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治痨瘵有薯蓣丸,说明山药可治大病、重病。所以然者,以该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能补肺,补肾,兼补脾胃”,且“滋阴又能利湿”,“滑润又能收涩”,加上药性平和,又无毒副作用,所以,张锡纯特以本品为主,随证配入它药辅之,用以治疗上中下焦之各种阴虚,或阴虚挟实之证,其效甚佳。兹将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山药之应用,浅述如下:
(一)山药配黄芪,治消渴甚效。盖消渴之证,多由元气不升,或者说肺体有热,张氏则用擅治消渴之山药,“补脾固肾,以止小便频数”,“润肺生水,即以止渴”,用黄芪“助脾气上升,运其散精达肺”为基础,加知母、花粉,大滋其阴;加五味子“取其酸收之性,大能封固肾关,不使水急于下趋”;加葛根,升元气;加鸡内金,“助脾胃强健,化饮食中糖质为津液”,遂制成玉液汤。同时,张氏亦以上二药为主,加生地、山萸肉补肾;加猪胰子以胰补胰,组成滋脾饮。亦为治消渴之良方。
(二)山药配于术、龙眼肉,治脾虚久泻不止,气血不生,身体羸弱,将成痨瘵,效果颇佳。以山药扶脾止泻,于术健脾除湿,龙眼肉既健脾又补心也。心者火也,脾者土也,火能生土,故补心即可使脾气旺。代表方为扶中汤。
(三)山药配元参、大力子,可治阴虚痨瘵所致之喘咳。何以故?以山药能滋补肺肾之阴,元参能启水上潮于肺,大力子润肺利气,故合之,能滋生金水而降肺气。因此,张氏则以上药为基础,随证加味,并制成资生汤、醴泉饮、滋培汤等,施于上证。
(四)山药配生杭芍,用于肾脏真阴耗损,膀胱生热所致之血淋、膏淋、劳淋,其效甚验。何也?山药为滋阴之良药,又为固肾之良药,以治淋症之淋涩频数,诚为有一无二之妙品,生杭芍清热利尿。两者同用,滋而无敛其热,利而不损其阴,故张氏治上述三证,则皆用之,并随证加入固脱化滞,滋阴清热之品,遂制成理血汤、膏淋汤、劳淋汤。
不仅如此,张氏还将理血汤去白头翁、真阿胶、加知母、黄柏、泽泻,化裁为清肾汤,以治小便频数,遗精白浊,脉洪滑之证。同样,也用上方去白头翁、真阿胶、茜草,加大力子、车前子、粉甘草,而成澄化汤,以治清肾汤证而脉弦数无力,或咳嗽,或自汗,或阴虚作热之侯。或以上方去白头翁、真阿胶、杭白芍而成清带汤,以治赤白带下。
(五)山药配三七、鸭蛋子(即三宝粥),治久痢脓血腥臭,肠中欲腐,兼下焦虚惫,气虚滑脱之证,效果可靠。以为方中山药补肾气以固滑脱,鸭蛋子治痢,三七活血治便脓,且又止血治标,故用于上述虚实相兼之侯,是非常适宜的。
(六)山药配苡仁,可治肺脾阴亏,饮食减少,久咳不止之证。代表方如珠玉二宝粥。该方由山药、苡仁、柿霜饼组成。方中山药清补肺脾,且具收敛之性;苡仁清补脾肺,又具淡渗之力;更加柿霜饼者,既滋润肺气以止咳,又甘味益脾也。此方滋敛不害脾,淡渗不伤阴,因而可以长期服用。
(七)山药配半夏、麦冬,可治冲气上逆所致之倒经。少阴肾虚,其气化不能闭藏以收敛冲气,则冲气易于上干;阳明胃虚,其气化不能下行以安其冲,则冲气亦易上干。冲中之气上干,冲中之血自随之上逆,此倒经所由来也。准此,张氏用仲景麦门东汤去桔梗,加山药,更加丹参、白芍、桃仁治之,山药补肾敛冲,半夏降胃安冲,人参、麦冬益气生津,丹参、白芍、桃仁“开其下行之路,使至期下行,毫无滞碍。”本方原非治倒经,张氏化裁之后,用之甚验。
(八)山药配生赭石,可治吐血、衄血。“吐血之证,多由肾气挟冲气上逆;衄血之证,多由胃气冲气上逆,并迫肺气亦上逆。”冲气所以上逆者,以其肝肾虚损故也。故张氏治吐血、衄血多用山药,取固下元以平冲,配生赭石者,镇肝气也。冲脉起于血室,血室为肝所司,所以,治肝即是治冲。因此,吐血、衄血,其脉虚濡而迟,或脉上盛下虚,或脉弦而硬急者,上药必用之。
(九)山药配鸡子黄,可治久泻,肠滑不止。滑泄不止,当涩肠固脱。用健脾固肾,浆汁性粘,大能留恋肠胃之山药与收敛大肠之鸡子黄煮粥(即薯蓣鸡子粥)服之,则甚为对证。
(十)山药配车前子,可治阴虚肾燥小便不利,大便滑泻。盖山药能固大便,又能滋阴利小便;车前子利小便又兼滋阴。二者共同煮粥(即薯蓣芣苜粥)服之,则滋敛其阴而不碍利小便;利小便又不伤阴也。方之妙,妙在相互制约,相互为用也。
(十一)山药配石膏,治热入阳明,燥渴嗜饮凉水而素体元气虚弱,脉虚数或细数者,其效捷速。代表方为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
(十二)山药配滑石治小儿久泻亡阴,又兼暑热之证而表现为泄泻不止,肌肤灼热,心中燥渴,小便不利,或兼喘促者。缘由山药大滋真阴,大固元气。“真阴足,则小便自利;元气固,则泄泻自止。且其浆汁粘稠,……能逗留滑石,不至迷于淡渗。俾其清凉之性,由胃输脾,由脾达肺,水精四布,下通膀胱,则周身之热与上焦之燥渴,喘促,有不倏然顿除乎?”加味天水散(即上药加甘草)为代表方。若久痢不愈,腹痛便脓血而身体虚弱,纯补则恋邪,但攻则伤正,故张氏于上方中加白头翁、杭芍、党参,而成天水涤肠汤。此方山药、党参扶脾固脱,其余诸药清热除湿治痢,因此,施于前证,甚为切贴。
综上所述,张老前辈以山药为主,随证组方,有其独特的用药配伍规律。第一,所制之方,药味不多,药性不杂,苦药者少,因此,病人易于接受,特别是虚弱之患者,且久服不伤人。第二,与攻邪药组成之攻补兼施之剂,无论补少攻多,或补多攻少,皆不离补而不恋,攻而无伤之原则,且组方虽相互制约,但又各显其能;第三,制补药方或固脱之剂,多用补涩中具有开通作用之药,或补涩药与开通药共同组成,务使补而无滞,涩而不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