世界格局深刻把握基础上制定的国 家提升战略,是中国在复杂的世界格局中和平崛起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 济迅猛发展,中国用了30年的时间就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成绩令人世人瞩 目。中国制造遍及世界各地,中国经济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
与此同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却出现了问题,美国的金融危机, 欧洲的欧债危机,给全世界的经济蒙上一层阴影。欧美在北非和中东地区进行颜 色革命,推销西式民主,不仅未能如愿,加重所在国的混乱,反而给极端恐怖势 力提供孵化温床。IS伊斯兰国的恐怖分子搅乱了中东,威胁了世界的安全,乌克兰的局势扑朔迷离,动荡不安。就在这样一个关键的节点上,中国自身的安全问 题也凸显出来。国际上,美国对自身实力下滑的忧虑和对中国实力上升的恐惧加 紧围堵中国的现实,积极营造"中国威胁论"的氛围,实施重返亚太战略,支持菲 越在南海搅局;日本借助美国的暧昧通过安保法案,以中国为敌对目标,意欲彻 底修改和平宪法,明目张胆地发展军国主义,试图插手中国南海,阻碍中国和平 发展进程。各种传统的、非传统的安全威胁因素,花样翻新,考验着中国共产党 的治国理政智慧。
在极为复杂的国际形式下,习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旨在将中国的 事情做好,以强大的国力应对任何可能出现的状况和问题。众所周知,中国人酷 爱和平,中国曾经饱受西方列强的欺凌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正因为这样中国 才会更加懂得自由和尊严的可贵,才会真实表达出对和平安康的强力渴望。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正是基于这点,中国才会在二战结束放弃了对日本的国家赔偿, 减轻日本人民因战争带来的创伤。早在2014年公开宣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 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 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中国最迫切需要 的是和平发展的环境,和平与发展既是中国最迫切的需要,也是中国对当今世界 的要求。中国不仅不是破坏和平的帮凶,反而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护卫力量。
中国需要经济发达、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提出 的战略部署,也是中国人民内心中的愿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中国将会 具有很好的经济实力,人民将拥有更多的财富,中国社会也将更加和谐稳定,中 国的和平崛起就有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中国就可以在世界上有更多的发言权,就 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影响更多爱好和平的人们,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二、问题导向,前瞻务实 战略思维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敢于直面矛盾,及时化解矛盾。问题就 是矛盾,按照矛盾运动规律,矛盾会发展变化,不及时解决,就会积少成多、堆 积成山,进而质变,酿成激变。矛盾的表现多种多样,如果抓不住关键,采取头 疼医头脚疼看脚,那只会是按下葫芦起了瓢,问题的不到根本解决,只能成为不 断表现的矛盾状态,而且会长期持续下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 取得了可与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来的经济建设相媲美的辉煌成果,也同样积累与 之相应的发展矛盾。如何保卫改革成果,破解发展瓶颈"四个全面"就是针对现阶 段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也是新常态下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政党 政权建设等各种错综复杂问题综合性的系统解决方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由问题倒逼而产生,是引领解决现实问题的金 钥匙。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任务艰巨;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还有不少攻坚战要打,还有许多难啃的骨 头要啃;深入推进正风肃纪反腐,从根本上解决沉疴流弊,复杂敏感程度明显加 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 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承载着全国人民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需要根治发展中存在的不 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全面深化改革是攻坚克难的现实工程,只有通过全面 深化改革,打通"最后一公里",才能破除阻碍改革的思想壁垒、利益藩篱,消除 "中梗阻""肠梗阻",使改革新红利更多转化为发展新动力。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 提出"凡是重大改革必须与法有据",这就要求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依法而行。
依法改革、依法办事应该贯穿于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全面依法治国成为提升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紧迫需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高高在上 的理论,每一个"全面"都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解决问题中深化。
问题导向既是科学的思维导向,也是正确的工作导向,更是长远的战 略导向。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 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 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坚持问题导向的正确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论, 高瞻远瞩、居安思危,总结中共经验,针对中国实际,直面矛盾,迎接挑战,创 造执政活力,凝聚民族精神。上任伊始,首提当今的中国梦,悄然拉开小康、改 革、法治、治党的科学筹划和系统安排,呈现出均衡发展、协同推进的良好态势。
周密谋划实现路径和关键举措,在坚持中国道路上凝聚中国精神,在动员中国力 量中实现中国梦想。目标方向明确,战略指向科学,价值取向清晰,措施导向务 实,及时回答了中华民族走向什么样的未来、怎样走向未来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 合的重大课题,成为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亿万中国人民的思想指南和行 动遵循。
三、全面系统,高屋建瓴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中央经过深思远虑的的结果,是全方位、立 体式的,是综合全局的大手笔。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 者,不足以谋一时。""四个全面"战略思维是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 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的谋划思维,是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 人与自然关系的系统思维。"四个全面"战略思维着眼于全局谋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得到整体的提高,中 国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时代已经开启,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 都将随之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四个全面"战略思维将"四个全面"看成一项宏大 的系统工程,对每一个阶段要实施的任务和目标都做了科学的安排,对系统工程 进行全面的规划。在"四个全面"系统工程中涵盖了新时期全部的治国方略,"四 个全面"战略具备战略高度的战略规划,是中国未来的发展的具体规划,规划立 足与长远的发展,四个战略环环相扣,对实现目标的时间和阶段性的任务做出了 明确的规定,利于实施。"四个全面"战略思维是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 态文明、党的建设、军事等领域的综合思考。
"四个全面"中的"全面"是一个关I词。"全面"二字,一方面体现承先启 后、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就是要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新局面,体现全方位、全 覆盖,而且体现新的高度、宽度与力度。新的"高度"体现在党的根据新形势,提 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小康"这一历史概念也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 涵。从"人民生活达到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体现了我们党对小康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也从经济发 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扩展为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 等各个领域在内的整体发展目标,达到了新的高度;新的"宽度"体现在全面深化改 革上,即:根本在"改革",关键在"深化",重点在"全面"-它是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军事等领域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根本性的改革。新 的"力度"则体现于党的建设上。在"从严治党"前面冠以"全面"一词,既有承先启 后的寓意,更彰显出反腐败零容忍、全覆盖、常态化、机制化的治党毅力。
