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影响;建议
目前,国际上已经普遍的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属性,切实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为决策者进行决策提供了更加真实可靠地信息。新会计准则有选择的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属性,对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入这一计量属性既符合我国会计行业的实际情况,也有利于我国的企业实现走出去的战略。但是,公允价值的作用并不全是积极的,它也有缺点,我们在运用时,需要充分发挥其优势,限制其缺点。
一、公允价值相关问题概述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
我国在2007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上采纳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下的定义,在准则上实现了国际的接轨。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章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作为一种会计计量的属性,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自愿公平的环境下确定的,所要计量的会计要素的数额。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要素必须体现公允性。通常情况下,存在可观察的市场中,自愿公平确定的价格就是该要素的公允价值;如果不存在可观察的市场,那么必须按照某种合理的方式估算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额。
(二)新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意义
1、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过去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好不完善的时候,感觉不出运用历史成本计量的缺陷,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新兴产业不断地出现,在仅仅利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是不合理的,特别是对于当前金融行业,大量的金融衍生产品产生,例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特征的工具等。由于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没有历史成本,如果按照旧的会计制度则不能很好的计量,为此必须引进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
2、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属性有利于与国际接轨。当前,在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为了提高会计人员提供信息的相关性,对于能够可靠的公允价值的资产,需要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与此同时,大多数的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在会计核算方面需要与国际接轨,以利于我国的企业大胆的走出去,实现中国自己的世界性品牌,意义重大。
3、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这地方的信息质量主要是指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使得资产的价值的计量都采用相同的标准,着眼于现在和将来,相对于传统的计量的方法,更能提供真实可靠地有关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信息,更有利于决策者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准确的决策。
二、新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对于财务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于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比较谨慎,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工具计量的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中要求,企业的金融工具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都需要以公允价值未计量属性进行计量。例如企业用自己闲置的资金从二级市场上购进的以备随时出售赚取差价的股票、债券、基金等等,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都需要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再例如企业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等。除此之外,新会计准则中还规定,对于那些基于风险管理的需要以及为了维护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在确认和计量方面的一致性,企业可以直接指定某些金融资产、金融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对于这些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其报告的价值就是其某一时刻市场价值,其变动直接计入当期的损益。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企业能够很好的分析市场,把握市场的动态,企业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就会增多,相应的当期的利润也会增加;相反,如果企业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不能很好的把握市场的动态,那么相应的当期的利润也会因此减少。但是,公允价值应用于金融工具也是有缺陷的,金融工具可能因此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因为按公允价值计量反应的是某一时点上的价值,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价值可能随时变动,这就是企业利用的一点。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的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三号投资性房地产中指出,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规定如果企业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取公允价值的方法进行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像以成本法计量的一样,不再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而是根据资产负债表日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来调整账面价值,将两者的差额计入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中,直接对当期的利润产生影响。近些年来,我国房屋的价格持续的增长,这就使得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金额的增加而大幅度的增加了利润,也是近几年拥有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利润增加这么快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三)公允价值计量对非货币性交换的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七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三条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一是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也就是说,非货币性交换可以增加或减少企业当期的利润。那么,企业就可能在企业出现亏损或者是为了维护公司业绩或者配股的需要,就是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用优良的资产换取劣质的资产,从而改变企业当期的利润,达到从操纵利润的目的。
(四)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对税收的影响
在税收处理上,如果按照以前成本的计量的方式,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处理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模式,会计准则对税收的处理与税法上规定的处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如说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上规定,按照公允价值与账面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而不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而税法上则不同,目前要求仍按计提折旧处理,并不确认当期损益。在公允价值模式下,如果资产的估值是上升趋势则其基本失去了这层抵税效果。企业应该权衡两种计量模式下给企业带来收益之间的利益关系而做出选择。
三、推行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新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有其积极地意义,但也有缺陷。比如第二部分中提到的,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可能成为某些企业操纵利润的目的。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发挥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的一面,而尽量的约束其缺点。
(一)适度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属性
适度的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是指,第一,并不能将所有的资产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而是仍站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第二,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必须设立严格的限制条件。新会计准则中,已将公允价值的运用限定在货币性交换等几个领域,但是还不够细,没有专门设置公允价值一项,应该对于哪个项目能用哪个项目不能用,分散在不同的业务中加以规定。
(二)加强对公允价值使用的监督
针对公允价值在应用中存在的缺陷,监管部门需要制定全面详细的公允价值的定性和定量的标准,从而使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不会出现太大差异。在制定规定时,我们可以总体上规定公允价值计量,在具体的会计业务上,有针对性地使用。与此同时,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这对于准确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事关重要。我们都知道,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时,需要会计人员及时准确的确定资产的市场价值,如果采用估价技术,也必须严格的按照技术要求,准确估值。相关部门在制定合理的会计准则的同时,必须加强对企业这方面的检查监督,对于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行为,制定严格的惩罚措施。
参考文献:
1、袁东.浅析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计量[J].科学之友,2010(11).