四、协调推进,重点突破 协调推进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核心要义。"四个全面"中的四个全 面,是有机贯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故必须协调配合、同频共振、协同并 进,不可偏废。"四个全面"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是一盘灵动的棋局、一套缜密 的逻辑,它明确了新时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纲与关键、方略与思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四个全面"既确立目标,又明晰举措;既能总揽全局, 又能把握重点;既能宏观指引,又能微观指导。具体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 物质基础和阶段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路径和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是制度支撑和可靠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坚强领导核心和关键政治保证。"四个 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能只讲一个"全面"不讲其它三个"全面 ",更不能把其中一个"全面"与其它"全面"对立起来。
"四个全面"体现了全面整体性齐头并进、平衡向前的思想。这是全面的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时代哲学。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键要做好顶层设计和重点突破。强 调指出,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顶层设计方面,要 在中央和上级战略规划的前提下进行,将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一致起来。
回顾中国发展历程,正是靠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引领和党的坚强领导,才 保证了社会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正是改革与法治的循序渐进式的相互配合、并 驾齐驱,才推动了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改革、法 治与党的领导等各个方面的关联性和互动性进一步增强,每一个方面的进展都会 对其他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每一个方面又都需要其他方面协同配合,这就需要在 推进局部阶段性工作的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力争摸清暗礁、认准规律、取得共 识后再推动全局的工作。在重点突破方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牵住 "牛鼻子"。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一些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涉 及面广、利益关系复杂,大多都是涉及全局的改革发展难题。一些重点领域、关 键环节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关系发展大局和改革成效, 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牢牢抓住这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并以此为突破口,将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起到牵引和推动作用。始终坚持统筹 协调的科学方法论,是我们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宝贵经验,统筹规 划,才能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重点突破,方能形成带动力量。
五、集成创新,勇于开拓 战略思维主要是对未来发展问题的思考,而未来发展问题又大多是面 临的新矛盾、新问题,其思维活动就绝不能囿于传统的、陈旧的、前人的、现有 的。因此,要立足对事物有新的认识、新的判断,从而作出既有远见卓识、又符 合客观实际、棋高一着的科学决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成为战略思维的鲜明 特征、永恒主题。
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 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 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以来,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 十七大、都始终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党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科学概括: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
2015年初,又对"四个全面"作了深刻阐释,指出:"党的以来,党中 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也就是说,提出" 四个全面"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把握"四个全面",也必须 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来理解。"四个全面"是新时期坚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指南,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 的战略抓手,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因此,应当把"四个 全面"作为新时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指导思想,有机而深入地融 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之中。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次较大的战略转型,其战略思维着眼于中国 革命和中国建设的实践进行总体的战略调整。在中国革命史上曾经有过多次著名 的战略转移。建国后为了建设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人同样也进行了多次战略转移。
从"改革开放"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科学发展,都是战略 调整。现在从确立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战略从局部 发展转型到全面收官阶段,将迎来人们心中向往的小康社会。与此相应,四个全 面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新的探索、 开拓及阐释。主要体现在:
将"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 重大实践意义和目标价值。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是"鸟之双翼、车之双 轮",哪个都不能缺。其中"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实现社会主义发展 的必由之路。实行法治对于现代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障中国实现 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成为法治国家的重要的举措。在目标 价值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法治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标志。宪法是国家根 本大法,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决定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 日,并首次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这是维护国家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实行" 全面依法治国"的集结号。
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根本,表明在这条道路上从严治党将是一以贯之的新常态。"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中的核心,只有实现了"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才会真 正地实施。历史和现实都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打 铁还需自身硬",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超级大党,保证 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又容不得丝毫懈怠,必须要保 证.面对党情的变化,治党管党的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2015年5月,习在浙江调 研时指出:"从严治党是一个永恒课题,党要管党丝毫不能松懈,从严治党一刻 不能放松。要坚持标本兼治,加大治本的工作力度,严格按照纪律和法律的尺度, 把执法和执纪贯通起来。"以来治党管党一系列举措表明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 常态,中国共产党将永保生机和活力,必将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 复兴的伟大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